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喻 航,陈 杰,何立伟,柳风序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中低位直肠是指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就是乙状结肠延续下来的可视性系膜,生理解剖上是乙状结肠的范畴,又称为直肠乙状结肠段[1~3];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段的肿瘤称为中低位直肠癌[4];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加放化疗,传统的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术需要开腹,对机体损伤较大,且因肿瘤位置低,手术术野不清晰[5,6];本次研究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纳入86例观察对象,均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2020-03~2021-03于本医院接受治疗,以掷骰子方式将所有观察对象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女21例,男22例;年龄35~70岁,平均(52.64±10.21)岁。参照组女20例,男23例;年龄36~71岁,平均(53.62±10.53)岁。以上相关数据进行互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诊断为低位性直肠癌;②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肿瘤直径1~5cm。排除标准:①患者凝血功能障碍;②患者患有肠梗阻或肛周疾病。
参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取截石位,全身麻醉,用四孔或五孔法在腹部打孔后将腹腔镜置入,游离肠系膜和血管,在肿瘤下缘2cm左右将直肠切断,然后在患者腹部中下做一4cm左右的切口,然后将游离的肠管脱出,在肿瘤上缘11cm 左右将乙状结肠切断,用吻合器将结肠和直肠吻合,检查平整度,将切除组织送检。
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取截石位,全身麻醉,用四孔或五孔法在腹部打孔后将腹腔镜置入,利用超声刀分离肠系膜,结扎肠系膜血管,清除脂肪和淋巴结,会阴区消毒,用碘伏溶液灌洗肠腔,扩张肛门,在肿瘤下端2cm处缝荷包后切断直肠,经肛由远及近将游离直肠从肛门拖出,切除肿瘤直肠,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括约肌,将切除的肿瘤直肠送检。
1.3.1 手术相关指标。
1.3.2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尿潴留、肠梗阻。
1.3.3 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肛门疼痛情况,用肛门失禁评分系统(WIS)评估患者控制排便的能力。
1.3.4 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日常生活状况。
研究组手术后手术相关指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43,n(%)]
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WIS评分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WIS评分比较分)
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位置较低,传统的开腹手术视野有限,肿瘤清除不彻底,且开腹易损伤其他脏器,还容易引发开腹相关并发症和感染[7];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经肛门进入腹腔,利用腹腔镜和超声刀完成手术,手术术野清晰,损伤较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后手术相关指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更优(P<0.05);研究组手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WIS评分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更高(P<0.05)。传统传统的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术需要开腹,且因肿瘤位置低,手术术野不清晰,以损伤腹腔其他脏器,开容易引发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效果[8]。腹腔镜辅助经肛切除是通过腹腔镜,经肛门进行手术切除,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同时运用腹腔镜观察,手术术野清晰,手术创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9]。综上所述,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留了患者肛门排便功能,减轻了患者疼痛,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更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