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期刊特色专栏的两个要素与路径选择——以中国大学学报为例

时间:2024-07-28

□陈 蕊,宋 悦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高校学报是高校与社会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学术窗口”,而且作为高校的重要学术名片,为繁荣高校学术活动,促进知识创新,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国内3000余种社科类学术期刊中,高校社科学报占据着半壁江山。但高校学报整体的影响力普遍偏低,存在着“全、散、小、弱”的弊端,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1]。近年来,以提高学报整体实力为目标的学报改革引起各方重视,尤其是学报专业化、特色专栏建设被认为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一、特色专栏重在“特色”:专业、独特、新颖

专栏,即栏目,是期刊、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的重要组成要素。一般来说,各类媒体编辑时,通常将内容相近或存有某种联系的素材编排到一起,再加以标题形成某个栏目。对于期刊而言,如果栏目有相对固定的版面,并有相对固定的主题内容,这个栏目就成了专栏。专栏在整个刊物的编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期刊的精华和重点。

事实上,专栏和栏目并不完全相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专栏的“专”字上。一般来说,要具备专栏的“专”,首先要有专有名称。对于学术期刊而言,专栏的名称向读者传递着栏目的研究内容和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同时专栏名称又如同商标,是引导读者获得高质量信息的标志。其次,专栏要有专门的研究内容。当专栏确立了某一研究主题后,所刊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该主题,这也是专栏和普通栏目最本质的区别。再次,专栏需要专门的作者和读者。和普通栏目相比,专栏研究内容更有深度,因此需要有较高学术素养的专家团队为专栏提供优质稿源。同时,专栏的读者一般也较为固定,他们通常会持续关注专栏中的研究成果。最后,专栏一般会保持稳定性和持久性。专栏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长期关注,能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在激烈的出版市场中,一个刊物仅有专栏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提高栏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虽然不以哗众取宠和吸引读者眼球为主要目的,但是高质量期刊的栏目,一定是有鲜明特点才能和其他刊物相区分。专栏具有特色,就是要有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达到期刊之林中尽显“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应[2]。可见,高校学报创办有特色的专栏,是摆脱同质性竞争的有效方式,是赢得声誉并保持刊物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特色专栏:高校学报持续发展的“必选题”

(一)特色专栏是学报摆脱“学术大全”的必由选择。高校学报大多选择定位为综合性期刊,走大而全的办刊之路。这种大拼盘式的办刊模式无疑分散了高校学报的办刊力量,使其很难有突出特点和影响。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学报栏目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主要学科的高校学报占全部高校学报的比重超过50%,而包含管理或经济学科栏目的高校学报更是接近70%。可见,大多数的高校学报更像一部部“百科全书”,力图囊括更多的学科门类,但最终的结果是不仅失掉读者和作者,更是迷失了自我。特色栏目,就是在学报大拼盘式的栏目中选择重点和亮点,使高校学报由“多而杂”向“少而精”方向发展,提升办刊质量和竞争力。

(二)特色专栏是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学报专业化既是高校学报摆脱困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给高校学报的办刊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就目前高校学报整体的办刊水平来说,学报发展很难完全做到期刊的专业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学报向专业化发展的努力,因为很多学报具备创办特色专栏的条件。创办特色专栏,可以使高校学报集中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从某一栏目寻找突破口,从而为高校学报迈向专业化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3]。可见,就目前而言,专业化是高校学报发展的方向,特色栏目建设则是创办高水平专业化期刊的保障。

(三)特色专栏是吸纳优秀稿源的重要之举。具有较高水平文章的作者,一般会考虑期刊的影响力和专业性。只有发表在专业性较强的刊物中,才能使学者的成果获得最大社会价值。高校学报通过设置专栏,能够使编辑的办刊思路更加明确,这样作者在投稿时针对性也更强,稿件的水平相应也会提高。尤其是有特色的学报专栏,能够使其在相关学术领域创立良好的口碑并积攒人气,得到该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可,成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越来越多的学者会将自己的得意作品和最新成果优先在学报上发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随着栏目的影响力越大,读者关注度越高,便会吸纳更多优秀稿件,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三、创办特色专栏的两个要素

(一)以“地域特色”和“学科特色”为依托

只有专栏有特色,才有可能使专栏品牌化,提升专栏的知名度[4]。要做到专栏具有特色,最重要的是专栏的内容要有特色。我们要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其他刊物的栏目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其他刊物较少且具有一定影响的内容作为栏目主题。其次,栏目的命名也要有特色,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做到新异奇巧,力戒平庸。

创办特色专栏,既要整合有限的资源,同时还要注意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可利用的资源不同,目前高校学报的办刊模式主要包括以“地域特色”和“学科特色”为依托,进行特色栏目建设。其中,以“地域特色”为依托,是指依托地域历史文化。不少高校学报把地方性、区域性历史研究作为自己的特色内容,努力发掘区域性历史文化中的闪光点,以形成自己的区域性特点。

