时间:2024-07-28
苏霞辉,潘琦虹,覃兴乐
(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995138600@qq.com;2.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5)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面部色素代谢异常对称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且肤色偏深的女性较易发生。其症状顽固,较难治,易复发。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本院针灸科确诊为黄褐斑患者,全部为女性患者。将8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1.5±1.5)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11年,平均病程(36±10.8)个月。对照组:年龄24~54 岁,平均年龄(40.9±2.9)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8 年,平均病程(40±12.2)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均停用一切护肤产品和美容活动,并停用其他相关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修订《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1]:①面部淡褐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呈对称性分布,无炎症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后多发;④病情可呈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从黄褐斑的颜色及占面部面积百分比两方面将黄褐斑分成轻、中、重三度。轻度:淡褐色占面部面积<30%;中度:占面部面积≥30%,<50%;重度:黑褐色或淡褐色、黄褐色占面部面积≥50%。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穴位埋线:①取穴:体穴:肺俞、肝俞、肾俞、膈俞、相应夹脊穴;面部:阿是穴(黄褐斑患处)、阳白、下关、颧髎等,选取10~16穴/次。②操作:用直径30mm×50mm 的一次性针灸针作针芯,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作为套管。将4-0号可吸收羊肠线剪成0.5~2厘米/段,采用75%的医用酒精浸泡消毒备用,穴位埋线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常规消毒后,将针芯退出少许,镊取肠线放入针头内,右手持针,直刺或平刺,刺入穴位并出现针感后,将可吸收线推入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快速出针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面部埋线仅1次,体穴埋线1周1次,连续治疗6个月,经期停止治疗。自血疗法:①取穴:主穴:曲池、外关、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配穴:肺经风热加尺泽;湿热蕴结加阴陵泉;痰湿凝结加丰隆。②操作:局部常规消毒,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在肘静脉抽吸静脉血3~5ml。迅速取穴,以防止血液凝固。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将血液注入。每穴0.5~1ml,1周1次,连续治疗6个月,经期停止治疗。1.3.2 对照组 服维生素C 片100mg,1日3次;维生素E胶囊5mg,1日2次;连续服药6个月,经期停止治疗。
1.4 疗效标准 参照2003年修订《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1]。无效:肉眼观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下降指数≤0。好转:肉眼观色斑面积消退>30%,≤60%,颜色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0.3,<0.5;显效:肉眼观色斑面积消退>60%,≤90%,颜色变淡明显,治疗后下降指数≥0.5,<0.8;治愈:肉眼观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退,治疗后下降指数≥0.8。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449,P <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治疗组总有效率大大优于对照组(χ2=19.527,P <0.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现代医学上认为黄褐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药物与化妆品、口服避孕药、局部微生态、机体系统性病变等。黄褐斑病中医名为“蝴蝶斑”、“黧黑斑”等,其病因病机为邪犯肌肤,经脉阻滞,局部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脏腑精气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颜面失于荣养而发病[2]。
针灸治疗黄褐斑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延伸,一种融针刺、放血、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利用可吸收线在机体内的缓慢吸收过程所造成的长效针感,达到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保持穴位的兴奋性与传导性,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从而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针刺治疗次数[4]。
自血疗法,即抽取其自体的静脉血,快速注入穴位,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疗法。自血疗法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因血液富含多种酶类、微量元素及激素、抗体等,自体血注入皮下或肌层后,经人体吸收,经脉运行,对于整体而言,能调整人体内分泌,调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能抗过敏、增强抵抗力;对于治疗黄褐斑而言,自血疗法后血液缓慢吸收而引起穴位的持续缓慢刺激,可促气血运行顺畅,以达活血化瘀之效;气血调和则气、血、津液充盈,面部肌肤得以濡养而起效[5]。
在取穴上,因面色乃脏腑气血之外荣,故选取背俞穴、夹脊穴调整脏腑功能,结合大气大血之经手足阳明经腧穴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以达标本兼治。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四穴具有较强的脏腑调节功能,其中肺主皮毛,肺俞善于治疗皮肤病;膈俞善于活血化瘀。手足阳明经中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具疏风清热,消肿止痒之功,善治各种皮肤病。血海、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刺之可益气统血,养血行血。诸穴上下、前后配伍合用,以达脏腑气血调和,标本兼治,则面色红润,黄褐斑即除。
综上所述,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起到叠加增效的作用,具有调整内分泌、抗过敏、增强抵抗力、改善面部微循环等治疗作用。不仅疗效显著,就治疗时间而言,穴位埋线及自血疗法能起到长效针感的作用,只需每周1次,1个疗程15~20次,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乐于接受,解决了针灸治疗时间长、频率高的问题,是现代女性追求的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2] 罗秋红,覃永健,钟江白,等.玉散联合经方医药治疗不同证型黄褐斑患者临床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44-446.
[3] 张薇.加用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8(6):49-50.
[4] 许靖,李春燕.原始点埋线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32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2):208.
[5] 杨庆镗,张永平,陈云龙,等.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4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