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通过弘扬人文精神彰显城市的魅力——以山东聊城为例

时间:2024-07-28

□魏振英

(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哲社教研室,山东 聊城 252000)

城市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聊城人文精神是在鲁西这个特定地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传承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文化。通过聊城人文精神与水城发展的良性互动,能更好地展示出运河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江北水城的城市“软实力”,从而为建设“生态水城”提供理论支撑。

一、弘扬人文精神是聊城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聊城人文精神作为聊城文化的核心,是我市市民共同的人生价值、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聊城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就像一张名片,镌刻着水城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渊源,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对聊城的城市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人文精神是增强聊城软实力的本质要求

城市的发展在于“硬件”也在“软件”即城市的软实力。人文精神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只有“软实力”的优良,才会有“硬实力”的强大,一个城市如果缺少精神力量就会趋于平庸,经济社会就难以得到发展,更谈不上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市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拔得头筹,获得跨越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人文精神的建设作为聊城无形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使之真正成为聊城“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二)弘扬人文精神是构建生态水城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们坚持围绕“水”做文章。自今年起,我市实施“生态水城”战略,进一步塑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将聊城建设成“旅游大市”,打造成为人们“最想来看、最想来住、最想来玩”的生态城市。因此,要以倡导生态文化理念、全面提升市民素质、着力培育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和谐聊城为主要内容,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我市的生态文化建设之中,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生态及文化品位,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水城。

(三)弘扬人文精神是塑造独特水城品格的战略选择

城市品格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如果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城市发展就会渐渐失去个性,只有对城市内在文化和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有足够的尊重理解,才能创造出我市独具魅力的格调品质。我市的人文精神是构建水城品格的基因和血脉,要打造属于我们鲁西人自己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从而展现出江北水城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扩展生态水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实现城市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

二、聊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

对本市200多名被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男女比例接近2: 1。在职业方面,以公务员、企业人员和个体户为主。年龄方面, 30—55岁的被访者占了大多数。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市民人文素养和特色资源挖掘深度不足

市民的人文意识和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水城的靓丽形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对身边市民人文素养的总体看法,有73%的被访者选择“评价一般”,只有9%的被访者选择“评价较好”。近几年来,少数市民的公共环保意识不强,乱停车辆及噪声扰民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规则意识欠缺,闯红灯、跨栏杆、道路中间摆地摊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有损于聊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到聊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化程度。人文精神是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积淀,但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挖掘深度还不够,一些市民对聊城的人文特色资源还不很清楚。比如,我们对于阳谷作为蚩尤文化前沿阵地认识不清,对于阳谷县“蚩尤文化品牌”及相关产业开发打造不到位;大多数市民只知景阳冈是“武松打虎”处,但对于它作为“龙山文化”遗址却并不知晓;大多数市民对于海源阁的认识只停留在藏书楼的层面,而“海源书香”的浓厚文化氛围并没有真正营造出来。因此,如何让民众更好地知晓聊城各地的人文特色资源,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人文精神宣传推广力度和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最能影响我市人文精神建设的方式中,有39%的被访者选择“媒体宣传”,30%的被访者选择“文化教育事业”,16%的被访者选择“举办公益活动”,15%的被访者选择“树立典型人物”。可见,宣传对于我市人文精神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大,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新兴媒体没有高度关注,有关“人文精神”表述语的征集活动没有持续有效地展开,以至于市民对此的知晓度和熟知度还不够高。近年来,我市部分高等院校教育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人文教育力度不够,学生人文精神相对匮乏,社会适应能力差,承受力不足及应变能力缺乏,缺乏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这对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健全及身心的全面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城市独特个性和管理方式柔性化欠缺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 生态水城”的城市品牌,但在城市规划中缺少以“水”为主题的城市标志性形象雕塑,缺乏突出水城个性的文化建筑和人文生活。长此以往会丧失代表和展现我们水城文化和独特个性魅力的具象物创造。在进行我市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时,最应该注重哪方面的建设?39%的被访者选择“政府的作风和效率”, 24%的被访者选择“市容市貌和基础设施”,21%的被访者选择“教育制度和教育设施”,16%的被访者选择“法治的宣传和执法公平”。这说明在许多市民看来,进行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主角仍是政府,政府自身的状况对城市人文精神影响最大。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往往“重建设、轻管理”,出现追求“眼球效应”的政绩工程,对于民生工程却不闻不问;存在“官本位、轻服务”现象,缺乏对我市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三、聊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构建聊城人文精神,关键在于从聊城市民的价值实践出发,着力构建体现水城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鲁西聊城鲜明特色、融入我市市民现实生活的当代城市人文精神。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市民人文素养,彰显水城历史文化底蕴

