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韦晓创 伍颖珊
广州血液中心,广州市血液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00)
输血是现代医疗临床救治手段的重要举措之一。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血液的安全工作就受到高度重视,2006年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了血站应当建立对有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危险行为的献血者献血后的报告工作程序和献血者屏蔽淘汰制度[1]。但在采供血过程中,由于有些疾病存在检测“窗口期”,以及有些人有口服或注射过药物等因素的存在,目前医学检验技术并不能保证将所有易经血液感染的病原因子筛查出来。有研究证明,在进行血液核酸检测试点时,检出了1例HIV窗口期标本,其血清实现了由核酸检测阳性到ELISA检测阳性的转变,呈现了由早期的确认不确定性到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过程[2]。如果有高危行为、未有临床症状的献血者,通过献血健康征询与自我排查等主动回告要求保密性弃血,就可以对其所捐献血液进行屏蔽与淘汰,从而规避和防止部分血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此笔者研究分析了广州市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受理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保密性弃血回告记录表单,现汇报如下。
广州市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受理的自愿要求进行保密性弃血的无偿献血者。
1.2.1 回告信息收集 广州血液中心献血者服务中心接到献血者保密性弃血回告后,根据献血者反馈信息如实记录表单。
1.2.2 广州市地区采血情况与样本检测情况 使用穿越安全输血标准化软件系统查找广州市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采血情况汇总以及血液样本检测报告汇总。
1.2.3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广州地区献血总人数分别为2019年326 400人,献血后回告保密性弃血51人,保密性弃血发生比例0.156‰,2020年献血总人数为299 430人,献血后回告保密性弃血27人,保密性弃血发生比例0.090‰,2021年献血总人数为296 285人,献血后回告保密性弃血27人,保密性弃血发生比例0.091‰,详情见表1。
表1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广州市地区献血者保密性弃血情况
在收集的105份回告中,因曾用药回告保密性弃血的为34人,占32.4%;因有高危行为(男男性行为,多个伴侣,吸毒等)回告保密性弃血的为23人,占22%;因患有既往疾病及新确诊疾病回告保密性弃血的为16人,占15.2%;因打过疫苗回告保密性弃血的为14人,占13.3%;因发热回告保密性弃血的为4人,占3.8%;因有接触史(接触传染病人血液,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接触史或疑似接触史等)回告保密性弃血的为4人,占3.8%;因其它原因(动物伤,家族史,心理原因等)回告保密性弃血的为10人,占9.5%,见图1。
图1 2019 —2021年期间广州市地区献血者保密性弃血原因分类统计
献血后24 h内回告保密性弃血共56例,占53.3%;献血后24~72 h内回告保密性弃血共36例,占34.3%;献血后4~7天内回告保密性弃血共8例,占7.6%;献血后7天以上回告保密性弃血共5例,占4.8%;其中献血后回告登记时血液已发放到医院共5例,占4.8%,见表2。
表2 2019—2021年期间广州市地区献血者保密性弃血回告时间统计
目前广州血液中心通过招募低风险献血者,规范医护人员操作流程,提高经血液传播疾病因子的检测能力,以此来保障采集到的血液安全低风险。但是在实际的采供血活动中,出于献血者对自身了解不足,或有在高危行为后为了得到检测结果,还有集体献血碍于情面等因素和动机[3],都为本就不能完全排除各种经血液传播因子的检测手段造成更多阻碍。为此,我中心制定和实施献血后回告和保密性弃血制度,由血源管理部在献血宣传品上提醒不宜献血的献血者,可以在献血后24小时内打电话告知血站要求进行保密性弃血,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回告登记并对符合保密性弃血的血液进行保密性弃血处理,如需要,以保密性为基础对献血者屏蔽,以此保障血液供应安全[4]。
此次研究表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广州市地区献血者保密性弃血比例为0.114‰,约等于国内嘉兴市(0.11‰)[5],绍兴市(0.113‰)[6],但远低于巴西圣保罗地区(11‰)以及美国的(2.2‰)[7],同时也远低于从广州血液中心穿越系统查阅到的2019—2021年HIV样本检测报告率1.15‰,由此可见广州市目前回告率基本持平国内平均水平,但相对国外还较低,这些都对血液安全造成重大隐患,没能完全发挥出保密性弃血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血液保密性回告宣传及保密性弃血方法途径指引工作。温州市就曾对中心血站及下属4个分支机构的业务人员进行献血前干预措施培训;定期举办献血者血液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宣传,让献血者认识“窗口期”和“高危行为”;制定主动退出和保密性弃血制度,以便献血者主动退出。对2008—2013年和2014—2015年干预前后的HIV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实施前HIV阳性率从2008年的0.008%上升至2013年0.041% (P<0.01),干预实施后2014、2015年分别为0.028%、0.027%(P>0.05),增长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因此,要加强无偿献血宣教工作,有针对性的在献血前针对相关高危因素以及高回告原因进行征询,并告知献血者献血后回告途径以及时间,如对血站门户网站、官微、回告渠道等应对外公示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献血者回告的需要[9],方便献血者献血前后能通过自查实现将有高危风险的血液隔绝在前期阶段的目的。
本次回告原因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回告原因以献血前服用药物为主,占32.4%,高危行为位列第二位,占22%,这与其他研究高危行为主要因素不符[10],可能是与我中心对高危血液进行永久性屏蔽,隔绝高危献血者再次献血有关[11]。同时,研究发现2020年之后出现接触或疑似接触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患者的回告案例2例,以既往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和目前2019-nCoV相关报道表明该类病毒导致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小,但可在患者血浆中检测到病毒RNA,尚无证据完全排除其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12]。因此,总结归纳影响献血者献血后保密性弃血的因素,关注新出现的回告原因,形成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特定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13],有助于完善献血后回告和保密性弃血程序,并为进一步改进献血招募的策略和献血后回告保密性弃血机制提供依据。
从献血后回告时间来看,研究表明3年间共发生7天以上回告案例5例(占4.8%),其中共有5例血液实物已发放到医院后通过血液回收召回后进行保密性弃血处理。以笔者所在的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的情况而言,血液从采集到检测后成品化出库,最少需要3天时间,在库存量大的时候也有最长22天血液还在库存的情况,因此,广州市地区献血后回告时间在3天内基本可以保证广州血液中心在接到献血者保密性弃血要求后,对该献血者献血产品实现锁定,并进行保密性弃血处理。表3研究也表明,在3天内没出现回告保密性弃血的血液发出到医院的情况,而回告时间越长,血液产品发放到医院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血液发放到医院的情况,我部门目前以通知医院召回存在疑似问题血液制品的方式处理,如果血液已被用血医院使用到用血者身上,则告知用血医院密切关注用血者情况以及做必要的复检和治疗,并及时反馈有无发现经血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发生。同时,目前广州血液中心采取24 h内受理献血回告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只要献血者来电回告要求保密性弃血都会予以受理,任何员工接触到回告信息后,都应及时受理并记录,以免错失回告信息。但是不可避免会有献血者认为错过规定的24 h时间而放弃回告的情况发生,因此笔者认为献血后回告时间改为3天内会更科学和符合保密性弃血现状,同时加大宣传沟通工作,以便以献血者明白无误地理解相关规定和避免因此错过或放弃做出必要的回告[14]。
综上所述,目前广州市地区献血后回告及保密性弃血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保障血液安全,为临床用血安全,降低用血风险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应该加强献血者献血知识的普及,让献血者知晓高危行为对血液安全的危害和保密性弃血回告的必要性与回告途径,也要不断完善采供血机构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以及处理新出现情况的能力。只有通过献血者和采供血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一起撑起血液安全的“保护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