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现状、内忧、外患与对策①

时间:2024-07-28

□木 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在互联网的迅猛扩张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中,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高校学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学报编辑迷茫于从何处着手。我们应在研究学报数字化出版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其内忧和外患,积极研究对策,大力推进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进程。

一、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的数字化出版飞速发展,赢利模式不断创新。数字化出版收入占整个出版行业的收入比例很大,而且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也在急起直追,许多出版社正在数字化改造和转企改制,实现了跨越发展。相比之下,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程度明显落后,仅局限于对印刷版的数字化改造,还处于维持状态。在出版载体、传播方式、出版流程、管理手段、销售方式等方面,没有根本性改变,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还没有起步。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学报实现了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的根本转变②,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数字化出版奠定了坚实基础。编辑部均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传真机和打印机等设备,少数还启用了采编系统,实现了稿件从收稿到发稿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做到了作者在线投稿、在线查询、上传校样,专家在线审稿、提交审稿意见、上传审改稿,以及编辑在线加工处理稿件等,实现了实时在线沟通,方便了信息交流。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编、排、校融为一体③④,实现了网络电子化办公。

二是部分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出版。一般是通过加入超大的信息量和下载量的中国知网等大型期刊网站,拥有了数字化出版的强大优势。多数在学校网站中建立学报的网页(少数自建网站),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使其纸质学报得到延伸和补充,推动学术文献信息的再传递和转摘转引率的上升⑤⑥,也延展了学报的内容优势。

三是多数学报编辑出版的主要工作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阶段,文献数字化的形式单一。多数学报目前通过中国知网等一些大型数据库,对印刷版进行数字化改造后在网上传播,但这仅是数字化出版的第一步。还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提供的强大的编辑制作手段;没有使用最先进的编辑部软件处理系统,日常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采编、印发阶段⑦;没有发挥互联网所提供的导航检索和超链接体系进行专题报道和背景描述,将文字、图像、画面、声音和动画融合起来,使文献以动态的立体形式表现,没有实现相关文献内容和论文引证关联融合,形成全方位的电子文献展示体系;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没有在自己的网络上实现学术资源的在线阅览、在线销售⑧。

四是网络化水平低,网站的利用率不高。网络是数字化出版的平台,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站是搞好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关键。多数学报把电子版经营权转让给期刊数据库网站⑨,由期刊数据库网站统一制作,发布学报的电子期刊,并提供收费的阅览、下载等服务,学报缺乏对网刊的自主权。⑩同时,多数学报还在学校主页上设立网页(或自建网站),发布学报信息,上传文章目录或部分文章等。由于更新不及时,信息陈旧,资源匮乏,网页(网站)成了装饰品。几乎没有人机交互界面、人际交流通道和稿件采编管理系统平台,处于数字化出版初级阶段。尚有极少数学报通过信函对外联系,使出版周期延长,论文信息的传播效率降低。

五是学报数字化出版尚无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的标准规范意味着行业发展的有序性,学报的数字出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处于无序发展中。学报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也给读者阅读、查询带来不便,降低了文献资源的有效性。

六是迷茫于学报数字化出版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学报数字化出版中的营利方式、服务方式、营利手段、所需求的资金投入,数字出版与按需印刷是否等同,以及从何处着手实现数字化出版等问题⑪,不知道采取何种方法与手段去解决,对数字化出版的美好前景缺乏期盼,动力不足,难怪业界调侃“不做数字出版是等死,做数字出版是找死”。

二、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内忧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内忧主要是:数字化出版意识滞后,办刊模式封闭⑫,版权保护观念淡薄,数据格式问题目前尚难解决,学报缺乏自主权和复合型人才。

一是数字化出版意识滞后。网络是日益广泛的信息传播途径中的主流传播方式,但一些学报编辑(特别是老年编辑)缺少战略发展的眼光,对数字技术知之甚少。有的编辑缺乏创新进取精神,对学报未来漠不关心,认为学报离数字化、市场化很远,⑬数字化出版意识普遍淡薄。数字出版是信息经济的产物,与市场变化相适应。学报编辑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反应迟钝,对市场变化缺乏敏感,满足于出版程序、出版形式的现状,没有意识到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和挑战,没有感受到数字化出版给学报带来的时空和效益上的震撼,对学报数字化建设持观望和等待态度。与国际传媒相比,我国学报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学报是高校的一个部门,学校提供一切经费,学报效益与自己无关。

