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茶类冲泡过程中稀土浸出率试验分析

时间:2024-07-28

王 瑾 邹新武 周卫龙 郑国建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6)

不同茶类冲泡过程中稀土浸出率试验分析

王 瑾 邹新武 周卫龙*郑国建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6)

用ICP-AES方法测定茶叶中稀土含量,并通过多次冲泡分析稀土浸出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用茶样中稀土均能随冲泡不同程度溶入茶汤中,8种茶样的稀土浸出率与原稀土含量的高低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三次冲泡稀土浸出率在13%~26%之间。本次实验得出工夫红茶的三次冲泡浸出率为25.42%,钱塘龙井和普洱的三次冲泡浸出率相对最低,分别为13.89%和13.59%。除金尖和铁观音外,其余6种茶样的第一次浸出率最高,且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多浸出速率逐渐降低。

茶叶 稀土 浸出率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稀土元素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I类副族元素铈、钕、镧系元素共17种。由于稀土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已被公认为农牧渔业的“生长调节剂”和工业“维生素”[1]。有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稀土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2];使某些作物增强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有报道称:在茶树叶面喷施硝酸稀土还有增产提质的作用[3]。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检验机构抽查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7个省、直辖市58家企业生产的58种乌龙茶产品。结果显示,共有19种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7种产品稀土超标。稀土的判定依据是国家标准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该标准规定茶叶中稀土的限量指标为≤2.0mg/kg。由于茶叶不同于其他食品,是冲泡饮品,因此本文试对六大茶类在不同冲泡次数下的茶叶稀土浸出规律开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我国有代表性的六大茶类8个茶样,分别为钱塘龙井(产地浙江)、工夫红茶(产地浙江)、黄大茶(产地安徽)、白牡丹(产地福建)、普洱(产地云南)、金尖(产地四川)、铁观音(产地福建)、岩茶(产地福建)。

1.2 仪器及试剂

分析天平(精确到0.001g);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高温马弗炉;可调式电热板。硝酸(优级纯);双氧水(分析纯)。

1.3 测定方法

1.3.1 茶叶冲泡方法

茶叶冲泡方法如下:每种茶样取茶叶3g,用150mL沸水冲泡,5min后滤去茶水;二次冲泡即在一次冲泡的基础上再次冲泡茶渣5min;三次冲泡方法同上。

1.3.2 稀土含量的测定

本实验稀土测定采用GB/T 23199-2008《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中的ICP-AES方法进行。根据GB 2762-2005的稀土含量规定,本实验稀土总量指镧、铈、镨、钕、钐等五种元素的氧化物之和。

1.4 试验过程

8种茶样按1.3.1冲泡,分别取一次冲泡、二次冲泡及三次冲泡的茶渣测定烘干后质量及稀土含量,从而得出稀土减少的绝对量和浸出率。

C0为原茶叶中稀土含量 (μg/g);m0为原茶叶质量(g);Cn为第 n次冲泡后茶渣中稀土含量(μg/g);mn为第n次冲泡后茶渣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稀土检测结果

原茶及一次、二次、三次冲泡后茶渣稀土含量见表1。实验表明,随着冲泡次数的不断增加,茶渣中稀土含量逐渐减少。钱塘龙井、工夫红茶、黄大茶、白牡丹、普洱、金尖、铁观音和岩茶等8种茶样中稀土均能通过热水冲泡进入茶汤中,随着饮用进入人体内。

2.2 稀土浸出率

稀土浸出率见表2及图1。8种茶样的稀土浸出率在13%~26%之间,本次实验中未发现茶样的稀土浸出率与原有稀土总量存在相关性。本次实验得出工夫红茶的三次冲泡后浸出率为25.42%,钱塘龙井和普洱的三次冲泡后浸出率相对最低,分别为13.89%和13.59%。除金尖和铁观音外,其余6种茶样的第一次浸出率最高,且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多,浸出速度逐渐减缓。金尖由于叶片较老,因此浸出速度较慢,第二次冲泡的稀土浸出量远高于第一次;而铁观音由于叶片较为紧实,在第一次冲泡中叶片未能完全展开,因此浸出相对较缓。

表1 原茶及冲泡各次后茶渣中稀土总量(单位:μg)Table1 The content of rare earth in original tea and residue after different brewing times(unit:μg)

表2 不同冲泡次数对茶叶中稀土浸出率的影响Table2 The effect on the leaching rate of rare earth under different brewing times

图1 不同冲泡次数对茶叶中稀土浸出率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n the leaching rate of rare earth under different brewing times

3 讨论

(1)少量的稀土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积极作用,如具有消炎[6-7]、抗肿瘤等功效[8];但当人体摄入过多时会对健康产生一定危害。稀土元素在人体内主要积聚在肝和骨骼,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积累,50岁以后开始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与老年人骨骼中Ca、P元素沉度变化相似[9]。

(2)茶叶是一种特殊的食品,通过冲泡后饮用其茶水。实验表明通过沸水冲泡,原茶中的稀土可少量进入茶汤,但在人体安全饮用范围内,国家标准中要求茶叶中稀土含量≤2.0mg/kg过于严格。

(3)茶叶是一种健康天然饮品,适量的稀土含量有益于人体健康,取消GB 2762-2005中茶叶的稀土指标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建议修订后的GB 2762尽快颁布实施。然而茶农茶企仍需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茶园管理,从源头控制质量。

[1]方能虎,何有昭,赵贵文.稀土元素的植物生理作用研究进展[J].稀土,1998,19(5):66-70.

[2]应菊仙.稀土微肥在茶叶应用上的技术[J].茶叶,1992,18(3):24-28.

[3]汪东风,王常红.稀土在茶叶上应用研究进展[J].稀土,1996(4):46.

[4]周卫龙,许凌,徐建峰,等.GB/T 5009.94-2003测定茶叶中稀土总量的探讨[J].中国茶叶加工,2007,(2):34-36.

[5]曾光远.稀土含量测定方法值得商榷[J].监督与选择,2008,(10):64-66.

[6]唐志华.生物无机化学[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2001:239-262.

[7]李彦,李旭,张辉,等.稀土药物对大肠杆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08,10(4):19-22.

[8]倪瑾,孟祥顺,蔡建明,等.Schiff碱稀土金属配合物对辐射导致肿瘤细胞DNA损伤及修复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8,20(1):46-49.

[9]秦俊法,陈祥友,李增禧.稀土的人体健康效应[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6):1-17.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Rare-Earth Oxides Leaching Rate of the Different Tea Brewing Process

WANG Jin,ZOU Xin-wu,ZHOU Wei-long*,ZHENG Guo-jian
(China National Center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Tea,Hangzhou 310016,China)

Tea,Rare earth,Leaching rates

2011-12-26

王瑾(1983-),女,浙江杭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茶叶理化检验工作。

*通讯作者:z-weilong@163.com

Abstrat:Determination the rare earth content in tea by ICP-AES,and analysis of the leaching rate through several brewing.Results showed that rare earth in tea can be extracted with varying degrees by brew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rd brewing leaching rate and content of rare earth in original tea is not obvious.The leaching rate of rare earth from tea is between 13%~26%,and the Gongfu black tea is 25.42%,the lowest is Qiantang-longjin and puer tea,there are 13.89% and 13.59% respectively.An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brewing,rare earth leaching rates were reduced by most of tea except Jijian tea and Tieguanyin te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