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网络教学团队的组织与运行——以体系办学基层教学点为例

时间:2024-07-28

□高开新 马维东

(1.朔州开放大学,山西 朔州 036000;2.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山西 朔州 036000)

体系办学是国家开放大学(简称国开)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市县开放大学在国开体系中处于“神经末梢”位置,由于其覆盖面更广,距离学生更近,成为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是支撑国开网络体系的基础骨干节点。数据显示基层教学点和学习中心学生占比高达75%以上。从反映生均配备教师强度的质量指标师生比来看,国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网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关键的支撑点为学生多元化学习支持服务,服务的匮乏问题越突出,教学质量就越难以保证。对学习者的学习服务成为制约落实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同时也是国开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如何打牢国开办学质量的根基,打通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在“建设有质量的大学”中有为有位,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以国开基层教学点为例,分析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透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组建与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探讨团队构建的策略与运行机制,能为国开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

一、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办学共同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网融通”模式和“网络教师团队”的宏观背景和全局视野,提出了试点建设网络教学团队的要求,启动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旨在把国开系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教师凝聚在一起,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和碰撞启发,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系统优化和持续改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整体提升国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开“两级统筹、四级办学”运行体制、“全国一盘棋”办学体系中,通过持续落实教学过程的实践探索,构建起基于网络课程的主持教师(总部)——责任教师(分部)——辅导教师(分校、教学点)的教学共同体。以核心团队(总部)——实施团队(省级)、专业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为载体,组建校际(跨地区)——校本(校内)多层次教学团队,构建教学(学术型)团队+支持(非学术型)服务团队+实践教学团队的多类型,且包括紧密型(有明确领导)和离散型(自我管理型)团队相结合的基本网络架构。以此来达到课程覆盖面逐年递增,教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的目的,切实促进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学过程的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建成受人尊敬的一流开放大学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在教育实质性重构的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进入整体性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国开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实施“1233”工程,推动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充、文凭提升向技能提高、注重线上向线上线下融合“四个转变”,努力把国家开放大学打造成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灵活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教学团队的核心力量和建设水平至关重要,责无旁贷,但团队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一)团队组建目标指向不够精准

国开建设网络教学团队的宗旨是落实教学过程,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主要职责是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学习支持服务、教改教研等。它要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教学理念、模式与实践创新的论坛型、智库型云平台,科研学术水平提升的持续性平台。网络教学团队的功能定位应该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即“三学”一体的紧密型组织。它必须上下贯通、一体联动,共同担负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队”的历史使命。当下有的国开“水课”现象、学习行为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与团队建设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由此看来,团队成员凝聚并达成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共赢的价值共识和目标认同明显不够。表现在没有共同愿景的达成、团队组织松散、引领力有限、为构建共同价值观所作的诱导与深层次改变不够、团队成员重塑和内化的态度有限等方方面面。另外聚焦目标指向不明、定位不清晰、认识不精准,关系维系不够紧密,甚至团队成员貌合神离,存在步调不一致,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创造力有限的困境。

(二)团队重建轻管现象难以遏制

基层网络教学团队多为基于教学、科研业务关系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多以课程群的形式组建。团队组建从申报到落地得几个月,存在组建初期内生动力不足,存在随意组建、盲目建设的问题。有的团队重形式、轻内涵,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有的团队维护不够,团队会议召开少,团队共同体意识差。基层网络教学团队跨区域范围广,协同跨度和难度大。存在重眼前,轻长远,对课程群建设和优化策略谋划不够的问题。在“教”和“学”上持续发力有限;打造名师工程、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有用易学“金课”标杆不够;团队缺少资源支撑。团队对制度化管理、团队活跃度、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关注不够,体系办学的优势未发挥出来,上下同向发力的效果没体现出来。有的有教学群无团队,课程教学群事务性沟通多,参与讨论学术性不浓,在支撑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教学科研质量提升的平台功能发挥不够。目前基层教学团队多停留在传统模式中,实践性科研探究少,在边实践、边应用方面有差距,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团队素质不够,缺乏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韧劲,成为虎头蛇尾的“老大难”。