二是办刊模式封闭。各级各类学报研究会、协会,在加强同行之间横向联系、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相关政策(考核、职称评审、研究生获取学位等需要发表论文等机制、制度)的支持和诱导,学报目前稿源充足,编辑部日子普遍过得滋润,数字化、市场化还没冲击学报。所以,学报编辑不易接受新事物,对数字化出版缺乏紧迫感,学报办刊模式相对封闭,习惯于旧的业态,传统出版模式根深蒂固。

三是版权保护观念淡薄。数字化出版必须首先获取网络出版权,而版权保护这道世界性难题给学报实现数字化出版增加了难度。目前,编辑部代表作者与网络公司签订学报论文数字网络传播使用权的许可协议,学报再单方面发表授权声明(剥夺了作者的其他权利,不符合《著作权法》),缺少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作者书面授权书,存在版权使用的潜在风险,版权纠纷也层出不穷。贾平凹等50位作家,湖南师大魏剑美,分别状告百度文库、龙源期刊网的侵权盗版行为;词曲创作者汪峰要求停止“旭日阳刚”组合未经授权在商业演出等活动中翻唱歌曲《春天里》等等,不胜枚举。开放性、海量性和灵活性极强的网上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复制与使用,同时便利了盗版者,增大了保护作者、出版者知识产权的难度。而在我国目前的版权法律法规中真正适用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很少,民众和出版机构的版权保护意识也不强。

四是数据格式问题目前尚难解决。对文章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合适的文件格式后学报才能上网。由于目前文本编辑软件的功能不强,只能处理以文字为主的、版面比较简单的学报上网。以文本格式处理版面复杂的学报上网,可能会使文中夹杂的表格、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插图等发生变化或丢失。使学报变得面目全非,破坏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是学报缺乏自主权。首先是在办刊上缺乏自主权。主办高校制约着学报的人(职称、职务、待遇等)、财、物,生存与发展等,学报没有办刊和改革的自主权。这是学报面临的去“行政化”、“功利化”、“边缘化”,走专业化办刊之路和数字化出版的根本问题。其次是在与各数据库的合作过程中缺乏自主权。数据库多数只是把文章挂到网站上,学报实际上是为数据库“打工”。学报与各数据库之间的合作协议是对方已经拟定好的,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状态的合作。各数据库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正在争取包括核心期刊在内的独家授权。独家授权造成了各数据库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各数据库的内容都不完整,增加了读者的检索难度,影响学报传播。

六是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主要原因,是短缺既懂学术理论又懂数字出版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状况是,学报编辑和管理人员缺乏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而懂网络技术的IT人员学术理论知识欠缺。首先是缺乏网络技术和数字出版的专业技术人才。编辑出版技术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技术、数码印刷、条形码技术等编辑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涵盖了包括审稿加工、稿件管理、国家标准、出版传播、印刷等。但学报缺乏网络技术和数字出版的专业技术人才,制约了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其次是缺乏网络编辑。学报数字化出版只局限于网络传播方面的原因是,缺乏拥有能把网络技术与出版内容结合起来的网络编辑。

三、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外患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外患主要来自遥遥领先的国外期刊数字化出版给我国学报形成巨大压力、多数高校一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报数字化出版、办刊体制、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学报网站(网页)格局雷同,缺乏特色、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相关法规滞后等六个方面。

一是遥遥领先的国外期刊数字化出版给我国学报形成巨大压力。以Elsevier公司为代表的国外许多出版社、出版代理商以及大型联机数据库系统,纷纷推出印刷型期刊的电子版,给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的海量资源。数字化出版的收益在欧美大型出版集团总收益中所占比例迅猛上升,其中汤姆森出版集团69%、里德.爱思唯尔集团70%、培生教育集团50%以上。

