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栾福明,王 芳
(浙江丽水学院 商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节庆活动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们多集中于旅游节庆概念、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旅游节庆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经营、营销宣传等方面[1-8]。国内对于旅游节庆的理论研究多滞后于旅游节庆活动的实践和发展;研究的方法和尺度以描述性的宏观和微观居多[9-10];旅游节庆研究的内容多是定义的界定、作用与功能、类型划分的探讨等方面[11-12],特别是缺乏旅游节庆策划与规划、组织行为管理、营销和经营管理、开发模式、时空分异、驱动机制的定量研究[13-14]。
然而,由于旅游节庆举办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资源禀赋等不同尺度下的不同与异质性,致使旅游节庆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规律[15-16]。因此,文章探讨了山东省旅游节庆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旨在明确研究区节庆旅游的发展阶段、特点、演化规律。
1)Pearson相关分析。用来研究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性的方法称为Pearson系数,其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1,+1],一般认为0~0.2为不相关;0.2~0.4 为弱相关;0.4~0.6为中等相关;0.6~0.8为强相关;0.8~1为极强相关[17]。
2)3次样条插值分析。该方法是通过对样本属性值的频率分布或均值、方差关系及其相应规则的分析,确定其空间分布格局。3次样条插值函数S(x)是先将给定的n个观察时间x1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各县市(区)旅游官网中关于旅游节庆的统计数据[19],对其逐年、分类统计、处理,得到1990—2011年研究区137个县级行政单位旅游节庆的相关数据。 山东省旅游节庆以地方特产型比重最高,约占总量的30%;自然景观型节庆的数量居第二位,其比例约为19.52%,历史文化型、康体休闲型、民族民俗型旅游节庆分居第三、第四、第五位,其比重依次为10.24%,10.24%,10%;展销博览型和综合型旅游节庆的比例共计14.52%,而特色美食型和宗教祭拜型旅游节庆的数量较少,分别仅占总量的3.35%和1.9%(表1)。 表1 山东省旅游节庆类型表Tab.1 The types of tourism festiv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山东省旅游节庆的发展可分为1990—1999年(前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11年(后期)3个差异性显著的时期(见图1)。 1) 前期:旅游节庆数量由1990年的31个增加到至1999年的57个,每个市的节庆数量均值由1.82个增至3.35个。节庆年均增长幅度仅为8.6%;节庆平均出现频次为2.5个/年。 2) 中期:该时期旅游节庆数量由63个(2000年)增至146个(2005年),增长幅度均值高达10.05%[16-17],节庆平均出现频次达13.8个/年。 3) 后期:全省旅游节庆的数量由2006年的170个骤增至2011年的427个。节庆年均增长率为16.60%,其最低值出现在2011年 (12.25%);最高值则为2007年(25.88%);节庆平均出现频次为42.8个/年(图1)。 图1 山东省旅游节庆年际数量和增长趋势图Fig.1 The diagram of tourism festivals annual number and growth trends in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省旅游节庆的年内变化整体呈“夏、秋季热,冬、春季冷”的特点。 1) 研究区节庆数量持续增长,且不同时期增长态势各异。前期、中期、后期旅游节庆数量月度均值分别为3个、11个、31个。例如,前期,4,5月份的节庆数量仅有12个,中期则增加到43个,后期则激增至108个。 2) 研究区旅游节庆季节分布的差异性显著。4~10月份是山东省旅游节庆最为集中的月份,而9月份最多,占比为21.34%,8和10月的占比共计超过25.66%[17],因此,秋季可谓“黄金季节”;而4,5,6月3个月份的数量分别占全年的15.88%,14.93%和7.75%。所以,4~6月堪称“白银时节”。 3) 前期,研究区旅游节庆月际分布特点为“三谷三峰”。其中, “低谷”时段分别位于1~3月、6,8月以及11~12月,“峰值”区出现在4,7,9月[16-17]。中期,山东省节庆的月际分布曲线特征为“双谷双峰”,而前期 “三谷三峰”的格局被取代。其中,“低谷”区基本保持不变,而两个“峰值”区依次转移到5和9月份。后期,研究区节庆月际分布曲线依然为“两谷两峰”,其峰、谷的分布月份基本保持不变[16-17](图2)。 图2 山东省旅游节庆数量月际分布图Fig.2 Number of tourism festivalsin every month 研究表明,20多年来,山东省旅游节庆持续时间表现为“峰谷交替、长短相间”特征,其持续时间的8个“峰值”分别是7,3,30,2,10,5,6,15天。其中,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7,3,30天,其频数和累计频率为187和43.19%;其次则分别为2,10,6,5,15天,其频数分别为30,29,27,27,24等5个时间段的累计频率占比为31.64%(图3)。 