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 三美原则”看黄新渠的诗歌翻译——基于黄新渠译文《生命的礼赞》

时间:2024-07-28

□王成秀

(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外语系,四川 成都 611745)

一、引言

黄新渠先生是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翻译家,他的译文平易、地道而典雅,它既能为国际读者所接受,又可供国内英语学习者所欣赏和借鉴。纵观黄新渠的翻译作品,他主要译著有《红楼梦》简写本、《鲁迅诗歌》、《译海浪花》等;他所英译的鲁迅诗歌和国内外诗词深受读者欢迎。从目前来看,许多研究者对黄新渠也进行过研究,如周艳春的《“A Psalm of Life” 译文评论》;龚雪萍的《架起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著名文学翻译家黄新渠教授的心路历程》等。从研究成果看,对黄新渠先生的研究都较为片面,大多都局限于从语言学、翻译方法等角度去探究黄新渠先生的诗歌翻译和《红楼梦》翻译,而从审美意识角度去分析黄新渠先生的诗歌翻译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黄新渠《生命的礼赞》,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角度去欣赏黄新渠的诗歌翻译。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翻译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宏观与微观、评述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四川翻译大家黄新渠教授的生平、翻译理论和著作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黄新渠具有代表性的译作分析,探讨其审美意识在他诗歌翻译上的体现,促进翻译教学。

三、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

诗歌翻译和一般翻译有着巨大不同:诗歌翻译除了做到“顺”、“达”外,更要做到“雅”,即诗歌的“美”。

翻译界对诗歌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翻译大家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 “三美”论,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他的“以诗译诗”为体现音美、形美和意美找到了解决方法。另一种观点则是以吕叔湘为代表的自由体或白描手法译诗。他指出 “以诗译诗”有三个缺点:即趁韵、颠倒词序以求协律、增删改变原诗意义主张以散文体译诗。笔者比较赞同“以诗译诗”的“三美”论。

音美指译诗也应具有原诗的节奏美和押韵美。如有头韵或尾韵的英诗可以借助于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母相同)或尾韵来体现。这样,富有韵律美的原诗在译诗中歌咏性和音乐性也得以保存。

形美指译诗也应具备原诗的形式美。如英诗中的抑扬格律诗,英雄双行体或十四行诗在行数、字数及韵律上都有特殊规定,可以用中诗的绝句、律诗和排律来翻译。

意美指译诗也应有某个意象或意境。英译同中国诗词一样也讲究 “弦外之音”,寥寥数语往往包含众多意象。因此翻译诗歌时也要注意传达原诗的意象美。

四、“三美原则”在黄新渠《生命的礼赞》上的重构

《生命的礼赞》是19世纪美国浪漫诗人朗费罗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第一首被译为汉语的诗歌。这首诗劝勉人们要坚忍不拔,毫不妥协,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被誉为“真正的美国心脏跳动”。这首诗的译本自清代就层出不穷,黄新渠的译本是最具代表性之一。本文将基于《生命的礼赞》从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去欣赏黄新渠的诗歌翻译及审美意识。

音美。英诗汉译强调译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节奏给诗歌带来了音乐性和更强的表达力。朗费罗极为重视格式的韵律和节奏。节奏方面,原诗为四行体诗分9节,共36句。整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黄新渠将很多诗节处理成了精辟的短句,读来简短有力,振奋人心。如:Dust thou art, to dust returnest 你来自尘土,必归于尘土。

《生命的礼赞》每行8到12个音节,分为4顿或5顿。黄新渠利用汉语的停顿来形成自己的节奏,基本上取得了原诗类似的效果。 韵律方面,原诗采用四行诗的形式,每节一三诗行含四个抑扬格音步,二四诗行含三个半音步,最后半个为一重读音节,每节韵脚abab,即隔行押韵,奇数行为双韵,偶数行为单韵。前者幽婉明快,后者强劲有力,两者交叉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抑扬顿挫感。黄新渠的译文采用的是中国读者常用的xaxa式。黄译全诗每偶数行结尾字为“场,样,场,亡,伤,长,强,响,房,将,葬,苍,尚,上,上,长,浪,望”。可见,全诗为ang韵的单韵,音韵铿锵,读后深感“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形美。《生命的礼赞》如此引起美国人的共鸣,与其乐观向上的思想内容和铿锵有力的句式结构及全诗使用的修辞所创造的美是分不开的。《生命的礼赞》就用了明喻,暗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黄新渠则用相同的修辞译出,如:(1)暗喻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人生不过是幻梦一场!(2)明喻 Still, like muffled drums, are beating. 却仍像阵阵低沉的鼓声。(3)拟人Let the dead past bury its dead! 让失去的岁月把过去埋葬!

另外,黄新渠译文中平行结构、对偶句的应用使得诗歌行文十分匀称,节奏明快,也增加了译诗的形式美。如:Not enjoyment, and not sorrow 既不是享乐,也不是悲伤。黄新渠的译诗在形式上还体现了其美感。原诗采用四行抑扬格音步诗的形式,黄译诗也用了相似四行诗体形式。由上也可知黄的译诗多采用直译法,更强调“形似”。

意美。黄译《生命的礼赞》除了展示了音美,形美,还成功地构造了意境美。首先黄新渠使用一些特有词传达了意象美,如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 黄新渠利用转译法把它翻译成“它的终点绝不是坟场”,成功地传达“坟墓”之意象。另外,黄新渠也能较好地将中国文化中较陌生的文化因素转译为中国人熟悉的意象。如“Heart within, and God o'erhead!”被译为“胸内有红心,头顶有上苍”。把西方基督教里熟悉的“God”意象转换成 “上苍”,使译语更贴近译语文化,创造了熟知的意象。

此外,从整首诗来看,黄新渠的《生命的礼赞》生动地构造了一幅励志意境图:时光飞逝,我们人生的终点不是坟场,肉体可能死亡但灵魂不会。我们不能默默无声,无所作为,应在人生道路上积极乐观,有所作为,不断追求。这就是此诗的意美所在。

五、结束语

由上可知,黄新渠在翻译诗歌过程中,积极调动其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储备,努力再现了原诗在音、形、意三方面的美感。黄新渠诗歌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与节奏,优雅的意境引起人们的共鸣。诗歌是最难翻译的,但不是不可译的。我们不妨先从欣赏翻译家黄新渠的诗歌开始,逐步提高我们欣赏诗,翻译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龚雪萍.架起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著名文学翻译家黄新渠教授的心路历程[J].当代中国翻译家传记,2009,( 8).

[2]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中华书局,2002.

[3]许渊冲选译.最爱唐宋词[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4]喻云根.英美名著翻译比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5]周艳春.“A Psalm of Life” 译文评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