(三)团队角色不够平衡

网络教学团队带头人、学术型教师、管理型教师的团队角色意识不强,特别是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首席主持人)发挥“头雁效应”不够。他们在推动团队发展,打造高绩效团队方面意识不强,“领路人”“主心骨”动力不足,对团队成员影响力、引导力有限,致使团队成员融入不够,不同角色之间知识技能互补性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氛围不浓,共同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任务能力不足。特别是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与协同路径不多,渠道与机制不畅。各成员角色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缺乏行动默契,制度保障和纪律约束匮乏,因此,好的运行方式不能固化,对影响团队的负面影响不能及时被纠正或纠偏。目前的现状是不同角色距离团队建设的要求和期望较远,比如在“创新者提出观点,推进者运筹计划,凝聚者统一行动,实干者默默奉献,协调者融洽关系,监督者督导检查”模式中,角色缺位现象明显,1+1>2智慧增值效能难以发挥出来。

(四)高绩效团队建设活动少

团队不同于群体,没有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的群体是乌合之众。教学团队如果在内涵建设投入不足,团队成员相互协作方面做得不够,就会出现主题团建、新团员入职培训、拓展培训、趣味团建、定向拓展等团建活动组织实施不够的结果,并由此造成有的团队责任不明确,管理者和成员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互动交流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团队成员集体归属感不够。所以为了共同的愿景,开展良好的团队协作,共担责任的局面很难实现,团队核心竞争力提升不够明显。

二、对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原因的思考

造成教学团队建设发展缓慢、质量提升不快的原因不仅仅是责任不明确,各类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缺乏,团队成员归属感不够等方面。为了真正找到开展良好的团队运行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对教学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思考,以此来为团队核心竞争力提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对教学团队运行认知水平有限

由于对团队认知不足,对教学团队的构成要件,比如,一致性目标、团队带头人遴选、组织成员复合型等认识不够。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于杰出团队的研究表明,一致性目标是团队最显著的特征。共同工作或联系紧密的人不一定就是团队。团队是“名师带头,团队作战”模式,要遴选专业或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改变“单兵作战”方式,“传、帮、带”青年骨干教师,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团队成员的组成要有多样性,在年龄、学历、职称、思维方式、学识水平、教学经验和技能、科研能力方面要有梯度差别,促进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优化组合,做到差异化互补融合,实现团队争论、对抗与协作的常态化。在教学团队运行条件方面,如拥有自主权、创造优秀的团队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评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等,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没有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的完整思路,更缺少方法和手段。因此,团队成员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要相互信任与合作,要有明确分工、内部管理流程和制度约束,要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二)对团队运行的动态性过程认识不足

团队从建立到成熟不是自发的,要经历有意识发展和培育的过程。按照心理学教授布鲁斯· 塔克曼(Bruce W.Tuckman) 1965年提出的团队发展阶梯模型,教学团队的发展是个持续过程。团队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证明,团队不能为组建而组建,搞形式主义,甚至无疾而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尊重团队运行和成长的规律,长远谋划,全面协调,善做善成,久久为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动态发展模式,持续培育团队的成长性,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保证团队良好进行,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和绩效最大化。

布鲁斯·塔克曼团队发展阶梯模型

(三)团队带头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约翰·阿代尔领导力三环模型明确[1],在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领导者角色不同,要注重不同的领导行为:即完成任务、建设团队、发展个人。任务、团队和个人需要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三环必须是互动的。完成任务需要建立团队,并满足个人需要;如果团队缺少和谐,内部沟通存在问题,那么在完成共同任务中将无法有效工作,也就难以满足个人需要;如果个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团队将缺乏凝聚力,任务执行也将受阻。如果完成了任务,就会让团队成员更加紧密地凝心聚力,也能实现个人需要。

三、基层教学团队组建的原则

组建网络教学团队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团队工作效能的发挥和实际效用的产生是网络教学团队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国开级核心团队,还是省级指导团队,其结构设计的目标应当围绕团队效能的发挥和效益的实现展开。具体到基层教学团队更是要聚焦教学过程落实中的教学效果显现。为此需要以教学团队效果最大化进行基层教学团队的组建。

