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论水利基础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4-04-24

杨潇

摘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水利投资和经济发展数据,结合水利建设投资特点,浅析了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水利投资;经济;推动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384-01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核心要素。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一方面可以直接、间接的扩大就业需求,提高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水利建设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可以为三大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大量的投资可以有效拉动国内市场需求。从而,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水利投资县有的特点

1.必然需求多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相继发生。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加剧。因此,加强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节约,都要求大力开展水利建设。

2.投资规模大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安全、水生态的需求,我国在水利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的总投资达到2万亿元,年均投资4000亿元,是“十一五”年均投资的2.9倍。我国对于水利的投资日益加大。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防洪薄弱环节、抗旱水源工程、农田水利、农村水电等民生水利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3.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

水利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以十二五期间为例,2011年至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总额分别为2659.1亿元、3497.7亿元、3271.8亿元、3511亿元、4785.8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86.2%、88.2%、87.1%、86.0%、87.8%。

4.投资效益的外部性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对农业农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要意义,关系着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水利工程的效益往往会更加直观地反映在水利行业的外部,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特征。

二、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分析

水利固定资产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010年以来,我国水利投资总量逐年增加。

1.对农业的促进作用

农业经济的增长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情况对其有着直接、显著的影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水利在农作物生产、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发展中,都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通过投资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小型田间农田水利建设、开挖乡村级沟渠等等,都可以增强农田的抗旱排涝能力,进而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十二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工程等“三大水利工程”投资19213.9亿元;全国防洪减淹耕地近1.86亿亩,完成抗旱浇地面积12.9亿多亩,与“十一五”相比,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减少28%;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增26.6万平方公里,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粮食、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茶叶、水果、水产品、肉蛋等各种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69319.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7056.4亿元,增幅达54%,水利投资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

水力发电、水利水运工程建筑、节能环保工程建筑、水力发电工程施工、水的生产供应等行业本身就属于第二产业,这部分投资的增加直接的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投资,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建筑业大类。假设水利建设的投入产出与建筑业的平均投入产出情况相同,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公布的《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建筑业的中间投入消耗系数是0.73,金属产品制造业部门产品消耗系数0.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产品的消耗系数为0.19。“十二五”期间,水利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19281.7亿元,安装工程投资1201.4亿元,机电设备及工器具购置1032億元。

水利建设的水资源工程对第二产业用水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十二五”期间,水电工程的投资由2010年的105.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52.1亿元,增幅达到44%;水资源工程投资由2010年的1070.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08.3亿元,增幅达到153%。

3.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在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安装材料、机电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可以带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发展;水利施工工地的人口聚集也可带动餐饮业、零售业发展;水利项目中的信息化设施的配备带动了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部门发展;水利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带动了旅游、房地产等行业产值的增加。另外,水利投资资金规模大,工程建设周期长,需要有良好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渠道,从而对金融业也起到了带动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公布的《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建筑业部门对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4,对金融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3,对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2;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部门对中间投入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74,对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32,对采矿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9。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水利投资的增加不断夯实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治理水污染的能力。二是水利投资对第一产业有直接、显著的影响,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三是水利投资直接参与第二产业,并对关联产业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四是水利投资对第三产业有间接的带动作用。

四、建议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水利投资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相互影响规律,统筹考虑,逐步形成健康、稳定的水利投入模式,促进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发展关系、经济增长规律的研究,探寻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与宏观经济、行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促进水利建设稳步推进与经济的平稳增长。

2.深入分析水利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优化水利投资结构。

3.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完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对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水利工程供水、发电等产品价格,探索实行由项目投资经营主体与用户协商定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