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史一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饮食健康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即而来的就是心脑血管等疾病频发。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居民死亡的第二大杀手[1],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的发病率则占70%~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动脉壁硬化或者堵塞等原因,导致血管痉挛、闭塞,从而引起脑补细胞缺氧缺血,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的一种脑循环障碍性疾病[2]。这类疾病患者治愈后会留有后遗症,如语言、认知障碍或者肢体活动障碍等,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突发死亡,所以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家庭社会负担[3]。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压、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以及抗凝等手段来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复杂,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变的基础,目前不断有研究指出血液黏度上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具有重要影响[4]。因此,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57~82岁。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已经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证实;②发病时间<72 h;③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脑外伤、脑出血或者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以及严重昏迷的患者;②心、肝、肺、肾等疾病引发的脑疾病患者;③精神病、帕金森病等影响判定的患者。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平均(69.42±7.24)岁,病程平均(21.33±7.41)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4.82±3.46)分。观察组患者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平均(68.72±8.14)岁,病程平均(22.42±6.94)h,NIHSS评分为(14.91±3.54)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NIHSS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5],即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急性起病且起病前常有诱因,符合以下2个主症或者1个主症+2个次症,或者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主症包括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神志昏蒙、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次症包括眩晕、头痛、目偏不瞬、瞳神变化以及饮水发呛、共济失衡。
1.3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手段,比如吸氧、控制血压、颅内减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抗凝、营养神经等。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100 mg/d,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口服银杏酮酯分散片(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50 mg/次,3次/d。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
1.4.1 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对治疗前第1周(V0)、治疗后第2周(V1)、第3周(V2)、第4周(V3)2组患者,在清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5 mL,随即混入肝素中(125 U),利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所抽的血液各项流变指标进行检测统计,指标包括血液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积压以及血浆纤维蛋白水平等。
1.4.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评定:分别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评分标准依据NIHSS评分,以评分决定神经功能损失的严重程度高低。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少于9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病情恶化严重。治疗有效是指基本痊愈以及治疗显著进步的患者。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41例患者基本痊愈7例,无效5例,显著进步和进步29例,治疗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41例患者中基本痊愈5例,无效11例,显著进步和进步25例,治疗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NIHSS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的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预后差等临床特点[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动脉壁硬化或者堵塞等原因,导致血管痉挛、闭塞,从而引起脑补细胞缺氧缺血,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的一种脑循环障碍性疾病[7-9]。患者常常出现意识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0]。因此,急性期的治疗对降低此病带来的后遗症和降残致死以及复发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1-14]。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动脉壁样硬化等造成的,还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比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高黏滞状态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等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15-17]。上述因素可导致患者循环血流阻力加大,容易引起微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陈静[18]对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研究,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近年来研究认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采取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治疗措施应该成为该病治疗的重要内容[19-21]。
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而且观察组患者NIHSS分值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通过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治愈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0%,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进而减少循环阻力并增加脑灌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1] 王文志.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09,1(2):49-53.
[2] 攸国梁,张京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0):137-138.
[3] 王沛芳.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60.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陈应萍.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14.
[6] 苏占清,丁莹,陆倩,等.急性脑梗死病因病机临床初步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12):1059-1061.
[7] 靳玮,吕佩源,董艳红,等.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381-4383.
[8] 柏华.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某些临床和基础问题[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2,2(3):1-3.
[9] 杨东晓,杨春晓,姒惠.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1):75-76.
[10] 陈俊斌.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6):453-454.
[11] 杜真真,张灿飞,汤媛媛,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4):394-397.
[12] 张江山,鞠晓华,张金彪,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功能与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6):451-457.
[13] 谢燕贤,娄卫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697-698.
[14] 杨云华,龚伟伟,张钟爱.缺血性脑卒中脑保护治疗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41-42.
[15] 谢仁明,陈红霞,谢雁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致残结局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175-1180.
[16] 林彩云.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3):574-575.
[17] 李霞,张弦,贡联兵.银杏酮酯分散片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2):116-118.
[18] 陈静.阿司匹林联合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144-146.
[19] 程弘禹,张新江,李姗姗,等.银杏酮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促炎因子及认知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1):947-953.
[20] 周兴盛.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1(11):1337-1340.
[21] 刘洋洋.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37-133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