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源CT误诊为痛风急性发作1例及文献复习

时间:2024-07-28

王 磊,郑桂敏,张雪梅,苏亚双,张风肖

(河北省人民医院 a.医学影像科;b.风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病例报告·

双源CT误诊为痛风急性发作1例及文献复习

王 磊a,郑桂敏b,张雪梅b,苏亚双b,张风肖b

(河北省人民医院 a.医学影像科;b.风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痛风;高尿酸血症;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感染

随着人们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患病率约为1%~3%,痛风的规范诊治也得到广大风湿科医生以及患者的重视。双源CT自2006年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指两个X 射线源同时进行两组不同的能量数据采集,依据不同组织成分表现出不同的 CT 值,经图像融合重建而得到组织特性图像。因此,双源成像能够准确识别尿酸结晶,并与其他成分的结石加以鉴别[1],该技术打开了痛风关节炎诊断的新视界,具有独到的优势。尽管如此,双源CT用于诊断痛风关节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报道误诊为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患者1例,借此对双源CT对于痛风诊断应用做文献复习。

患者,男,61岁,主因左足肿痛半个月于2017年2月1日入院。半个月前食用海鲜后突然出现左足背肿痛,局部红热,活动受限,不伴有全身发热以及腰背痛。当地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就诊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pH 5.0,生化血尿酸260.0 μmol/L。足部能谱CT回报:双足第1跖趾关节周围、双足第2跖骨底部尿酸盐结晶沉积(图1)。门诊诊断“痛风关节炎”,给予“依托考昔”治疗,左足肿痛有所减轻。1周前症状再次加重,当地医院给予“秋水仙碱、扶他林缓释片”等治疗,症状无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以痛风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骨关节炎、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脑梗死以及足癣病史。入院后查体:左足足背3、4跖趾关节局部肿胀,似有2 cm×3 cm软组织包块,呈紫红色,皮温高,有触痛,触之有波动感。双足皮肤大量脱屑,局部有皲裂。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6.96×109/L,中性粒细胞0.736,红细胞沉降率43 mm/第1 h,C反应蛋白(CRP)48 mg/L,血尿酸202 μmol/L。超声:左足背皮下软组织水肿,左足背皮下稍高回声区,考虑肌腱周围积脓。入院后第3天可见左足背肿胀部位出现脓头(图2、3)。遂于左足背肿痛部位穿刺少量渗出物,送涂片回报为革兰阳性球菌,送细菌培养回报金黄色葡萄球菌。据此诊断为:①丹毒;②高尿酸血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患者足部肿痛明显减轻,疼痛缓解。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嘱应用降尿酸药苯溴马隆治疗。出院后随诊,足部关节无肿痛,血尿酸正常。

图1足部能谱CT回报:双足第1跖趾关节周围、双足第2跖骨底部尿酸盐结晶沉积图2左足足背3、4跖趾关节伸侧局部软组织肿胀,呈紫红色,皮温高,有触痛,触之有波动感图3左足背肿胀部位出现脓头,穿刺破溃有脓性分泌物

讨论痛风是一种因代谢异常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它是由单钠尿酸盐异常升高,超过血清中饱和度而析出,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软组织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1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关节与膝关节。痛风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关节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加重视将导致关节畸形以及关节功能障碍。

尽管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直接原因,但血尿酸水平高低不能直接确诊或除外痛风关节炎。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时称为高尿酸血症,一般临床上常用的节点为男性尿酸超过 420 μmol/L,女性尿酸超过 360 μmol/L。仅有高尿酸血症而从未伴有关节炎者并非痛风关节炎。而在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能部分尿酸已经从血液中析出变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导致血尿酸水平可正常[2]。临床诊断痛风的方法比较局限,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进行急性痛风关节炎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而关节液、滑囊以及痛风石抽吸物中查到尿酸盐结晶是确诊的金标准。对一些不典型的炎性关节炎,在关节滑液中利用偏振光显微镜查找尿酸结晶尤其重要。同时也需要对关节液涂片,病原体染色和培养,与感染性关节炎鉴别。但该方法首先需要备有偏振光显微镜,且关节腔操作有创伤性,而且受制于穿刺技术水平或者穿刺液尿酸盐量不足时,可能出现假阴性而延误治疗,难以广泛开展。

自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更新的痛风分类标准以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均把双源CT检查纳入诊断痛风关节炎的辅助检查方法。尿酸盐结晶与钙盐密度相近,常规CT检查呈稍高密度,两者无法区分。双源CT检查具有识别不同组织化学成分的能力,可以鉴别尿酸盐、草酸盐及混合无机盐的不同成像,对于检测尿酸盐结晶在组织中的沉积具有极大的优势[3-7]。利用双能量X线和组织相对应的CT值变化,可得到组织化学成分图像[8];通过多层重组、容积再现等多种后处理方法,以伪彩色编码显示,其中白色所示为骨质结构,粉色所示为松质骨,尿酸盐结晶则以绿色标志显示。因此可以直观显示尿酸盐沉积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hoi等[9]首次应用对确诊痛风的20例患者进行双源CT检测,尿酸盐结晶阳性率为100%,而其他10例非痛风关节炎患者则均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研究者认为双源CT可以有效诊断痛风关节炎,并与其他关节炎相鉴别。Nicolaou等[10]研究报道,收集5 例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有4例在双源CT成像显示有尿酸盐结晶沉积,尤其是其中 3 例血液中检测尿酸盐值正常,但随后关节腔穿刺取得关节滑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证实有尿酸盐结晶,因此研究者认为利用双源CT可早期识别血尿酸正常的痛风关节炎。Ogdie等[11]研究显示,双源CT检查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沉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分别为0.87和0.80,国内盛雪霞等[12]的研究结果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0.92和0.88。尤其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通过双源CT技术进行尿酸盐结晶的定量研究,通过随访其结晶的数量和体积变化而监测痛风降尿酸治疗效果,预估治疗时间。综上所述,双源CT检查提供了一项有力的工具,协助诊断不典型的痛风,也有利于患者的随访观察。

