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声检查对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时间:2024-07-28

何燕

子宫肌腺病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 尤其生育期妇女高发。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子宫肌腺病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 本研究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肌腺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 对其诊断结果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患者88例,年龄28~70岁, 平均51岁。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 采用PHILIPS公司iU22、百胜公司DU6及DU8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3.5~6.5 MHz.

1.2.2 观察内容及分析方法 术前常规行超声腹壁探测或经阴道探测, 做子宫纵向、横向及斜向的图像扫查, 了解子宫形态、肌层回声、病灶区及其周边血流分布情况。根据病理结果可将子宫肌腺病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

2 结 果

本组88例子宫肌腺病均被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弥漫型64例, 局灶型24例。子宫肌腺病合并子宫肌瘤者43例, 合并盆腔炎者3例, 合并卵巢内膜样囊肿2例。78例术前超声诊断为肌腺病(88.6%), 7例误诊为子宫肌瘤(8.0%), 3例漏诊(3.4%)。

88例子宫肌腺病患者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饱满, 呈球形改变, 病灶可发生在任何部位, 以后壁多见(图1)。本组88例病灶中45例位于后壁。

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可分为二型: ⑴弥漫型: 子宫体积明显增大, 病灶范围广, 以强弱不均回声多见, 部分可见小的无回声区, 边界模糊, 部分瘤体内可出现栅栏状声影(图1); ⑵局灶型: 子宫可呈局限性隆起, 其病灶范围仅局限于部分的宫体肌壁层, 边界模糊, 无包膜回声(图2)。

彩色多普勒特征: 病灶内血流信号较少, 多呈星点状或短条状分布, 在声衰减较严重时, 内部血流信号显示不清。

图1 弥漫型子宫肌腺病声像图 子宫体积增大, 回声不均, 后壁增厚明显

图2 局限型子宫肌腺病声像图 子宫局部增厚不均, 形如肌瘤

图3 肌腺病声像图 患者, 37岁, 超声表现为肌层呈多个小囊样改变

3 讨 论

子宫肌腺病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的良性侵入, 伴平滑肌增生。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多产妇女。子宫内膜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 即弥漫型和局灶型, 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 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同。Bird(1972)根据浸润浅、中及深度分为I、Ⅱ、Ⅲ级, 病变的深度与痛经程度呈正比[1]。但肌腺病患者其病灶往往与正常子宫肌层分界不清, 因此超声无法确定其分级。病理切面见肌壁增厚, 以后壁增厚为多见, 本组中51.1%(45/88)以后壁增厚为主, 肌层内肌束增生, 呈漩涡状及编织状结构, 亦无包膜。异位内膜仅侵及局部子宫肌壁层, 形同肌瘤, 但无假包膜, 不能剥出[1]。硕大的子宫内常合并子宫平滑肌瘤, 本组中48.9%(43/88)合并子宫肌瘤。目前子宫肌腺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黄薇等[2]认为与基底内膜腺体内陷、雌激素硫酸酯酶活性、免疫因素、黏蛋白和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

本组资料表明弥漫型肌腺病不易误诊为子宫肌瘤, 但容易漏诊, 漏诊原因分析: ⑴子宫体积增大不明显或症状不明显, 子宫肌层回声改变不明显, 由于肌层内膜灶有周期性出血, 出血灶为肌层所包裹, 有报道认为积血小囊的出现是诊断子宫肌腺病的重要依据[3]。本组中1例患者, 37岁, 子宫大小为正常范围, 子宫肌层内呈小囊样改变, 因其子宫未增大, 因此忽略了其肌层囊腔改变特征(图3); ⑵子宫肌腺病合并子宫平滑肌瘤者容易漏诊, 只注意到局部肌壁的肌瘤而忽略了子宫整体改变; ⑶肌腺病合并盆腔其他疾病, 只注意到子宫外的问题, 而在检查过程中未详细询问相关病史(图4)。此外弥漫型肌腺病还应与子宫肥大症相鉴别, 前者肌层回声强弱不均, 后者肌层回声较均匀(图5)。局限性子宫肌腺病则容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 本组中24例局限性肌腺病中就有7例误诊为子宫肌瘤, 1例漏诊; 其与子宫肌瘤鉴别点: ⑴病史不同, 子宫肌腺病临床症状以痛经为主, 且有进行性加重; ⑵局限性肌腺病无假包膜, 边界不清, 子宫肌瘤由于周围肌层受压后形成假包膜, 边界清晰; ⑶由于子宫肌瘤血供来源于假包膜血管, 较为丰富, 外周见彩带状血流环绕, 而肌腺病周边无明显环状血流包绕。本组漏诊1例局限型肌腺病为1名70岁绝经妇女, 其病灶位于宫颈处, 病灶大小约1.5 cm; 其漏诊原因可能由于超声检查医生在操作中未仔细检查, 只观察到绝经后缩小的子宫体, 而未细致观察宫颈全区。

图4 盆腔炎合并弥漫型肌腺病声像图

图5 子宫肥大症声像图 子宫肥大, 子宫肌层前后壁均匀性增厚

综上所述, 子宫肌腺病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 超声对肌腺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一些情况下容易出现误诊,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细节及详细询问病史, 以减少误诊。

[1] 陈忠年.妇产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35-137.

[2] 黄薇,牛晓宇,韩燕华.子宫肌腺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

[3] Bazot M, Darai E, Rouger J, et al. Limitations of transvaginal sonography for zhe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 21(6): 6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