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伟大建党精神的哲学基础

时间:2024-07-28

□药飞飞 李英平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俗话说“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为了更加深入领会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必须找到精神谱系之本、之源、之根、之魂。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来源,是基于历史的深度和时代厚度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各种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和总结升华。[1]共产党人历来重视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现状、解决中国问题,在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经过仔细比较,毛泽东从各种唯心主义倾向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哲学基础”。[2]因此,毛泽东首先把哲学研究和哲学运用放在党的理论和主义建设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关会议时,明确共产党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3]因而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更需要深入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背后所容纳的哲学思想,做到学深悟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世界,引导人们改变世界。

一、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基础

立足百年奋斗成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路笃行进取,中国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从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当家作主的飞跃;从人多贫穷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又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走在新的赶考路上,面对新问题,更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厘清指引构筑起百年恢弘史诗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文化渊源。

(一)理论基础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探索和追随。正因为有崇高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符合规律的革命理论为指引,无产阶级才得以落地生根、成熟成长。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于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当无产阶级进入社会领域后,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没有科学的、相一致的理论为引领;其次,没有不依赖于任何政党,且又密切配合、紧密联系的政党的领导。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无产阶级计划建立一个怎么样的政党,进而如何达成这一目标。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吸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其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这一无产阶级政党得以创立和壮大。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解放理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始于强烈的政治认同和共同的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和普遍发展的初衷,彻底铲除旧有的、落后的、腐朽的生产关系,彻底消灭一切不平等的、肮脏的欺诈和盘剥现象,如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最终彻底根除私有制,即一切不对等、一切剥削的源头。创设无产阶级政党,由其领导革命,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壮大,其最终都是为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人的解放思想作为其奋斗的思想旗帜,在其指导下,在百年“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彻底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关于斗争理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无产阶级政党在斗争中孕育、在斗争中生存、在斗争中壮大、在斗争中发展,其一切都与持续的斗争密不可分。共产主义的革命性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而且表现在对时间的全面斗争中。共产主义的目标只有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整个现有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强大是实践的、运动的、联系的、复杂的、必然的,且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伟大的建党精神,不怕自我牺牲和英勇斗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的斗争思想。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群众观的不断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时刻闪烁时代光辉的法宝在于它是科学的、人性的、实用的、开放的。[4]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不断维护人民的地位。这种话语清楚地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及其党员与其他政党、其他政党领导的革命及其成员有着显著的区别,即无产阶级政党深深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一以贯之的坚持人民是第一位的、一切为了人民。无产阶级政党的这一特性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连接着共产党从创立时的弱小到发展时的强大,从艰难夺取政权到顺利执掌政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政治态度、永不褪色的政治底色、始终如一的政治方向、绝不背离的政治原则。反之,违背人民意愿、损害人民利益只有一个结果,即在前途命运上被人民背弃、在组织结构上被其他组织分裂、在意识形态上被其他思想取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千锤磨炼中已然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渗入到自己的骨髓、镌刻到自己的灵魂,让“不负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中。

(二)实践来源

中华民族需要在实践上拒绝软弱妥协,积极争取英勇斗争。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应对内忧外患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应用、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为信条,在斗争中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和先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奋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的创立,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雏形如雨后春笋纷纷得以创办,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充分运用,中国工人运动也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在向纵深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专注于属于人民的政党的创办,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祛除其他各个阶级领导的革命所固有的弊端搭建了平台,自此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个敢打敢拼的领袖。在革命的实践中培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实现了实践中的积极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创办和成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外部环境的助推,即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有力指导和充分帮助。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迅速,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依据中国的具体实际,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要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如何建设人民的政党,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摆脱了任人摆布的命运。这一切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彻底性、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的伟大政党,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独立,人民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在革命的实践中培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实现了实践中的不负人民。

