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吴 迪,尹忠明
(1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110818;2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在看到市场经济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的更是双面的冲击。大学生们一方面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从中体验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另一方面,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许多大学生心目中看重的是自我、利益和竞争,缺少的则是合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高校班集体也不例外,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正面临着个性化、松散化、社会化、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和问题。为了更好地找准当前高校班集体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当前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和突出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了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班级事务处理、师生亲密程度等30 多项问题,调查显示,班集体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具体表现为:一是说和做脱节。当代大学生在说和做上不能一致,往往说是一回事,做则是另一回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班级的建设中,都认可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强调集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这在他们入学时的班级干部竞聘中就有明显的体现。然而,在班级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却把当初在同学面前的竞聘发言忘在脑后,只顾自己的个人发展,能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的只是少数人。二是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脱节。在个人发展上,大多数同学都具备良好的个人发展意识,在涉及到评奖、评优、评助、考取资格证书等相关事情时,都能积极准备,认真完成。但涉及到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和院系组织的活动时,往往能躲就躲,惰性十足,不能把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同等视之,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三是同学关系脱节。集体生活是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自我意识强,这就造成本应是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实际班级生活中表现得却相对冷淡,尤其是班级的女同学,关系密切的大多是局限在本宿舍的舍友,好友数量基本是三到四个,和班级其他同学很少来往,至于和其他院系的同学,大多是“老死不相往来”。并且,在这本来就不算和谐的同学关系中,还有些同学在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竞聘干部等方面进行不正当竞争,使得同学关系更加紧张。
2.班集体建设中的队伍建设急需重视。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干部队伍,对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在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班导师和班级干部这三支队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得好坏。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它们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存在专职辅导员所带班级过多、服务不到位现象;其二,班导师的投入不够,大部分是徒有虚名,甚至不负责任,只有少数班导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起到导师作用;其三,任课老师忙于教学、科研,对班级建设、学生的个人成长缺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其四,个别辅导员、班导师还存在年龄偏大,缺乏从事学生工作的精力和热情,与学生沟通困难,个别辅导员素质不高,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其五,班导师和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上有时职责不清,大多缺少配合,缺少沟通,班级建设存在两层皮现象;其六,班级干部的头衔在大学生中似乎远不及学生会干部那样富有魅力,在竞选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班级职位漠然视之,班干部没人愿干的现象十分普遍。
3.班集体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考评体系。当前高校现有的班级评价考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学习成绩仍然是学生各项评比及发展的硬指标。学生以学习为主无可非议,但把学习成绩作为各项评比及发展的唯一硬指标却有失公允。以组织发展为例,各个高校在组织发展的条件中大多都把学生学习成绩平均分要达到75 分作为硬性指标,而学生的奉献精神、班级贡献的大小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由此,发展的学生党员除了学习好之外,在其他方面往往体现不出其先进性。二是量化考核仍是多数高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对大学生实行量化考核本身就不是科学的考评办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所做的事情没法全部用量化来衡量,量化考核体系本身也存在结构不完善的缺陷,应有定性和定量、多层级和多角度的评价过程,否则,学生就会按照量化指标的内容有倾向性地为自己镀金,而与量化考核无关的项目,则无人问津,量化考核也就会成为错误的指挥棒,误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1.高校原因。一是班导师及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的分工与协作不明确。学院的班级都设有辅导员和班导师,但二者之间却没有明确的分工,“权责不明”的情况相对突出。当学生为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感到迷茫时,不清楚该问题的询问方向。这就使问题解决的效率降低,进而使学生对班导师和辅导员失去了信心,集体感降低。二是学分制的实施使班级组合发生变化。学分制在学校开始推行双学位、辅修专业以及各类证书培训班。学分制在高校的应运而生,是教育体制改革和深化的体现。但这些措施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原有班级不断被重新组合,新的班集体也不断出现,促使原有的班级趋于淡化。三是高校管理方法陈旧。学校教育和管理方法相对陈旧,适应不了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的要求,学校平时强调集体活动过多,忽视对学生个体目标、学生个性及个性价值方面的研究,最终阻碍了高校班集体建设。
2.社会原因。当今社会中,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家庭中亲人们“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怀,导致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感恩的心,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首,学生变得更加现实和追求利益,从而制约自身的发展。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体成长的重要引导作用,把个人发展与班级发展割裂开,认为高校中的学习只是个人的私事,只关注个人抱负的实现而对集体目标的实现毫不关心。二是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一方面由于个人生活习惯,使自主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养成了一些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排他性十分明显,往往过多地强调个人利益,这种性格弱点显然不利于班集体的和谐发展。三是网络世界的丰富资源和便利条件对班集体的强烈冲击。因特网现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的依赖,网络中的丰富资源和新鲜刺激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眼球,成为他们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及交流的平台,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沉湎于游戏和虚拟世界中,在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里“打转转”,使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不愿意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他们以一种自我意识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使得自己游离于群体之外,使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淡薄。
针对当前高校班集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层面,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1.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分工合理的班级建设队伍。目前,各个高校在班级建设中的主要力量仍是辅导员与班导师,其他科任教师在班级建设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支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建设。没有一个好的管理队伍,班级建设只是空谈。因此,应选拔那些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到这个队伍中来,把班级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兼顾职责交叉,要形成相互依托、相互配合的工作布局,实现学生日常管理、人生引导、生活服务的全覆盖,从而实现班级建设的人才保障。
2.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对班集体成员的约束和引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形成班风正、学风浓、人人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学生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和班级评价考评体系,实现制度管人、制度引导人的良性循环,实现班级建设的制度保障。
3.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它在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唯一能够离开管理者依旧能靠惯性产生教育作用的隐形抓手。班级文化相对其他工作而言更具复杂性,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管理者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地积淀才能实现。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把建立有深厚内涵的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建设工作的长项内容,从而实现班级建设的思想引领。
4.注重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进行班级建设。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满足班级建设的需要。教育者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班级建设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建设结合,关注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构建健康人格;二是要把网络手段与班级建设结合,利用QQ 群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消除师生沟通的障碍,使QQ 群成为当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把家访与班级建设结合,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成长背景,实现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促进班级成员的健康发展,实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1]张宏如.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彭哲娟.论新形势下的高校班级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7,(12):104~1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