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模式分析和研究

时间:2024-07-28

□王东亮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学校体育工作是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尤其是高校体育的发展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2013年结束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指出:高校要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一、二年级学生144课时的体育必修课。体育不能作为“副科”、可有可无的学科,要在学生入学、升学、毕业和就业等方面加强对体育和体制的考核评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中指出,要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目前高校体育的状况是:1.大学四年仅有的144个课时的公共体育必修课,学生仅有为数不多的体育课目可选。2.由于学校课程整体设置的安排,已不可能再为体育课开辟更多课时,学校场地有限,器材缺乏,能胜任新兴体育项目的任课教师更是有限。3.三、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体育的人数陡然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缺乏规律性,娱乐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健康性,部分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4.学校开设的体育选修课程学生学习意愿强烈,但是课程数量较少,类型单一,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5.学校各种体育类的社团层出不穷,发展迅速,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6.学校体育老师长年仅上一门课程,重复性高,上课积极性和创新性等逐渐减退。面对这些矛盾,我们既要对学生的体质负责,又要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谓责任重大。

一、发达国家在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主要举措

(一)美国高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模式。美国由于是由各州自行出台教育制度,因此各州在体育的培养目标上各有不同。但是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合作精神,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等;支持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参加竞技训练和比赛;建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和良好心态;美国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除常规运动项目之外,还有大量丰富有趣的户外运动课和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为强身健体类和运动竞技类。两者平行发展,地位也同等重要。在课程的形式方面,体育课程基本采用必修、选修相结合,并以选修课为主。学校会开设各种门类的体育选修课,上课采用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开放性、娱乐性的俱乐部形式,学生学够一定的课时并修满一定学分即为合格。体育课的考试重过程轻结果,在一些运动项目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考评和互相考评。学生在学习的时间、上课的地点、上课的内容、教学方式,都可以自己选择。

(二)德国高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模式。德国高校体育是由单项体育协会做指导,新入学的学生通过参加协会,结识来自各个俱乐部会员,通过喜欢的运动项目互相了解,逐渐也成为德国大学生结交朋友的重要渠道。单项体育协会不仅做体育指导,也是高校体育活动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其主要工作由日常活动、竞技比赛、休闲派对、体育义工等几个方面构成。除了日常的协会活动之外,竞技比赛也是协会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球类项目中,为了避免训练的枯燥,基本采取以赛代训的做法,由学生自行组织体育赛事,增加各校之间的联谊,也增强了竞争力和团队的凝聚力。单项体育协会每年都会选拔本协会中优秀的运动员代表学校和协会参加每年一届的大学生锦标赛,个别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代表德国队参加欧洲大学生锦标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三)日本高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模式。日本的高校体育基本是沿着以下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在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之下重视培养适合学生的终身爱好;二是重视身心的和谐,在面对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逐渐下降的情况时,把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放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日本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日本的高校提出,每天让学生活动100分钟,这100分钟包括体育课的学习、课外俱乐部的培训和运动队的活动以及假期活动等,使得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户外锻炼,在运动中不断地增强体质。在日本,课外体育活动一般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学生凭借兴趣和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并组织和参加项目的课外俱乐部活动、由体育老师和有体育基础知识的其他科目教师担任课外指导工作。

(四)俄罗斯高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模式。俄罗斯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采取二级行政制(院、教研室二级),这和我国较为相似。俄罗斯大学的图书资料系统非常丰富,因此,体育课教师授课内容和考试的内容不局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会向学生提供理论课的图书目录,引导学生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体育书籍,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多样的讨论、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俄罗斯知名的大学教授和教练都会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这在我国基本上不可能,但是俄罗斯的体育教学观念认为:正是知名的教授和教练具有对体育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应该将这种理念传播给更多的公众。