(三)文化渊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文化渊源。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崇高理想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天地和谐、天下大同得以体现。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国人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理想色彩,然而此种理想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空想,而是建立在中华儿女秉持“仁者爱人”“兼相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等治国实践中,这些治国理念和理想是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和谐世界向往和憧憬的一种真实写照,并且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讲的崇高理想相一致、相吻合。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中国实际、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明确中国人民对和平、安宁、和谐、富强、平等等理念的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是捍卫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和理想的基本原则。同时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使命担当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代的中国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以农民阶级为主要阶级构成的农业大国,基于古代中国的现状,古老的中国形成了积极步入社会、关怀社会现状、勇于担当责任的传统文化,受此种文化影响,中国人形成了敢拼敢干、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中国的文化现状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使命担当精神奠定了客观基础,也让伟大建党精神充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特征。

二、伟大建党精神核心内涵的哲学分析

马克思曾说过:只有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形成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开放的、实践的理论,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着哲学的光辉。为使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落于心、出于行,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充分答时代之问、解时代之疑、顺时代之势,深入分析其四方面的丰富内涵。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深刻地蕴含着这一哲学思想。真正的觉醒来自于心的觉醒,真正的升华是在心的升华中。经过不断的比较,把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踔厉奋进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践行。坚守真理,怀揣理想,从建党中诞生,体现在百年征程中,用精神血液铸就,承载中国共产党精神密码,经得起任何考验,走过千山万水。[5]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共产党继续胜利树立了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将理想落到实处。这完美地展示了我们党的有效经验和成功经验。总之,在党的工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党的理论创新都向前迈进了一步。[6]因此,新时代要为我们的心灵打下基础,就需要守住真理和理想。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干精神

实践是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是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马克思从实践思维的角度概括了这一点,认为生产力是一种理解和改变自然和社会以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实践要求思考问题和做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说,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首先坚持自己的经验,真正发展自己的知识,并获得崇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实践出发,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历史担当和持续进步的引领力量。是实践思维的闪亮体现。[7]我们党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从民族大义出发,自觉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实践中为中国共产党人竖起了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百年建党期间,中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紧密团结下,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4个伟大成就”正是共产党人履职尽责、勇担使命的光辉写照,正是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的光辉伟业。从少年马毛姐发誓“我要送解放军过江,到南京去抓蒋介石”的坚持,再到石光银“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奋斗,他们践行了“初心因践行而永恒,使命因担当而伟大”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并让真理在实践中得以发展。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社会在矛盾中前进,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牺牲。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正是因为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从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就把勇于浴血奋战、勇于自力更生、勇于锐意进取、勇于守正创新的斗争精神融入自身,把自愿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是生命镌刻在了人生信条上,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新中国72年的发展进程中才取得如此巨大的光荣成就。

从刘胡兰就义前慷慨陈词“怕死不当共产党”,到黄大年告诉妻子“即便不同意,他也要回国,哪怕是离婚”的忘我奉献,历史在发展中印证共产党员的无畏精神。尤其是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各种矛盾和斗争不断,不断创造历史,更需革命精神为之助力。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历史活动和思想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8]即,历史活动是群众参与的、是群众推动的,历史是劳动实践创造的。历史是一切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人创造,并运用这一切为之战斗。[9]可以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这一精神的光辉阐释。

对党的忠诚,不仅仅是每个党员的口头承诺,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履行。对党的忠诚本质上是对人民的忠诚,对党的忠诚归根结底是对人民的忠诚。宣誓效忠党的出发点是解决“为谁效忠、你可以依靠谁效忠、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伸正义,不违背人民。[10]“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无论中国共产党居于何种历史地位,无论党的事业发展到哪一历史阶段,都不能忘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心”。历史和现实中有许多英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董存瑞托起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郭永怀牺牲时,誓死保护绝密文件;南仁东燃尽生命,只为天眼。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人民的恩情,牢记人民的苦难,时刻为人民着想,让我们的事业在人民的支持中获得永续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三、伟大建党精神时代价值的哲学分析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所处哪一时期、哪一阶段都始终如一地践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作为普遍真理,在各种实践中传播其不朽的思想价值。因而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充分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才可以适应中国的“土壤”,在中国的大地上发挥作用,即有效集聚共识、笃定信念、凝聚力量。

(一)有利于增强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

伟大建党精神是从精神层面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总结和客观概括。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可以用老一辈革命家和奋斗者的经历和精神激励和鞭策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共产党人,让历史得以铭记、精神得以传承,让人民不忘来时路、不忘为谁出发,同时还可以增强政治信仰。一方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革命精神内核中学习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不改、道路不偏,培养社会主义道路的真正有用接班人。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切斗争和创造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原动力。[11]这种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有利于坚定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政治理念的信仰和信奉;有利于充分净化共产党员队伍;有利于增强共产党人的革命历史情感和民族复兴动力。

