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皮肤科规培护士“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方法探析

时间:2024-07-28

熊 英 李 娜 能亚杰 徐双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皮肤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比如皮肤压力性损伤、压疮等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1]。皮肤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皮肤科规培护士上岗前并没有进行皮肤护理相关认知度调查,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使得他们皮肤护理管理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导致护理效果不佳[2-3]。特别是皮肤科理论教学与培训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联系实际情况不佳,通常教学学到的知识、理论在实际中不能很好地应用,同时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使得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普遍不高[4-6]。“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中以“教”为主、将研究作为启悟学生潜在智慧的一种手段,抛弃了以让护士获取知识为唯一目标的惯式,通过激发护士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主动学习,从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7-8]。本文总结了“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在皮肤科规培护士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士的皮肤护理意识与能力。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遵循整群抽样的原则,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到2022年5月,收集护理规培本科44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皮肤理论知识教材来源于《外科护理学》 (第6版,李乐之,路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护士对研究内容均不知情,避免刻意的趋附或抵制;教学与考核期间没有出现离职的护士。排除标准:调查资料缺乏者。根据1 ∶1随机数字表法把所有规培护士分为临床导向组22例与对照组22例,两组的资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为课前预习、知识点讲授、课后复习的常规教学法。

临床导向组:给予基于“临床导向型”理论的教学,具体措施如下。①思维导图教学:皮肤科理论课教学共设置了4个课时,4次讲授。讲授前确定医院皮肤护理的内容绘制重点,讲授内容涵盖皮肤护理要求、皮肤护理难点、皮肤并发症等多个模块,将思维导图插入每次讲授的课件中,教师每次都在导图的辅助下结合自身教学风格授课,对于重难点辅助采用音频、视频等进行综合分析。课后根据教学大纲,让护士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预习,在下次课程讲授前发给教师,教师在教授前利用10 min左右点评各组自我思维成果。②角色扮演教学:根据列举临床实际工作中因为护理不当出现皮肤压力性损伤的真实病例,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控制方案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全程录像。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现场播放录像,让学生进行自我判定与讨论点评,纠正其操作中的错误。③问题导向教学:教师采用课前设疑、课中抛疑、课后存疑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课中抛疑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于新的课程内容当中,起到掌控课堂节奏的效用,不单起到诱导思维深入发展的作用,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彻底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在课中抛疑时要注意给予学生专注思考时间,问题的提出应成为学生不断思考讨论的助推器,从而助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课后存疑需要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学龄、年段及心理发展水平,完善学生思维体系的架构,预判学生思考问题时采用的思考方式,实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两组教学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理论考核:在教学后进行理论考试,满分为100分。②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在教学前后采用中文版简化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进行评定,内容是寻求真相、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4个维度,每个维度4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分数越高,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好。③在教学后让护士填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满意度评价表,由学生本人当场填写后回收,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1-不满意/总例数)×100.00%。

所有调查与评定都有研究者参与发放调查问卷与考核,所有数据双人双录入,确保调查的有效率为100.0%。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3.00软件,采用相对数、百分比等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同一样本前后对照且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教学后临床导向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是(95.27±2.33)分,而对照组是(86.13±3.98)分,前者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教学后评估两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示均是相比教学前有显著的增长(P<0.05),尤其是临床导向组的得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对比 (分,

2.3 教学满意度比较

教学后临床导向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教学后的教学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皮肤护理是一个全球性公共护理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护理教育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9]。但是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针对医院皮肤护理课程设置和改革的研究不多,特别是护理专业针对此课程的教学比较少[10]。因此导致很多护士对于此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和知识体系,同时我国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偏重于医学临床专业,较少意识到学习医院皮肤护理的重要性[11]。

“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和丰富自身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13]。比如在医院皮肤护理理论教学上,要求临床导向组学生利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了解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机制,进行多次分析,并做小组课程汇报,再通过团队的协作讨论和教师的梳理,使学生完成从现象认识到本质探究的过程[14]。思维导图教学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迅速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开拓思维,便于记忆,且逻辑清晰明确,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率[15]。本研究显示教学后临床导向组的医院皮肤护理理论考核成绩为(95.27±2.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3±3.98)分(P<0.05),表明“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在皮肤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对皮肤护理的理论认知。

“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让护生产生了切实的危机感,以学生为主体者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角色扮演能寓教于乐。且通过亲自参与和评判他人在皮肤护理技能上做法的好坏,强化了学生本人对医院皮肤护理技能的认识[16]。本研究显示教学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较教学前有显著的增长(P<0.05),尤其是临床导向组的得分更高(P<0.05)。从机制上分析,评判性思维是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导向,是临床决策的思维基础;基于对问题的认知,公正地收集、评估和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质疑、反思和评判,进而应用归纳、逻辑、推理的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弱,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由于医学技术、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各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式、内容不同,教学侧重点需要有所不同[17-19]。在“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中,学生可在课前、课后的病例讨论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医院皮肤护理问题,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发展综合思考能力。情景模拟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熟练掌握预防皮肤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性记忆[20]。

传统关于医院皮肤护理的教学内容复杂,课时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有效理解和思考,导致学生思维倦怠,逐渐丧失了对问题主动探求的兴趣,且课堂氛围欠活跃,因此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的满意度不高。本研究显示教学后临床导向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主要在于“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突破了语言内容时空的界限,让授课内容更具体化、深刻化、形象化,调动护士的兴趣,也能让教师备课授课更轻松高效。并且“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也增加了临床见习或实验机会,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21]。不过本研究调查的学生比较少,且没有对学生的详细背景知识进行调查,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探讨。

总之,“临床导向型”理论教学在皮肤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加强学生对皮肤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