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药理学教学研究

时间:2024-07-28

闫恩志,范莹,金英,刘婉珠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高等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国外发达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等。近些年,国内知名医学院校为适应新形势需求,积极改革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我们在“十二五”教学工作规划中将培养医学生的学习、思维、分析问题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药理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其理论性强,涉及学科面广。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中就显得极为重要。[1-2]

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学科学也不断发展,医学这个领域要求医务工作者终身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除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样就等于培养了学生具有一个活跃思维能力的头脑,使他们具备了今后发展的具大潜力。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其思维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往往关系着病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思维能力决定着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业务素质。

2.是医学基础课程横向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进入药理学课程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虽然掌握了一些医学基础知识,但并没有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还缺乏对学科的整体观认识。部分学生重视知识的记忆,缺乏思考习惯,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不够重视,客观上需要一门课程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理解。药理学联系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个桥梁学科,这一阶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3.是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的需要。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学科,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药理学教学阶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在每章的课堂设计、课堂讲解中都采用分析与综合、联系与比较、归纳与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同时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式、项目式、启发式等教学手段,带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将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整合运用到临床医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知识的积累和拓展。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它体现在教师课堂设计、课堂讲解等各个环节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建立这样一种信念,即教学过程不是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简单重复过程,而是运用已有知识带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新发现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在药理教学中,教师要吃透两头。一方面,教师在启发思维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动脑筋,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都要心中有数,要遵循学生心理认识发展的规律,设计出富有启发式的课堂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可以根据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归纳概括的方法。[3]

第一,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分析和综合可引导学生在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剖开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其本质并提高创造力。讲解时,将药物作用机制的重点难点内容分解开来分析,以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还要从整体角度进行综合,让学生有整体概念,将教师分析总结的思路教给学生。例如,讲平喘药时,先带动学生分析支气管哮喘的两大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即慢性支气管炎症和气道狭窄。由此,学生可以推断出相应治疗策略为抗炎和扩张支气管,继而推出相应的平喘药分类:抗炎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然后,再将此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引出抗中、重度哮喘一线用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β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由此引导学生逻辑推理,既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联系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有辨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异同,从而掌握事物的特征。药理学内容中存在很多作用相近的药物,通过联系比较,学生很自然能找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从而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热镇痛药时,启发学生从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都能降低体温这一共同点入手找出两者的区别。解热镇痛药能使较高的体温降低,使之恢复至正常体温37℃,而氯丙嗪在低温环境下,可使体温降至35℃,甚至更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差别?因为两药的降温机制不同,前者是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的前列腺素不能合成,因而使体温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后者阻断体温调节中枢的多巴胺受体,使体温调节中枢失灵,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由于机制不同,导致其降温特点和用途不同。解热镇痛药一般用于感冒发热,而氯丙嗪主要用于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经过对比、启发、引导和分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药物的机制和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横向思维的能力。

第三,归纳概括的方法。归纳、概括可以把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开始章节或难度较大的章节,教师在启发的同时,带领学生去概括,逐步由学生完善或自行概括,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清晰的线条,既便于学生记忆、复习,更可使学生学到归纳概括的方法。例如,抗糖尿病药物种类繁多,将重点药逐一讲解后,按作用机制将抗糖尿病药概括总结为:增加胰岛素水平的药有磺酰脲类、胰岛素、美格列奈;加强胰岛素作用的药有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使学生对降血糖药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掌握。

2.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药理学是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新药物、新理论不断出现,加之其涉及面广、内容多,药物种类多。因此,较其他学科而言,很难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将全部知识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精讲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其他内容鼓励学生自学,教师采用归纳引导的方式,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既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又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根据学生需求,编写了《药理学学习指导》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指导中包含学习各章节内容必备的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同时也有学习纲要和复习思考题,思考题着重比较、认识机制,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每节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设计好带有启发性的导语与结束语,着重启发关键性的问题。教学中强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着重培养他们掌握、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3.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将理论结合病例进行讲解。案例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思维状态积极、活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案例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精心收集,选择学生易于理解、感兴趣、临床比较常见的案例,将其融入到药理学的教学中。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4.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师自身科研情况把科研成果、科研体会以及本学科前沿,合理恰当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以此穿针引线将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捆绑在一起。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逐渐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此外,我们还与锦州市“奥鸿药业”合作,设立大学生创新课题。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设计实验,通过答辩的方式尽可能多的吸引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科学思维能力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兼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药理学重点知识的传授。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一定是建立在具备较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掌握,只有两者都兼顾到了我们才能培养出既具有科学思维头脑,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优秀大学生。

2.充分认识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药理学知识繁杂,对于一些既抽象又跨学科的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从自身的思维角度认为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事实上,如果强迫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教师已定型的、结论式的思维方法,必定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如果强迫学生按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接受新知识,必定会出现思维障碍。教师要主动进行思维角色转换,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思维习惯循序渐进地去体验和再发现,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及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是,如果长时间不对这些“半成品”做进一步的处理、提炼和加工,那么这些未经处理的认知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遗忘。因此,在每一章结束后,还需对探究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做进一步的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药理学阶段的学习是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授课形式全部改为小班授课,定期进行师生座谈,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的掌握状况,不断进行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进,促使学生成绩大幅度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普遍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1]肖振宇,张俊平,姜远英,等.在药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J].药学教育,2003,19(1):24.

[2]甘洪全,梅其炳,周四元,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6):587~589.

[3]罗海芸,吴兰鸥.逻辑思维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5):529~531.

[4]符丽娟,杨育红,刘婉珠.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4):1688~16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