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贾易璇,杨胜男,杨 剑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 2.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CT室,河南 商丘 476000;3.周口骨科医院放射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1],包含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3种不同的病理学类型[2]。由于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确诊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严重影响预后。B超、CT、MRI等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检查方法。近年来研究显示,CT和高场强MRI在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显露出比较明显的优势[3]。本次研究就肝脏多模态MRI与动态增强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展开探讨。
本次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将2018-10~2020-12在医院就诊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制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共85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经超声检查均疑似为原发性肝癌;(2)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3)年龄超过18岁;(4)均接受肝脏多模态MRI与动态增强CT检查。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3)存在CT或MRI检查禁忌证;(4)碘剂过敏;(5)妊娠期妇女;(6)合并严重肝硬化、肝腹水、肝性脑病等肝脏疾病;(7)合并精神疾病。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24~72岁,平均(48.90±12.78)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肝部疼痛、持续低热、恶心呕吐、食欲不良、上腹部饱胀。肝功能Child-PughA级43例,B级27例,C级15例。
1.2.1 CT增强扫描检查
仪器为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CT扫描仪,增强对比剂为碘普罗胺注射液(规格:100mL:62.34g,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30),剂量按1.5mg/kg体质量计算,速率3mL/s。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50mA(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层厚5mm,层间距5mm,螺距1.0mm/r,FOV 350mm×350mm,矩阵512×512。患者扫描前空腹4~6h,前15min给予温水1000mL口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单次屏气7~9s。取仰卧位,双臂举起,上自膈顶,下达肝脏下缘进行扫描,确保扫描范围涵盖整个肝脏。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增强对比剂,分别行动脉期扫描(35s)、门脉期扫描(60s)及平衡期延迟扫描(180s)。扫描结束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1.2.2 MRI检查
仪器为Siemens Magnetom Aera1.5T超导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规格:469.01mg/mL×15mL,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7)。患者扫描前空腹4~6h,确认无禁忌证。取仰卧位,束带固定身体,进行呼吸训练。常规TIW1平扫后行LAVA多期动态扫描,参数设置:TE 2.2ms,TR3.7ms,翻转角15°,FOV 360mm×360mm,矩阵272×160,激励次数0.73,层厚4.5mm,屏气时长21s。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分别于15~20s,60~70s,180s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全肝扫描。
1.2.3 阳性判断标准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取得一致意见后作为诊断结果,意见不同时由第3位医师介入,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不同检查方法的真阳性、假阴性数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直径病灶中的检出率。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阳性48例,阴性37例;增强CT正确诊断阳性42例,阴性24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50%、64.86%、77.65%;MRI正确诊断阳性45例,阴性32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86.49%、90.59%。MRI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增强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与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n)
表2 两种方法诊断效能(%)
52例阳性病灶中,直径≤2.0cm共31例,直径>2cm共17例。在直径≤2.0cm病灶中,MRI检出率90.32%明显高于增强CT检出率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2cm病灶中,MRI检出率和增强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在不同直径病灶中的检出率[n(%)]
对于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已经的受检者,增强CT和多模态MRI是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4]。CT扫描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势,受呼吸运动导致的伪影影响小,准确定位、定性肝脏病变,不易出现漏检[5];同时注射并控制对比剂的用量和速度,能够精准的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获得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血供特点,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增强扫描时,病灶与正常实质之间差异显著,原发性该病病灶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肝脏内表现为高密度、高信号[6];而正常肝实质表现为轻度强化或未强化。门脉期病灶多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肝实质强化达到高峰[7];延迟期病灶表现为低密度、低信号,具有快速升降的强化特征。但CT扫描无法准确获得病灶和临近组织的关系特征[8],部分血供较低的病灶不具备典型的图像特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MRI是一种多参数成像技术,可提供不同的信号特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9],具有多层次多方位成像、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无辐射等多种优势[10],增强扫描后强化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对比,能有效弥补早期成像慢的不足。LAVA技术的出现大幅度提高图形信噪比,缩短采集时间[11],大约7s即可完成一次全肝扫描,造影剂注射15s后屏气15s即可完成肝脏动脉双期扫描。相较于增强CT对于供较低的病灶显示不足,LAVA显示肝血管能力较强,对于血供较低的病灶能更加清晰的显示其边缘和细节,对微小病变具有更好的显示能力[12]。同时通过三维常见技术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病灶结构和血供。且MRI多参数成像的特征,能够清晰的显示肝硬化结节的边缘和肝内微小结节病变[13],减少肝脏病灶的漏检率。本次研究发现,MRI检查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检查(P<0.05),证实MRI检查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刘欣等[14]学者研究显示CT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效能难分伯仲,与本次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其纳入的病例均为肝细胞癌有关。同时,对于直径≤2.0cm病灶,MRI检出率90.32%明显高于增强CT检出率67.74%(P<0.05),证实在检出和诊断直径≤2.0cm肝癌的能力比较上,MRI检查相比增强CT更具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褚中恩[15]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多模态MRI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表现为MRI检查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且有利于直径≤2.0cm病灶的检出,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MRI具有设备要求高、检查费用高等不足,且具有较多的禁忌证,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在临床应用中无法完全取代C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