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先进的新媒体手段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develops rapidly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socialism "five in one" general layout,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media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explore new media influen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how to use the modern advanced new media mean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influence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新媒体已不陌生。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马克思认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以及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1]新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已悄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新媒体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创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途径、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即时性。可以说,新媒体给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正视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的虚拟性特点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新媒体信息获取过于便利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只有正视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才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认清现实,保持清醒头脑,为进一步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提供前提和基础。
一、新媒体的含义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开始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对于什么是新媒体,中外不同人士作了不同的解释。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的媒体”[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3]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思贝认为:“新媒体就是能使传授者融合成对等的交流者,给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而无数的交流者之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4]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5]“综合各方观点,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电视、电影、广播、报刊)而言的,它基于数字媒体,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渠道,目前形式可以包括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电视、微博、QQ等等,并且随着媒体进步,其内涵会不断发展。”[6]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黨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学术界便进入到讨论与研究阶段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从此,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统一的科学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也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观,表达了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息息相关的价值诉求,是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价值选择。”[8] 马克思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将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而不具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必然隶属于这个阶级,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9]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体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渊源、价值观念。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正确价值观的传承者、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特别是在当今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毫无屏障地接触到各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进行深入地理论探讨、实践研究,大学生就有可能会出现:理想信念迷茫、诚信意识缺失、道德素质滑坡等现象。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并探讨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路径提供前提和基础。正如***总书记所讲的:“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10],“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
三、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对于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创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途径、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即时性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可以得到极大地创新。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快速性等等特点。新媒体这一共享平台,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不间断地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突破空间的限制。大学生是经常使用新媒体的主要人群之一。通过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即时通讯新闻等等发布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使大学生不必一定要在课堂中才能接收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可以在任何场所通过新媒体来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资料,并且可以反复观看。“新媒体文化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够超时空地把人们连结成一个交互沟通的网络,使得每一个人从作为个体的存在,经由互联网与其他无数个体的人聚合从而扩展为群体或共同体。”[12]通过使用新媒体,突破空间限制,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
(二)创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途径
要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让大学生真正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仰,使学生想了解、了解透彻并外化为行动,不能仅靠教师单一灌输,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我教育来内化。新媒体平台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交流互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地交流,锻炼大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讨、交流过后,在新媒体平台,大学生还可以撰写学习体会与感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对以后的学习实践进行安排与设想;让其他同学在自己撰写的体会下面可以发表评论;对于觉得值得肯定的文章,可以点赞等等。从而,实践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只有大学生自己真正接受,才会付诸行动、积极实践。
(三)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吸引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传统方式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专家讲座、团学活动等等。在讲授过程中形式也比较单一,往往是图片加文字。由于培育形式单一,所以吸引力不强。如果单纯的自上而下地传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枯燥而乏味的话,还会使大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比如QQ、微信、微博的普及与应用,改变了传统单向灌输、被动接收、枯燥地说教方式,转变为交流互动、注重隐性内化教育的方式,通过海量生动的图片、资料、视频,再加上运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有趣的网络传播语言等等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培育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可以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接受、会更感兴趣、觉得更为亲切,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即时性
新媒体平台拥有海量信息,发布信息又具有即时性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信息便可以迅速传播,并且大学生可以共享这一平台的信息。这样一来,大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平台及时地了解国内国外时事热点、世界发展格局变化,搜集到最新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料,从而解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发布时间滞后、交流互动不即时等等问题,打破信息传输的时间障碍,建立立体的、交互性的、信息发布即时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阵地,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即时性。
四、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不仅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比如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的虚拟性特点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新媒体信息获取过于便利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一般为90后,思维都比较活跃。特别是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笔者在某高校做了问卷调查,当问到:“‘对于微信、QQ等各类新媒体中一些无法证实的消息,您会转发吗?0%的大学生选择经常转发,23.6%的大学生选择偶尔转发,76.4%的大学生选择从不转发。”[13]“‘您认为新媒体中的言论对您有没有产生影响?68.2%的大学生选择影响很大,27.8%的大学生选择影响很少,4%的大学生选择没有影响。”[14]可见,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无形地影响。新媒体平台信息良莠不齐、传播速度飞快,使传统的权威观点受到了严峻地挑战。宣扬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腐朽落后的言论如果被大学生接受,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一些不良的言论、观点都会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新媒体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使用媒体的方式,也对公共信息的采集与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5] 新媒体平台信息量大,并且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中的信息不能够正确地辨别真伪,就随意转发,或者使用昵称登陆后就恶意评论,影响了新媒体平台风气及社会风气,这样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地確立,会出现信仰迷茫,进而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威胁。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辨别能力,筛选出有益的信息。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特点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在新媒体平台,人人能接收新媒体的各种信息,同时人人都是发表者,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言论与观点,这样一来,弱化了接收者与发表者的边界。再加上新媒体平台具有虚拟性特点,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遨游时,可以匿名或使用昵称登陆,然后发表言论、传播信息,诚信道德的约束力就大大减弱了。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一些自身诚信道德控制能力差的大学生极易出现散布谣言、编造事实、恶意诽谤、脏话连篇等等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或者有些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中未经证实的言论,不经过严谨地考证就轻易相信、随意转发,这样就容易迷失正确的诚信道德方向,不利于大学生确立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新媒体信息获取过于便利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特点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各取所取,比如获取学习、生活资料,非常的方便快捷,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类似于快餐模式,这样过于便利的获取信息模式会使大学生极易出现浮躁心理、拿来主义等等问题。从而,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遇到问题不愿严谨思考、不愿科学地筛选信息等现象,认为只需在新媒体平台动动手指,搜索一下,然后下载、复制、粘贴,即可完成某些任务,使得一些大学生慢慢地丧失潜心研究的心态、坐不住冷板凳,不愿意仔细推敲、回过头来反思等等。这样一来,会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五、结语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探讨新媒體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长处,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入大学生的生活、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充实大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2]汪頔.新媒体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
[3]百度百科.新媒体[EB/OL].[2015-12-25].http://baike.baidu.com/.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3.
[5]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67.
[6]骆静.新媒体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4):33.
[7]新华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7.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7.htm.[2014.3.21].
[8]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2:36.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10]***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7.
[11]***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5.
[12]金民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J].党建,2011(12):33.
[13]骆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J].新媒体研究,2017(2):33.
[14]骆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J].新媒体研究,2017(2):33.
[15]石长顺,石永军.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J].现代传播,2007,4:12.
作者简介:骆 静(1981-),女,汉族,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