但在临床实践中,切不可过分依赖双源CT结果,单独以此为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依据。首先,虽然双源CT对于尿酸盐成像有很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但并非所有 CT 影像上编码的绿色伪彩均为真正的痛风石沉积,赵迅冉[13]的研究显示,双源CT诊断痛风关节炎的假阳性率为16.7%。应注意与如指甲伪影、皮肤伪影及血管钙化伪影等鉴别[14-15]。其次,也有可能因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太小而无法识别,因而出现假阴性结果[16-17]。

痛风关节炎在急性发作期需要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以及焦磷酸盐结晶沉积症性关节炎鉴别,慢性期则需要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鉴别;还应注意与关节周围蜂窝织炎、丹毒相鉴别。双源CT能提供有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影像学支持。本文报道的患者入院时诊断“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考虑支持点为:高嘌呤饮食诱因后出现单关节红肿热痛,尿pH 5.0,双源CT查见尿酸盐结晶沉积;不支持点:患者首次关节炎发病病史过长,时间大于2周无缓解,不符合一般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特点,且抗炎止痛药物治疗效果差,多次检查血尿酸均正常。双源CT提示有尿酸盐沉积,但最终证实痛风不是就诊主要原因。关节周围软组织感染除外病灶局部红肿热痛以外,常伴有全身症状,而血尿酸水平不升高;局部表现类似于痛风关节炎的红肿热痛,恰好患者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双源CT查见尿酸盐晶体沉积,则极易导致误诊。通过超声检查协助判断局部软组织肿胀性质,发现局部积脓,进一步完善局部分泌物培养,明确丹毒诊断。

因此,不能把双源CT阳性的关节炎简单诊断为痛风关节炎,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客观、细致的查体,适当的辅助检查,如超声、X线检查,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双源CT检查手段,提高痛风关节炎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水平。

[1] Graser A, Johnson TR, Bader M, et al. Dual energy CT characterization of urinary calculi: initial in vitro and clinical experience[J]. Invest Radiol,2008,43(2):112-119.

[2] Li EK.Gout: a review of its aetiology and treatment[J].Hongkong Med J,2004,10(4):261-270.

[3] 郑铭丹,水华,廖美焱,等.双能量CT对痛风的诊断价值[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4):260-263.

[4] 周庆秋,卢忠武.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结晶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8) :716-719.

[5] 古凌静,洪国斌,徐启兰.双源CT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9):1544-1546.

[6] 雷立昌,陈建宇.能谱CT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146-149.

[7] 黄锦炽,刘东旭,赵欣,等.双源 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结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91-4992.

[8] 漆强,邹玉林,余晖,等.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26(7):523-527.

[9] Choi HK, Al-Arfaj AM, Eftekhari A,et al.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ophaceous gout [J].Ann Rheum Dis,2009,68(10):1609-1612.

[10] Nicolaou S,Yong Hing CJ,Galea Soler S, et al. Dual-energy CT as a potential new diagnostic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gout in the acute setting [J]. AJR Am J Roentgenol,2010, 194(4):1072-1078.

[11] Ogdie A, Taylor W J,Weatherall M, et al.Imaging modaliti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gout: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 Rheum Dis, 2015, 74(10): 1868-1874.

[12] 盛雪霞,曹志宏,闵志刚,等.双源 CT 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准确性的 Meta 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6):974-977.

[13] 赵迅冉.DSCT双能量技术与高频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初探[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5.

[14] McCollough CH, McLeng S, Yu L,et al. Dual- and multi-energy CT: principles, technical approach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 Radiology,2015,276(3):637-653.

[15] Mallinson PI, Coupal T, Reisinger C, et al. Artifacts in dual-energy CT gout protocol: a review of 50 suspected cases with an artifact identification guide[J]. AJR Am J Roentgenol,2014,203(1):W103-W109.

[16] Bongartz T,Glazebrook KN,Kavros SJ,et al.Dual-energy CT for the diagnosis of gout: an accuracy and diagnostic yield study[J].Ann Rheum Dis, 2015,74(6):1072-1077.

[17] Glazebrook KN, Kakar S, Ida CM, et al. False-negative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gout[J]. J Clin Rheumatol,2012,18(3):138-141.

R589.7

A

1004-583X(2017)11-0992-03

10.3969/j.issn.1004-583X.2017.11.019

郑桂敏,Eail :13091093566@163.com

2017-10-09 编辑:王秋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