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进“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成效——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时间:2024-07-28

□代晶晶

( 曲靖师范学院 教务处,云南 曲靖 655011)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股新生力量。自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2007 ]1 号文件决定实施质量工程,为强化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重点,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提供了契机,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质量意识

1. 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观念。育人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都要围绕育人来展开,充分体现育人的根本任务,离开育人的本质谈教学质量属无稽之谈。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必须围绕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展开。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秉承“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的原则,旨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扩大学生受益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营造质量文化氛围,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意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学校学生、教师、管理、培养过程及教学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仅靠诸如项目立项及建设验收相关可视的标准并非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关键在于师生员工是否意识到教学质量对自身及学校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制定相关制度,让其内化为员工的自我认同,成为自觉抓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行为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即形成了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引领教职员工追求自由、民主、创新的学术环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反映,其外化为教职员工视质量如生命的办学行为:以“质量”为追求,形成心系质量、关注质量、维护质量的自觉行动。

新建本科学校本科办学起步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逐步完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建设,加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和“教学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使大批素质好、育人强、学术精的教学中坚力量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此外,在学校质量文化的引领下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意识,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广大教师明确教学目的,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学科、专业、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应用有效教学方法及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搞好本科院校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二)提出“宣传培育——民主推荐——规范管理——凝练特色”的建设思路,有序推进项目质量建设

1.加大宣传,积极申报。新建本科院校在实施“质量工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报、网络等媒体作为宣传平台提升教师参与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将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作为对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使他们在质量工程的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作为“质量工程”项目的子项目——教学团队是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名师、特色专业、精品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示范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不断产生的源泉。学校应落实相关激励政策,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工作。

2.认真分析,加强培育。新建本科院校虽受到学校办学历史的制约,但在院校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各高校应根据国家和所在省市下发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当前的自身条件,综合分析学校的办学资源,组织校领导、学院领导及学科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定相关计划和实施方案,从教师与团队、专业与课程、教材与教法、实践实验与创新、学生素质与技能等方面开展立项建设工作。此外,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现状,根据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完善项目的培育与管理机制,以校级为基础、省级为骨干、国家级为龙头,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质量工程遵循的“三级一体化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平台”体系,力求通过三级互动,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集体决策,民主推荐。在宣传培育基础上,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需与校领导、学院领导及学科专业课程负责人协调制定相关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流程对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条件和立项数目等建设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源于优秀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的立项程序遵循项目负责人陈述、专家评审和教学委员会立项评选的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评审立项的程序,加强民主决策。

4.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制度管理是管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其作用体现在:“第一,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的、专用的、特定的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为各类质量变量提供一种组合运行模式和约束激励机制,属于教育质量的一个内生变量;第二,有效的管理制度能把经费、师资、设备等办学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功能,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它是整合其他过程变量的核心。实现管理制度创新,要注重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实行管理制度的伸缩性,即要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1]

新建本科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质量工程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方案》、《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针对获得的质量工程项目采取项目管理的形式加强建设,即项目批准立项评审建设之前,应制定项目计划书、拟写项目的计划建设进程,并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邀请专家审核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随后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通过之后进行项目的立项建设和实施研究,并在项目建设研究过程中采取过程控制的方法,依步骤和环节依次进行;同时依据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计划书、中期检查表和年度报告开展实施质量工程的项目监控,对各环节的建设状况进行监督,及时反馈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根据反馈的内容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各项目环节的顺利实施。

5.狠抓考核,凝练特色。质量工程项目自启动以来,形成了“重立项,轻建设”的局面。为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后的建设进程和验收的考核工作,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方案》、《年度进展报告》及《考核管理方案》,是检查其是否达到阶段性成果的依据。此外,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发文应加入项目编号,以便核实其项目建设成果,遵循项目的“三级一体化建设平台”路径,为高一级项目申报奠定基础。

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效

(一)质量工程项目推进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了教育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特色(重点)专业、课程、教材、团队、实验实践与创新、教学改革研究建设项目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载体。通过特色(重点)专业建设,进一步凝练有科研和学科优势的专业,突显办学优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展示了学校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硕的教学成果,进一步强化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强化了师生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提升,提高办学质量;加强教材的建设,积极推广学校教师根据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自编教材的编写,积极推广学校教师所编写的精品教材、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的使用,进一步落实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通过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立了健全的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了学科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教师队伍的合力与整体优势,系统地推动了教学内容与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建设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通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整合模式,构建了“一体化、层次性、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基础性实验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跨专业、跨学院课程,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自主权,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研究”的培养形式进行有效整合,经过几年改革实践,学生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考试、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质量工程项目加强教学建设

1.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之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是国家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一项举措,对现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意义重大。通过“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高等教育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国家、省、学校对不同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划拨专项资金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国家颁布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资金的管理,规范了资金的有效运行,优化了经费的使用,促进学校自身建设的加强,由输血转变为造血,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经费。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质量工程的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软件建设”。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2.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追求“规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五方面协调发展,这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内涵。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使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专业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特色(重点)专业不断增强学校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办学效益;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元素,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础、载体和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团队和名师工程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严格的管理作保证,促进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

(三)质量工程项目强化教学管理

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是质量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各高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2007]1号文件)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学校质量工程的管理办法,促进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领导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管理组织体系。[2]

2.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质量意识。规范教学管理流程。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加强了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的过程管理,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重研轻教”的行为,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健全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和评价推广机制。学校建立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将主持或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的建立,加强了项目管理;通过项目成果的推广机制,切实把项目建设成果推广和转化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切实发挥“质量工程” 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方丽英.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质量文化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海南政报,2007,(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