图3 旅游节庆时间分布累计比重图Fig.3 The proportion of tourism festivals′inter-annual variation 研究表明,研究区旅游节庆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特点为明显的“西低东高”,除个别地区外,基本上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图4)。 图4 1990—2011年旅游节庆平均持续时间差异图Fig.4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festivals duration,1990—2011 第一阶梯为山东省东部和东北部。该阶梯的旅游节庆平均时间最长,约为16天,是高值集中分布的地区。其中,最高值为威海(19.75天);其次是青岛(12.7天);烟台(11.4天)居第三位。 第二阶梯主要集中于日照、济宁、济南和泰安东部,以及中部的潍坊、枣庄、淄博、临沂、东营、滨州的全部。除上述5个地区外,第二阶梯其余县市的平均时间值仅约为10天。 第三阶梯主要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和西南部,其旅游节庆平均时间最短,大约为5天。其中,最低值为西北部的德州,平均值仅为3.4天(图4)。 1)前期,“双峰”鼎立、“东多西少”是山东省旅游节庆最主要的空间特征,节庆数量约50余个,平均仅0.4个/县(市)。其中,青岛和烟台是“双峰”所在地市,两地节庆占比共计达36.84%;西部地区的节庆则分布于淄博、泰安、济南等6市,其数量占比仅为32.35%;其余地级市则属于旅游节庆的“缺失”地区 (图5a)。 2)中期,山东省旅游节庆数量达158个,增长率接近200%,节庆平均值达1.07个/县(市);节庆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呈现出“东部热,西部冷”的空间格局。 中期,研究区旅游节庆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是鲁东,即青岛和烟台两地,并呈现出“双峰”态势,其均值为3.84。其中,烟台市的节庆均值为2.5个,部分县则超过4.2个。青岛市的节庆数量超过西部4地市的总和,共计62个,均值高达5.17个,是全省平均值的3.72倍。此外,研究区节庆数量的高值区还有泰安、济南、淄博、潍坊、滨州等部分县。除曲阜、鄄城之外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属于旅游节庆的匮乏地区(图5b)。 3)后期,山东省旅游节庆“西弱东强”的空间分布态势更加明朗,“三级阶梯状”的格局基本不变。至2011年底,山东省节庆总量超过400个,增长幅度高达100%,均值为3.07个/县(市)。 后期,研究区节庆数量快速增长区域多聚集于胶东半岛地区,平均增加6个以上,如日照、潍坊、青岛、威海、烟台等部分市、县(区)。旅游节庆数量增加4个及其以上的地区则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如济南、淄博、泰安、莱芜、临沂、东营、济宁等部分市、县(区)。其余地区的节庆数量增加值多在3个及以下,为省内节庆发展缓慢的地区(图5c)。 图5 3个时期研究区节庆数量空间分异图Fig.5 The Spatial analysis on tourism festivals of Shandong in three periods 先根据德尔菲法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计算出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值(F1)、交通可达性值(F2)以及旅游发展水平值(F3),然后,将得到的最终评价结果与旅游节庆发展水平做Pearson相关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节庆发展水平以各地区的节庆总量为评价指标,交通可达性选取航空港客运量、公路网密度、海港吞吐量、铁路里程,资源禀赋条件选择A级以上景区数量、星级农(渔)家乐数量、工农业示范基地,旅游发展水平则选取国内旅游收入、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等指标(图6)。 图6 旅游节庆发展与3个因子拟合曲线图Fig.6 The fitting curve of tourism festivals and three factors 研究表明,旅游节庆发展水平(F)与F1,F2,F3均呈正相关性,且与3者表现出极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891和0.873。由图6可知,旅游节庆发展水平折线与F1,F3均表现为相对一致的特征;而与F2则呈现出非同步的特征(表2)。 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潍坊、日照、滨州8个地区的旅游节庆发展水平高于其资源禀赋在省内的地位,东营、泰安等2个地区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与其资源禀赋在省内的地位相当,而其余7个地区的旅游节庆发展水平和其资源禀赋在省内的地位不相符,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图6)。 表2 旅游节庆与各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 Tab.2 Tourism festivals′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F1F2F3F1F10912∗∗1F20891∗∗-00451F30873∗∗015204351 注:*说明显著相关(p=0.05),**说明极显著相关(p=0.01)。 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节庆发展受山东省交通可达性的影响为呈极显著水平,此因子并未成为山东省节庆发展的“瓶颈”,其标准化数值均高于2;再者,各地市的交通可达性较好,虽有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山东省整体交通发展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节庆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折线的契合度不完全一致,原因是部分地区节庆发展与交通建设具有非同步性,造成了二者空间位置上的“错位” (图6)。 