专业和学术出版向纵深发展。美国的汤姆森法律与法规集团,通过West law平台,全年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化的信息与知识服务,提高用户对内容信息的组织、管理、整合及传递效率。世界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使用世界头号出版集团里德·爱思唯尔集团开发的科学文摘数据库Scopus和全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提供的学术资源,也率先占领了中国高校的学术市场。数字出版行业的跨国企业正加速占领我国市场,贝塔斯曼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早在1995年就进入了我国市场,已经奠定了雄厚的市场基础,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对我国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⑭。所以,我们的竞争就由单一的国内竞争,走向了多元的国际竞争。里德·爱思唯尔集团在中国的巨大成功与严峻挑战将为我国高校学报带来划时代的变革,迫使学报界深入深思,并加快发展数字化出版的步伐⑮。

二是多数高校一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报数字化出版。数字出版的基础是庞大的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和数据库的构建。学报数字化出版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网站建设成本高)、不菲的网站的优化、维护成本,以及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再加上数字化出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运行一个阶段后才能逐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主办高校一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学报本身又无力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办刊体制、管理机制问题。现在我国是政府办高校、高校办学报的办刊体制,学报编辑部没有人、财、物等方面的办刊自主权。这种办刊体制又产生了数字出版的监管主体过多,职责交叉重叠。数字出版的阅读方式、传播渠道多种多样,版权保护困难重重。作为数码印刷设备可以随时印刷、按需印刷和异地印刷,在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为盗版和非法印刷出版提供了便利,使数字出版监管更加困难⑯。从学报的上网格式到信息的检索手段,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既不便于资源有效整合和监管,也不利于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作者和出版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经常引发利益纷争。不过,学报数字化的过程也是自身机制调整的过程,传统的学报办刊体制、管理机制也会在数字化过程中逐步完善。

四是学报网站(网页)格局雷同,缺乏特色。学报网站(网页)大同小异,把传统纸质学报的“千刊一面”变成了数字出版的“千网一面”⑰。学报的网络期刊只是在纸质版的基础上发行网络版,忽视了网上信息管理与更新,在网络空间无法延续自己传统品牌的效力。网站的交互性、时效性差,服务质量低,信息量小,网站经营水平低。技术设备不先进,无力维持大访问量。网站缺乏互动交流模式,用户难以与编辑部及时交流,仅能浏览文章。没有意识到学报目前所谓的网络出版其实只是网络传播,主要过程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阶段。

五是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资源共享是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主要目的。因此,学报在资源数字化建设中首先要采用统一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语言标准。国际学术期刊多是直接将数据转换成PDF格式,然后下载相关的软件就能直接阅读、打印等。而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装备系统缺乏行业总体标准,出版元数据和信息交换格式不统一⑱,期刊的检索手段、存储格式和上网格式,都没有统一标准。CNKI、万方和维普公司都有各自的标准。因此,也无法以通用的全文管理系统对期刊进行管理利用和广泛传播,不便于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也使成本增高。同样,学报数字化出版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不便于读者阅读、查询,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六是相关法规滞后。传统的版权保护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数字出版的发展。一要急需建立和完善对网刊审批、监控的相关法规。便利的开放出版容易助长学术不端行为,因而屡禁不止,从而形成学术浮躁之风。二要进一步优化评刊机制。辩证地看待影响因子、引用率、访问量、下载量等评价指标,在诚信缺失的环境下,这些指标极有可能存在人为因素。三要进一步健全认证机制。同等认可发表在数字学报与纸质学报上的文章。

四、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应采取的对策

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应采取的对策是:转变编辑主体的思想观念,强化数字化意识;加快培养复合型编辑队伍;加快编辑模式转型;实现编排规范化、标准化;探索适合于学报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及赢利模式;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数字化出版物的法律法规;坚持质量第一,内容为王的原则;自建学报的门户网站;利用数据库完善读者在线服务。