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和开放意识,才能促进聊城人文精神的形成。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市民教育,强化现代城市意识,要努力提高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人文素养,提升水城公共文明指数,从行为细节入手,革除市民陋习,培养良好现代城市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整治乱吐痰、乱穿行、乱丢垃圾的“三乱”整治活动;开展“市民不文明行为评议改”活动,在全市开展文明排队、文明让座、文明购物、文明游园等活动。此外,我市市民要增强城市“主人”意识,培养健康进步的心态,增强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建设和保护水城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到我市人文精神的建设之中。打造聊城人文精神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在扬弃的过程中,继承水城优良传统,彰显水城历史文化底蕴。聊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名人辈出,灿若星辰。伊尹、孙膑、马周、吕才、成无己、谢榛、傅以渐等,都是聊城人的优秀代表,影响着每一个聊城人的精神和品格。目前我市对人文特色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完全发掘出来,今后我们要下大力气深入挖掘水城人文特色资源,重建历史文化名人旧址和名人故居,加大对这些名人的资料发掘和研究力度,将散落在各县市区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名胜串连成文化景观带;加强对名人文化品牌的宣传和“包装”,通过建立纪念馆、文化园,组织学术研讨,并以此为依托拍摄电视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打造聊城名人文化品牌。

(二)加大宣传研究力度,合力培育水城良好品格

面对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发展,更需要城市主流人文精神来凝神聚力,这样才能创造出我市独具魅力的格调品质。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带着鲁西人特有的气质和性格,形成了“敢为人先、严谨务实、包容开放、重信尚义”的聊城人文精神。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发挥聊城文化部门的独特作用,运用一切新闻媒体营造浓郁的环境氛围,进行舆论引导;运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覆盖全社会,使人人都能充分理解,人人都能脱口而出,成为全市的文化自觉。通过在市委市政府、新闻媒体、市民群体等社会角色的合力主动塑造中,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自觉地展现出水城的良好品格和人文素养。人文科学是人文精神最集中、最抽象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载体和体现。发展人文科学对我市人文精神的提升关系重大。当前,加强人文科学建设的关键是研究队伍的凝聚和壮大,基础是教学和研究平台建设。应通过多建平台、壮大队伍、转换机制、鼓励创新、营造环境等举措,努力打造具有聊城特色和水城风格,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聊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群体和学科体系。要充分发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聊城电大等我市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将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在思想政治课以及各门公共课、基础课中融入人文精神,激发大学生热爱水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适当增开一些有关聊城的历史文化课程,使大学生达到对聊城人文精神的认同感;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从多维度去吸收我市人文精神养料,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

(三)突出水城人文特色,实现管理人性化和柔性化

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作用,能够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活力与自信。我市是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我市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水城特色,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对人文底蕴的挖掘,以水和文化为主题,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开发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推进中华水上古城、“运河文化大码头”及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等项目建设,以物质空间为载体,做活“水文化”,建设生态水城,从而形成具有浓郁水城特色、融汇水城人文精神底蕴的独特魅力城市。把握住聊城特色也要在“水”文章上下工夫,在城市布局上,要融入 “水”的特色,建设一批能够代表我们水城文化特色的高起点、高质量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群和标志性水城雕塑,把“水”的文章做大、做美、做出特色,让聊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成为水城人文精神的最佳代表和象征。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转变我市各类管理部门的工作思路,实现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法,注重对困难群体的人文关怀,创造富有人情味的城市氛围。在大力发展我市人文社会普遍服务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困难群体的人文关怀。市委市政府在进行城市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弱势群体利益,主动解决老百姓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特别是城市管理工作者,要创新执法理念,推行人性化执法,切实做到顺应民意、关注民生、解决民困。此外,在城市细节设计上实现人性化,进一步完善无障碍通道和智能化设施,并配合交警部门对城区主干道及闹市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进行整治,着力打造“零障碍”交通出行环境,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城市精神及其塑造和弘扬[J].理论学习,2010,(10).

[2]吴艳玲.论城市精神的培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

[3]陈静.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陈宏.社会发展的人文向度[D].武汉:湖北大学,2011.

[5]王风圳.现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6]郑彦东.现代化视角下我国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