(一)目标一致、协作建构

网络教学团队组建,成员要有共同信仰和价值取向,设定清晰的目标,用团队目标凝聚力量,最大限度提高整个团队执行力。目标设置要具体明确,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尽量要做到可度量、可测定,切忌模糊。坚持教学团队要设定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明确目标完成时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及时、客观、持续反馈信息,促进成员调整行动,实现更高绩效。教学团队成员是合作干事业,搞教学,做科研的组织,要把团队成员当做“合伙人”,跨县区调配师资,柔性聚才用才。靠团队力量整合成员各自优势,远程协作教学,激发科研潜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升整体效能。

(二)创新机制、建管并重

基础教学团队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团队建设的领导体制,成立网络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建立个人自荐、教学点推荐、专家组评议遴选和校委会集体审定的工作流程。健全校内外培训、教学研修、“名师”“金课”工程、课题研究、职称晋升、荣誉表彰等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对团队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落实教学巡查、随机听课、检查评估、评学评教等制度,不断健全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在注重过程培育中,加强对团队建设的指导督查、业务培训、能力提升和绩效考评,强化实绩、产出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推动团队成员把团队任务当成“自家事”“分内事”,种好“责任田”,打造“示范田”,推动教学团队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长效化运行。

(三)统分结合、保障资源

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需要,基层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责任,市级国开统筹市域内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县级教学点负责联系学生和组织完成学习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联动发力。其次,要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破除体制性障碍,积极整合校内教师资源,组建、培育教学团队,创优人才资源保障。另外,要设立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基金,坚持经费向教学一线倾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列支专项经费,支持教学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培训、课程教学和创新项目实施等工作。

四、团队构建策略与运行机制

基层教学团队的组建后,教学团队的效能发挥体现在一系列团队的工作策略和运行机制当中。团队的构建策略也要围绕教学团队组织和构建过程中的效益最大化进行排兵布阵。尤其是在团队的运行机制设计方面,必须结合教与学的内在规律和整体团队效能的释放制定。事实上基层网络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考核目标也只能是实际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团队构建策略与运行机制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组织结构,强化节点功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级国开课程教学团队要按照“上统下联”正金字塔型建设,负责落实总部主导、分部共享、学习中心执行的运营原则,落实好主讲教师(课程开发者)——主持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者)——责任教师(教学交互者)——课程辅导教师(教学交互与支持服务者)——导学教师(支持服务者)中的后两个环节,也就是教学实施团队所承担的课程实施以及信息反馈[2]。

(二)推行目标管理,抓实任务落地

通过团队上下学习培训、充分沟通,制定符合SMART原则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和科研目标,推进实施以“名师”“金课”工程为主的团队建设,以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同时,要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教科研技能和外部资源,列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并事先寻求解决办法,明确完成时限,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要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使之成为引领团队发展的“指挥棒”,破解难题的“助推器”,加快教改的“风向标”[3]。

(三)实施“青蓝工程”,构建“伙伴学习”共同体

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签订“结对子”伙伴学习协议,设计学习活动项目,推动成为互学共研的伙伴,学会合作,善于合作。通过建构协同学习共同体,开展读书会、宣讲会、沙龙等,加入“慕课”平台在线学习,聆听专家领学“传经送宝”,参加国开骨干教师研修,开展团队专业培训、课程学习成果展示和研讨交流活动,了解掌握前沿动态,提升学习力和创造力,让伙伴共学理念植根团队成员心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合作学习、相互作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指导教师行为的价值取向,转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团队成长的不竭动力,建构起团队文化的灵魂,以“形”的重塑实现“神”的重铸。

