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虹毓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20世纪后半叶,人类迎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代各类传媒的核心技术和普遍技术。作为传统信息情报资源主体的图书馆,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数字化九级浪的冲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和发展用户,而其关键则是用户教育。
用户教育就是帮助用户更充分更有效地接受和利用图书馆的活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推行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为主体的图书馆用户教育,但到目前为止,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仍不尽如人意。公众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知存在偏差,且信息素质普遍不高,公共图书馆只有扩大宣传,对潜在用户和现实用户进行有关图书馆的教育和培训才能使潜在的读者变成现实读者,现实读者变成真正的文献信息利用者。与此同时,随着信息量和文献类型的急增,海量的信息供应与读者需要快速精准地获取文献这一矛盾日益突出。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蝶变重生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数字化缩短了教育双方的空间距离。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直接互动。凭借网络的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教”和“学”,变得比过去更容易、更方便。教育者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及时准确地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受众,并通过网络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缩短了教育时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数字化建立了先进教育平台。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主要是以教室作为平台,面对面地进行教育,这种教育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成本较高、影响面较窄——受众较少。数字化产生了网络平台,与传统教育平台相比,无论在时空上,还是在内容、手段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网络平台的用户教育不仅可以利用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三)数字化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数字化本身就具有开放、兼容、共享的特点,正是由于开放性促使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的根本转变;正是由于兼容性促使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兼收并蓄各种教育方式、资源、手段;而共享性则促使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实现全球资源共享,任何创新的教育资源、手段、内容都具有公共性、共享性。
(四)数字化提高了用户对教育的依赖。数字化图书馆则将传统图书馆上千万册的图书信息资料压缩在40-100G的移动硬盘上,既便于携带,又便于阅读。但是面对这些复杂多样而且数量庞杂的信息资源,读者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学习,这大大提高了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依赖。而这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
数字化给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机遇如不好好把握则成为挑战。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和日趋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呈指数式生长。这不仅使得图书馆传统功能持续发生变化,也导致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面临颠覆性转变[1]。个人在信息获取、评估与利用上也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信息海洋里,教会用户掌握快速锁定目标信息的知识与技能成为必然趋势。显然,这给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一)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与需求多样化。社会网络化、数字化的变革正在培养和形成人们新的信息行为和习惯。首先阅读认知的变化,人们已经很难坐下来慢慢地孤立地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网页,而移动阅读(例如,站着读、走着读、躺着读)与数字阅读(例如,跳跃式读、碎片化读),让思维遨游在信息海洋里,这已成为新环境下的阅读方式。其次,在信息获取时效上,用户认为信息获取的方便比信息质量更重要,常常要求信息搜索立即获得结果——对网络的依赖增强了。最后,在用户信息需求方面,人们不再单纯局限于借阅、查询以及文献检索等,而是越来越关注信息发展的新态势、新机制,越来越需要对不同专业、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所得资源进行集成发现和综合分析,从而全面快速了解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进展;越来越希望图书馆根据用户兴趣、身份和特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越来越希望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与通信技术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发现、分析和处理的用户自助服务[2][3]。这表明,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信息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领域不断拓展,需求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图书馆除了满足用户基本的书刊借阅、文献检索,还要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深层需求。
(二)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白热化。数字时代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为信息获取开辟了一条更为便捷的蹊径,打破了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上“独占鳌头”的局面。出版商、数据库商、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商城等全方位进入信息服务市场,其所提供的服务不仅覆盖了图书、信息资料以及文献检索等基本信息,还提供个性化定题选刊、课题查新、文献传递、科学计量信息分析、机构或团队竞争力分析、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等知识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服务[3],例如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提供文献收录引用、代查代检等服务,各大出版商推出信息检索与分析功能,Google等搜索引擎推进数字图书库建设、提供内容检索服务,软件商与出版社联合推出电子出版物。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人们正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设施(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去搜索、发现和管理信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资源,图书馆逐渐失去资源中心地位,有人预测,到2030年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将在竞争中丧失殆尽——存在消亡的风险[4]。
