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何儒华,王竟靖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在我国房颤患病率在50~59岁人群中仅为0.5%,≥80岁人群中高达7.5%,房颤的致死、致残率较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房颤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96例新确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观察,进一步探讨房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入选18岁以上、在6周内被诊断房颤的非瓣膜病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存疾病、房颤病史等基本情况。房颤的诊断依据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根据持续时间房颤分为2个亚组:阵发性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 d),共56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 >7 d),共40例。同时选取同期既往无房颤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共50例。排除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NYHA心功能Ⅲ~Ⅳ级、未控制的糖尿病、各种急慢性感染、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等。
1.2 观察指标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GE Vivid 7.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择3.5 MHz频率的探头,常规测量左心房内径(LAD),由专业心脏超声医师操作。
1.2.2 CRP、Hcy、BNP水平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分别测定 CRP、Hcy、BNP的含量。
2.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并存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房颤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3组患者CRP、Hcy、BNP及 LAD比较:房颤组CRP、Hcy、BNP及 LA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CRP、Hcy、BNP及 LAD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CRP、Hcy、BNP及 LAD水平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P<0.05。
2.3 血清 CRP、Hcy、BNP水平与 LAD 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RP水平与 LAD呈明显正相关性(r=0.402,P<0.05),血清Hcy水平与 LAD呈明显正相关性(r=0.652,P<0.05),血清BNP水平与 LAD呈明显正相关性(r=0.458,P<0.0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组患者LAD均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左房扩大有可能诱发房颤,房颤持续存在有可能导致左房扩大。房颤的发生引起心房肌细胞发生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而房颤持续又可能引发心房肌的缺血与重构,从而导致左心房的扩大。左心房扩大可能诱发或加重房颤的发生,使房颤变为持续性。本研究还发现持续性房颤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LAD增大,表明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相对越明显。
有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可能与炎症有关。Aviles等[1]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CRP可以作为预测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基线水平越高,房颤发病率越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持续性房颤组患者CRP的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的CRP水平也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房颤患者中血清CRP水平是升高的,且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升高。本研究结果提示,房颤组患者CRP水平与LAD大小呈正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炎症、心房重构和房颤的相互关系,与范春琴等[2]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炎症可能是房颤的诱发因素,CRP水平越高,心房负荷越重,导致左心房发生结构重构或电重构,从而诱发房颤发生或加重房颤的持续,而房颤的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又导致 LAD的进一步扩大和CRP水平的进一步升高。
有研究证实,升高的血浆 Hcy 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4]。本研究中,房颤组患者存在血 Hcy 升高,而持续性房颤组 Hcy 水平又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高于对照组,提示房颤患者可能存在着炎症反应,高水平Hcy 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持续[5]。进一步分析显示Hcy与 LAD 呈正相关性,提示心房肌细胞的重塑,引起心房肌的不均一性、各向异性增加及传导速度减慢,有利于形成微折返,从而促进了房颤的发生与持续。有学者研究成功电复律为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结果显示对于高水平的 Hcy患者房颤复发率相对较高。
BNP水平常被用来评价左心室功能,当发生心衰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研究发现,LAD增大、房颤持续是血浆BNP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表明BNP水平与LAD、房颤有相关性[6]。本研究显示,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BNP水平与 LAD呈正相关性。LAD越大,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复律的可能越小,BNP水平相对较高,提示BNP水平及LAD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相关。
[1] Aviles RL,Martin DO,Apperson Hansen C,et al.Inflamm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ulation,2012,108(24):3006-3010.
[2] 范春琴,惠杰.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3.
[3] 李水泉,柳茵,刘维军,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北方药学,2011,8(1):83-84.
[4] Marcucci EJ,Betti I,Cecchi E,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vita-minB6 deficiency:new risk markers for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13,148:456-461.
[5] 张婧,王建昌,周云飞.老年不同类型房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583-584.
[6] Silvet H,Young Xu Y,Walleigh D,et al.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elevated in out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3,92(9):1124-11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