二、国内学者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观点

张瑞林教授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特征及实施方案研究》中指出:体育教学俱乐部同时具有俱乐部和体育教学的特征,课外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应该是: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学校提供的体育运动场所,为能够满足大学生不同体育的需要和兴趣,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奇志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一文中,将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分为三种类型:课外体育教学型的俱乐部;体育课教学型的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型的俱乐部。在三种类型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中,课外体育教学型的俱乐部为最早的形式,作为体育教学课的延伸和补充,用来拓展高校的体育功能,同时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作为主要目标;课内体育教学型的俱乐部模式是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它是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依托,展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构建了现代大学体育的学习方式和目标;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是伴随着近些年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逐渐兴起的,从现代培养大学生优秀素质的教育观点为出发点,以培养和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达到和实现高校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深圳大学作为最先在国内开展体育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形式的院校,将其教学模式称之为“四三”模式,陈小蓉教授在《大学体育课程“四三”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一文中将这种模式概括为“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三开放”的“四三”模式。“三自主”指选择任课老师、选择上课时间、选择运动项目三方面自主;“三互动”指课外与课内,网络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三方面互动;“三自治”指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训练三方面自治;“三开放”指开放空间,开放地点和资源开放。

三、国内部分高校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举措

(一)深圳大学。深圳大学作为最先在国内开展体育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形式的院校,将其教学模式称之为“四三”模式。深圳大学的俱乐部成员以一二年级为主(三四年级可自由地参加俱乐部),开设竞技类、保健类、娱乐类23个项目。一般为周一至周五的每天下午4点至9点授课,周六至周日的全天,不占用其他学科时间,学生持牌上课。

(二)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体育保健课;二年级开始开设专项体育课;三年级开始开设体育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选择,期间不受班级、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的限制,每周都可以更换项目,考试可自由选择。

(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共设7个俱乐部、19个项目。学生根据个人意愿报名,每个项目都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一至二年级的学生以学科课程为主,实行学分制。三至四年级的学生以活动课程为主。体育教学俱乐部在每学期参加11次课即22个学分就可以参加考试。考试以专项技术水平、学习态度、理论和身体素质综合评定成绩。

(四)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自1994年起,就开始在94级186名学生中做了以俱乐部形式授课的教学改革试验。选拔出7名专项素质较好的中青年教师设立7个教学点。主要实施方法是:教师“三定教学”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按指定项目进行授课。学生“三选自由”,学生在每次课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场地、项目、教师进行学习(但不得在本次课上中间换项)。学生可从6个项目中任选一项考试作为体育课成绩,不管你是否参加了此项目的学习。

四、体育选项课程、选修课教学和体育社团三者结合的课程体系

体育选项课程、选修课教学和体育社团三者结合的课程体系将高效的体育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课堂体育教学;另一部分为课外的体育锻炼。

在课堂体育教学中将课程分为两部分:一、二年级选项课;三、四年级选修课。选项课分为普及课和选项课两部分。普及课主要为太极拳、游泳。选项课为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体能等(大众普及型的课程,包括相关的理论课程,运动损伤处理,裁判,赛事观赏等)。选修课主要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两部分,实践课的主要内容为羽毛球、网球、毽球、游泳、乒乓球、围棋、搏击、跆拳道、自由搏击、拓展项目,主要以学生兴趣浓厚项目为主。理论课是赛事观赏、奥林匹克文化、保健养生课。课外体育锻炼分为两部分,课余参加俱乐部和课余体育类赛事。课余参加俱乐部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参加活动。参与俱乐部活动时间和次数的积累可与选修课进行置换。课余体育类赛事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比赛获得的荣誉,依据级别和名次不同,进行不同的加分。

体育选项课程、选修课教学和体育社团三者结合的课程体系中,普及和选项课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主,实践课和理论课可以结合网络教学。参与俱乐部的学生是以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只在技术方面进行指导。

五、结论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规避了传统体育课程课时短、课程设置单一、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等问题,寻求高校内部体育资源的整合,使体育课堂不仅在教师为主导的144个课时里,还在体育的选修课中,在体育社团的活动中,通过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学生在大学阶段,不仅在体能和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更学会科学的锻炼和养生方法,学会处理运动损伤,了解体育项目的规则,学会欣赏比赛,更能在大学这个宝贵的人生阶段发现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参与其中,磨炼意志,同时享受运动带给个体的满足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张雅俊.比较美国高校体育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改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2).

[2]李向东.中国与德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6).

[3]苏全生.从俄罗斯体育大学看俄罗斯高校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3).

[4]马春建.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5).

[5]贾齐等.关于体育课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称对象的考察[J].体育与科学,2010,(11).

[6]吕达.杜威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欢喜隆司.关于教材的若干问题与课题[J].外国教育资料,198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