(二)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传承和弘扬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保证党的政治不偏离方向、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有效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了让伟大的建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宣传推广和贯彻落实,如宣讲、开会、研讨等形式,让共产党员的心灵和灵魂得到洗礼和荡涤,进而提升党性修养,从主观上做到自觉摒弃违法乱纪行为,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锻造高尚品格;从客观上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让违法乱纪行为无滋生的土壤,强化坚定理想信念和培育优良作风的习惯,做人民忠诚的服务者和奉献者。另外,伟大的建党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可有效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保证。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无论是疫情发生的前期,还是中后期;无论是国内的疫情防控,还是国外防疫援助,无不彰显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熠熠光辉。

四、伟大建党精神贯彻落实的哲学分析

伟大建党精神发端于100年前革命先烈的顽强拼搏、敢闯敢干,丰富和完善于100年间的风雨历程,完整提出于建党100周年时。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历史的回顾、是对辉煌的赞许、是对挫折的总结、是对未来的期许。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新时代,立于新时代的桥头,尤其需要将这种精神传承、延续、落实下去。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到学思践悟行相统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落到实处、深处、新处。

(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存在于万物之中,贯穿于万物的进化过程。旧矛盾解决,新矛盾出现,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政党都不能忽略和回避矛盾的存在,而是要承认其具有普遍性,即共性。承认共性是前提,但是要解决问题,必须承认其也具有特殊性,即个性。在现实生活中,更复杂的事物是由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它们各自包含着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定矛盾。共同体与个体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才能把***同志所提倡的“伟大建党精神”与每个领域、每个地区及每个党员群众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散发出时代的光辉。

伟大的建党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各个历史阶段、各个重大事件中形成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每一代中华儿女大力弘扬的红色血脉,是刻入每一个中国人灵魂的深刻烙印,是共性的东西。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贯彻要和不同人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如农业科研人员,希望老百姓吃饱饭,期望实现“禾下乘凉”的理想;教师队伍,希望实现“用教育托举梦想”的理想;农村基层老党员“用毕生引生命之源”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层内涵。因此,在考察贯彻伟大建党精神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立场和根本立场。要正确认识知识的基础和来源,首先要考察人的实践活动。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取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也都需要在实践中被检验,同时实践的正常开展、顺利进行也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二者辩证统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革命、建设、改革、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总结而来,在掌握伟大精神时不能脱离历史,在深刻认识过去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力量,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当前伟大事业扎实推进中的深刻内涵。要充分运用伟大建党精神指导实际,坚持用真理映照现实、指引现实。在用伟大建党精神指导实践时,要做到透过32个字表面看到其本质和精华,要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从党的历史和实际出发,掌握丰富的资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坚持真理在实践中发展,用真理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三)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

围绕“两个大局”,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世界局势和国内矛盾时有变化,因此要坚持用守正创新的理念对待伟大建党精神。守正就是走在正轨上,坚持按章办事,创新就是坚持世界历史运动的变化和发展,推陈出新,坚持不断发展的理念。守正创新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改变现存的事物,创造新事物,二者相辅相成。只有适应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剧烈冲击和严峻挑战之下,我们要坚持“三大规律”,即质量的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掌握学习个体的差异及时代差异、地区差异的情况下,持之以恒地宣传贯彻落实伟大建党精神。此外,更需要通过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地创新学习和贯彻伟大建党精神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遵守党的领导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而为践行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注入强大活力。

五、结论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源泉和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将其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思想武器。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源于三重密码,即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之理论密码、近代中华民族寻找出路艰难探索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建党伟大实践之实践密码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密码。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新征程,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在***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重要论述的指引下,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思想基础,在学深悟透中握真理、守理想;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出发点,在笃行践履中挑重担、履诺言;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实践抓手,在伟大斗争中秉持斗争精神、提升革命意志;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最终落脚点,在推进“伟大工程”中强化爱党思想、为民情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