(四)组建教学团队服务群,打造教学共同体

组建由团队带头人、专业教师、课程教师、技术人员、协调联络员等组成的教学团队服务群。校长担任“首席服务员”,采取“一周一汇报、半月一发布、一月一总结”方式,及时发布团队活动计划安排,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转载学术前沿信息和优秀教学论文,对服务群信息进行整理并协调落实,畅通在线服务渠道,倾听团队成员意见建议,及时解决诉求。走出教师“单打独斗”困局,营造资源共享、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选派教学团队中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手把手”传授教学经验,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营造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积极效果。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公开课和赛讲活动。组织开展面授巡讲、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面向教学点学员的集中面授导学,以重难点解读或专题讲授为主,提纲挈领把教材体系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体系,进而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入脑入心的价值体系。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撰写网上指导活动,指定专人对教学点学员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题辅导,不断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组织课程优质资源建设,针对课程学习特点组织团队成员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程学习辅导资料。组织参与课程实时答疑,安排各教学班选课学生登录国开学习网集中讨论区和课程讨论区发帖互动、在线答疑,定期开展以课程考核、重难点辅导为重点的课程答疑活动。组织开展课程网上作业和纸质作业检测、评阅和信息反馈活动。利用微信、QQ、视频会议等公共信息交流工具,对教师行为信息统计与分析、学生行为信息统计与分析,为团队成员提高绩效、优化管理提供支撑。

(五)深化以研促教,培育学术共同体

“无学术,无大学”。“科研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有科研支撑的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没有科研做底蕴、硬支撑,教学就会失去“灵魂”,一定是低水平的教学。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5G时代,教师知道的不一定比学生多,知道的也不一定比学生早。所以要强调科研在教学相长中的重要性。要按照“教科融合”“边实践、边研究、边产出”原则,发挥团队学术带头人非领导职务的魅力,推动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课程教学团队实施策略与效果的课题研究,深入把握远程教育施教与受教关系与规律,探究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改革创新,积极申报完成省校规划课题和山西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及时提炼总结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活化教学趣味性,增强课程吸引力,推进教学科研互促共进。强化学术带头人“头雁效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科研水平提高,制定科研奖励办法,通过学术带头人引领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让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学科研上来,从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试行全程导师制,提升团队协同育人质量

构建起“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导学员参与”的全程导师制组织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协同联动的育人氛围。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把握时代精神“话语权”,打造引领核心价值观示范点。针对教与学、师与生时空准分离的特点,创设师生学习、科研和生活经验的互动空间,建构起新型师生关系,重塑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多重角色,强化学生健康成长人生领航的主导作用,促进人才培养的制度化、科学化。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谈心交流,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培养科研兴趣、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

(七)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推进“八个一活动”

建立健全有效的考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团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4]。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激发教科研工作活力。激励机制分为教学激励、科研激励。教学激励包括对团队激励和对个人激励。开展优秀团队评选、优秀教师评选、资源建设评比、公开课评比等。科研激励包括课题申报、教学论文发表。激励方式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还要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协同联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推进“八个一活动”即教学团队成员按学年编撰一门以上教学辅导资料,拍摄一部教科研微视频,走基层教学点巡讲一次,组织一次师生座谈会,至少参与一次国家、省、市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撰写发表一篇高质量教学科研论文,申报一项校级或省级科研课题,承接或组织一次校内或校际学术交流活动。

(八)打造优秀团队文化,构建指导全体教师行为的价值取向

网络教学团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对于团队的生成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团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要让更多的成员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多次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开诚布公提出并开放式思考“希望团队未来发展到哪里”“希望和什么样的人共事”“团队更看重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怎么看待学生”“到底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一系列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由团队带头人将收集到的完整的文化和价值观体系进行最后的整合和拍板决策。要形成崇尚知识、多样包容、和而不同、交流互鉴、协同合作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方向。再印书成册,或通过网站、教学群分发传播,让团队成员了解所倡导和推崇的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贯彻推行到团队小组和每个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持续的文化价值观执行中至臻至善,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结语

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决定着成人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从团队建设与管理的视角,透视困扰网络教学团队发展的目标指向不精准、重建轻管、团队角色不平衡、团队建设活动少等现实问题,进而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国开网络教学团队的组织和运行为切口,结合实际,寻求建管原则、实施策略和实践路径,以此来真正解决教学团队体制机制运行不畅,核心竞争力提升不快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