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具有终端可移动、覆盖范围广与内容大众化等诸多优势,这将导致图书馆传统用户流失,图书馆免费服务优势减弱,图书馆用户依赖性降低的局面[5]。这说明,图书馆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机遇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水平,拓展图书馆资源,转变图书馆服务,促进图书馆大众化,提高图书馆服务发展竞争力的同时,加大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宣传与教育,尽快增强图书馆数字化、多元化用户服务的意识。
(三)图书馆服务营运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为图书馆提供服务奠定了技术支撑,使得用户需求成为现实。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等,正快速全面地改造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和运作体系,形成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化状态,即信息载体虚拟化,服务时空模糊化、服务模式新颖化。而且,信息技术仍在日益发展,知识传播与利用新形式还将不断生成,例如知识加工技术、知识组织技术、泛在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情报分析技术、数据关联技术、网络信息可视化技术,云计算等[1][3][6],这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人性的服务夯下基石。
知识的获取、组织与利用始终与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而技术终究回归用户。在用户导向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下,面对图书馆日新月异的运营支持技术、不断升级的服务程序系统、瞬息万变的信息载体,用户应该怎样“进入图书馆”——如何利用信息智能检索工具,在无需指导、比较顺利的情况下获取较高质量的信息就成了新的课题。数字时代图书馆用户服务与信息检索技术表现出专业性强、不断创新的特点,在给用户带来便捷、人性的服务同时,也会给用户带来不能准确掌握图书馆获取信息的专业技术与操作界面、不能及时更新图书馆用户软件、不能有效排除信息噪音的干扰等问题[7]。因此,公共图书馆用户要想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就需要按时接受信息获取、选择和评估的教育与训练,以准确全面地掌握信息搜索技能。
数字化既是一场科学技术革命,又是一场人类生存的革命,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图书馆对这场革命只能适应,要适应必须实现用户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手段、模式、平台创新——直面挑战、蝶变重生。
(一)教育理念创新。推进从以教育者为本向以用户为本的转变——实现教育理念创新。坚持用户是上帝,是衣食父母,为用户服务是图书馆员工的天职的信念,彻底抛弃“我是老大,你来查资料是求我”的传统理念,通过教育理念创新,深入到用户群体中去,实施有效用户教育;坚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使教育者超越自我,始终站在历史洪流的前列,为用户提供优质教育。
(二)教育内容创新。数字化时代知识更新大大提速,很多东西一瞬间就变了过时的知识垃圾,这就要求在进行用户教育时,不断创新教育内容,保证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杜绝传统的“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份讲稿、几十年一贯”的八股式教育,及时将数字时代对图书信息查阅、存储、使用的新要求传递给用户,培养用户对图书信息使用的持续兴趣。
(三)教育手段创新。完成从“坐贾”向“行商”的转变——采取主动出击手段,寻找用户、开拓市场。特别是运用有效手段,实现学校图书馆用户向公共图书馆用户转变,这样,公共图书馆每年将新增近1000万用户,这就无限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在开拓用户的同时,将网络教育、举办培训班、面对面个别教育等手段有机整合,形成完善的教育手段系统,通过教育手段创新,实现教育手段科学化,取得稳定用户的实效。
(四)教育模式创新。实现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的用户教育模式向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交叉的用户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教育模式是各自为政,与学校图书馆不交流、不交叉。数字化时代学校图书馆用户要顺利移交到公共图书馆,就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用户教育交叉,公共图书馆到学校图书馆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座,目的是实现用户转移。而学校图书馆也应到公共图书馆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座,介绍学校图书馆的知识、环境、资源优势,这种交叉教育模式实现了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互补,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图书情报信息的需求。
(五)教育平台创新。实现单一实体用户教育平台向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综合平台的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平台的载体就是图书馆本身,采用的手段就是举办培训班,实施用户咨询,这种平台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化的要求。在20世纪下半叶诞生了虚拟平台,但虚拟平台带有很强的自发性,图书馆除了有效使用自办网站的平台以外,很难使用公共网络平台进行用户教育。创新教育平台就必须主动地将虚拟平台与实体平台有机结合,实现平台互补,整合平台资源。
公共图书馆只有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觉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用户教育体系,完成蝶变重生,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公共资源基础,为建成小康社会作为较大贡献。
[1]张晓林.超越图书馆:寻求变革方向—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观感[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
[2]裴永刚,王锦贵.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需求特点与服务模式探讨[J].重庆国情研究,2008,(1).
[3]李静海.构建适应21世纪科研需要的新型文献情报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2,(1).
[4]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6).
[5]陈传夫,黄梦萦,鲜冉.“三网融合”环境下我国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2,(4).
[6]张治理.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
[7]肖春艳,解怀宁.图书馆的新职责—全新信息环境下的用户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