政策良好、资金充足的旅游中心城市,发展旅游节庆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旅游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主办或者协办的节庆数量较多,举办频次较高。研究表明,旅游节庆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旅游发展水平发达的地区其节庆举办次数及其影响力较大,反之亦然,这与先前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17]。 1)山东省旅游节庆以地方特产型和自然景观型为主, 4~10月是多发频段,并呈现出显著的“春、冬季冷,夏、秋季热”的特点。旅游节庆的年内变化特征则由前期的“三峰三谷”型向中期、后期的“双峰双谷”型演变。 2)旅游节庆的举办及持续时间“长短相间、峰谷交替”的特征显著,且7,3,30,2,10,5,6,15天分别称为其举办频次的峰值。 3)山东省旅游节庆数量及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西弱东强”的特点,从西到东表现为低、中、高 “三级阶梯状”分布格局。旅游业发展程度、资源禀赋差异、交通可达性是其时空分异的驱动力。 [1] GARTNER W C.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US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3): 151-164. [2] GETZ D.Event Studies:Theory, Research and Policy for Planned Festivals[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2007:12-54. [3] GETZ D.Event tourism:Definition,evolution,and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4):403-428. [4]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J].旅游学刊,2003,18(5):26-34. [5] 约翰·艾伦.大型活动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5-38. [6] THOMAS R,WOOD E.Event-based tourism:A survey of 1ocal authority strategies in the UK[J].Local Governance,2004,29(2):127-136. [7] HIGHAM J E S,RITCHIE B.The evolution of festivals and other festivals in rural Southern New Zealand[J].Event Management,2001,7(1):39-49. [8] XIE P.Visitors′perceptions of authenticity at a rural heritage festiva1[J].Event Management,2004,8(3):151-160. [9] 黄翔,唐楠. 湖北省旅游节庆系统的构建[J].经济地理, 2007,27(3):513-515. [10] 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23(6):845-855. [11] 侯兵,陈肖静.现代城市节庆活动旅游效应研究与思考——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为例[J].人文地理,2008,23(4):42-45. [12] 师守祥. 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本土化与国际化[J].旅游学刊,2013, 28(6):9-10. [13] 栾福明, 张小雷, 杨兆萍,等. 1990—2011年山东省旅游节庆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6):940-949. [14] 戴林琳,盖世杰.北京郊区节事旅游发展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8(30):1056-1064. [15] 杨兴柱,陆林.大型旅游节事特征及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2):47-50. [16] 栾福明, 熊黑钢, 时卉,等. 基于空间插值和竞争态的山东省旅游节庆时空分异[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33(5):99-103. [17] 栾福明,熊黑钢,王芳,等.山东省旅游节庆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9(6): 984-989. [18] 方叶林,黄震方,涂玮,等.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 经济地理,2013, 33(2):33-38. [19]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2012.1.2 数据来源
2 节庆类型及发展演化
2.1 类型构成
2.2 年际变化
2.3 年内变化
3 节庆时间特征
3.1 持续时间特征
3.2 持续时间空间分异
4 节庆数量空间分异
5 驱动力
5.1 节庆资源禀赋
5.2 交通可达性
5.3 旅游发展水平
6 结 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