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政府人脉不应成为生产力

时间:2024-04-23

崔李李

近期,某招聘网站的一份报告成为舆论焦点:今年3月,有万名公务员在该网站投简历寻求跳槽。这一数据经过媒体解读放大,变成了“公务员现离职潮”而登上头条。其实若过过脑子就应该清楚,投简历只是意向的表达,并不意味着已经离职。笔者询问过诸多公务员好友,得到的答复都是目前大家情绪稳定,普遍离职的情况并未出现。

但部分公务员离职愿望增强确是事实。今年初,证监会就有多名工作人员离职,证监会主席肖刚甚至为此自我检讨。分析公务员离职的原因,首先当然是钱,虽然公务员待遇稳定,但相对于很多高薪酬行业并無优势。同时,近期的反腐与职能转型,也使一些官场中人感到压力。

公务员的跳槽方向也能与以上因素对应。根据报告,公务员跳槽的意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以及互联网。这是目前公认最具钱途的三个行业,公务员为了待遇投奔这些行业,不难理解。

可反过来,这几个行业也都很青睐离职公务员。报告分析,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受政策影响颇重,亟须熟悉政府工作流程、制度,与政府沟通顺畅的员工,很多互联网企业也设立了专门的政府关系维护岗位。显然,一个有政府工作背景的人更能担任这样的工作。

公务员流向市场并不值得担忧。在市场经济下,人才本应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这样不但对个人有利,对整个行业而言也有好处。例如在美国,证监会或财政部的很多官员都曾是金融大佬,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离职后也会迅速步入商界,这就使得监管层在制定政策时更能符合实际,而市场也能更好地理解监管意图。

但这种自由流动也会引起对利益输送的担忧。例如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曾掌舵高盛的时任财长保尔森就被质疑是大型金融企业的保护人。而在中国,公务员进入企业所引发的利益输送质疑更多。很多企业接纳一位离职公务员,常常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他的人脉关系。这也反映出,中国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开放程度还不够,仍然与政府、政策关系紧密,这对中小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好事。

如何让人才自由流动的同时防止利益输送?实际上,我们早已有相关法律。《公务员法》第102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然而,说得容易执行难,比如上市公司的督察长、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等职位就不受以上规定的限制,很多证监会的离职人员可以名正言顺去任职。我们当然不能武断地说这种情况一定存在腐败,但这显然是个法律执行的漏洞。

所以,要杜绝公务员跳槽产生的利益输送,首先就要加强对既有法律的执行力度,同时提高人员流动的透明度,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更重要的是,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对政府和政策的依赖再小一些,让政府人脉不再成为主要生产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