以“学科特色”为依托,是指依托校内学术资源,主要适用于高校具有较强的学科研究实力,校内有一批处于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相对其他学术期刊,高校学报有较为强大的学术团体作为依靠,尤其是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其所在的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所在高校的学科力量,可以迅速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心理研究”专栏,《复旦学报》的“文史研究新视野”等皆是如此。

(二)以前瞻性和稳定性为保障

创建特色栏目是大多数学报期刊的选择,但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对刊物栏目策划者的巨大挑战。要想提升特色栏目的竞争力,学报专栏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选题具有前瞻性。所谓前瞻性,就是栏目的设计要考虑时代的发展,未雨绸缪,使学报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5]。同时,前瞻性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要能使特色专栏在较长时间内都能做到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学报的发展才能持久保持活力,既能求得生存同时还会有不断发展的空间。

此外,一个有影响力的专栏需要期刊编辑长期的巨大的付出,要依从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期刊专栏一定要保持栏目内容的稳定性,不能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栏目的特色。一个精品的学报专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高校学报要做好长期计划。一旦确立专栏的方向,一定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知名的学术专栏,都是历经十几年的磨砺。只有保持专栏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才能吸引到同一研究主题下的学术论文,形成研究系列,增强专栏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厚度。

四、特色专栏建设的路径选择

十余年间,各个高校围绕特色专栏建设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一大批特色专栏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学报期刊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高校学报现状的发展之路。

(一)“走出去”——主动争取优质稿源,积极和业界同行交流

在创建特色栏目的初期,由于受到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限制,学报常常遇到特色栏目“无米下锅”的局面。要摆脱这一困境,就要坚持“走出去”的办刊理念。首先,积极向专栏领域有较高声望的知名学者约稿。通过亲自登门求访、利用学术会议机会造访,通过电话、互联网、信件往来邀约等方式,以诚恳的态度打动专家。同时还要吸引有实力的青年学者的优质稿件。因为专栏不只是专家的栏目,能取得专家的稿件固然是好事,但有实力和潜力的青年学者的稿件也不能忽视。

此外,学术研究需要不断的交流,高校学报期刊也要走出校门,向社会敞开大门,实现学校与社会有关科研信息的双向交流,共同促进科学进步。这既关系到学报专栏能否稳定存在并不断提高水平,也是实现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6]。单凭一份学报的力量,长期坚持某一个特色专栏,困难会越来越大,如果找到有关学会和机构组成同盟军,情况就会大大改观。

(二)“专业化”——提高专栏编辑的鉴赏能力和编辑能力

人们通常将编辑形容成“为别人做嫁衣”,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作为一名编辑要有奉献精神。要能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充当读者与作者的“红娘”。同时对于高校学报编辑而言,还要坚持学者办刊,积极参与研究。作为特色栏目的组织者,编辑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栏目的质量。因此编辑要“身先士卒”,介入到该栏目所涉及的研究中。如果专栏编辑对专栏所涉及的领域知之甚少,会限制专栏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因此,高校学报专栏编辑不能游离在栏目之外,必须参与相关研究,有自己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才能更好地有助于特色专栏的发展。

(三)“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学报特色专栏的建设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为学报特色专栏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高校学报网络数字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高校学报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国内大型知名学术数据网站;二是高校学报自办网络平台。依靠大型学术数据网站的权威性,可以拓宽学报数据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速度。以中国知网为例,借助其提供的优先出版服务,高校学报特色专栏的内容在纸质期刊尚未出版的情况下以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此外,高校学报还可以通过建立自身网络平台,增强作者、审稿者、读者互动交流。在学报网站中,可以建立特色专栏目录索引,打破年期限制,不仅可以突出学报对于特色专栏文章的历年积累,也可以向读者提供更为专业化、主题化的阅读,增强读者对于学报特色专栏的印象性。同时,还可以考虑在学报网站上链接知名学者学术博客或微博,以及建立读者留言板,使读者与作者形成及时和动态化的交流。

总之,高校学报数字化,不仅可以弥补纸质媒体信息滞后的缺陷,更能够通过对特色专栏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使得学报特色专栏的特色更加突出,对提高学报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东升,杨跃寰.编辑科研意识对学报专栏建设的影响和促进——以《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栏目特色化建设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余朝晖.弘扬地方文化 彰显栏目特色——以《咸宁学院学报》“向阳湖文化研究”专栏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1,(10).

[3][4]刘海涛,张晓云.论高校学报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性[J].编辑学报,2002,(14).

[5]崔宁.高校文科学报的栏目创新[J].编辑之友,2004,(1).

[6]宋嘉扬,靳明全.高校学报的困境和出路[J].新闻界,2006,(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