一是转变编辑主体的思想观念,强化数字化意识。数字化出版带来了崭新的技术、全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为学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不少学报编辑面对数字化出版的冲击,仍然是观望和等待,抱残守缺,动力不足。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变期间,学报编辑应该开阔视野,顺应数字化出版潮流,积极探索学报数字化出版的新型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通过强化数字化意识解放编辑出版的生产力。学报编辑要及时转变以下五种观念: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必然趋势和唯一的发展方向。要正视现实,转变观念,调整工作重心,紧跟数字化出版步伐。其次要克服传统出版已经没有任何作用的观念。学报数字化出版是必然的,但完全数字化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还以传统出版为主、数字出版为辅。学报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报必然处于全国数字化出版转型的后期。第三要树立全新的网络理念。传统的编辑是按先后次序进行的线性方式,一旦付印就无法更改,而网络完全是一种网状编辑方式,广大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任何一篇或者多篇文章,文本长度也没限制,随时更新主页内容,同时给编辑充分发挥创造性提供了无限空间。第四要树立新的编辑理念、传播理念、营销理念。根据学报的性质、特点准确定位,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主动出击,彰显特色,打造精品。第五要培养和建立编辑对相关学科前沿的敏感性和关系网。与广大作者、读者和专家交朋友,建立起整个学科的作者群、读者群和专家群,使自己站在学科发展的制高点上俯瞰整个学科的前沿动态,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为学报组织代表学科最高水准的权威性稿件。⑲⑳

二是加快培养复合型编辑队伍。任何形式的出版活动,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始终都是决定性因素。学报数字化出版面临的瓶颈之一便是缺乏懂得本学科及出版业务,又能娴熟运用数字出版技术的技术人才和跨媒体出版管理人才。因此,学报要加快培养复合型编辑队伍。首先要通过培训提升现有编辑人员的素质。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合格的纸质学报编辑,还必须学会驾驭数字化编辑工作,熟悉和掌握学报排版软件、文献上网共享技术、采编平台管理系统、计算机校对技术、数据安全技术和文件格式转换等。因为这些技术涵盖了编辑出版的排版校对、编辑审稿、稿件管理、学报档案、出版传播等各个流程㉑。因此,学报要加强对编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强化编辑的数字化出版技能,学会运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储存和检索。其次要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管理经营团队、网络编辑团队和出版管理团队。数字化出版,从创作、制作到流通,需要把自身的内容资源与计算机技术、网络资源、电子商务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构建出版、信息资源和内容要素公开交易的平台,实现知识共享和在线交易。㉒㉓这对学报编辑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学报一般普遍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而编辑部又没经济实力聘请专职网络技术人员。因此,要加大力度培训和引进复合型人才,逐步培养一支面向未来的复合型编辑队伍。

三是加快编辑模式转型。互联网和校园网是学报进入世界科技领域快捷方便的入口。因此,学报第一要依托校园网,创建自己的主页,发布学报信息,与作者、读者和审稿人及时交流、随时互动。学报在机编辑简便准确,既避免了重复工作造成的误差,又加快了稿件的处理速度。第二要创建新的编辑信息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信息处理反馈系统,对各种信息做到快速处理,及时反馈。㉔将学报采、编、审流程网络系统化,从而加快采编流程,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作者可以实时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有效减少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学报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等方面的缺陷。建立审稿网,逐步设立各学科、各领域、各专业的国内外审稿专家数据库,以在线方式审稿,可以优化审稿环节,缩短稿件的处理时间,保证审稿的公正高效。第三要通过最佳信息转换格式直接与国际接轨,以扩大学报发行量,增强学报影响力。努力实现学报电子版与纸版同步发行,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停印纸版学报,以降低成本。

四是实现编排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编排规范化、标准化是学报实现数字化出版、从而进入国际检索期刊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学报必须同时遵循国内传统的编排规范标准和国际通用的数字出版标准,对学术成品进行规格化、模式化,以便与其他检索传播系统互联,提高网上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效率,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创建中的未来的学报数字化出版的标准体系,要具备兼容性与可操作性,将国际性与合作性、适应性与灵活性、整体性与系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能与现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标准相容;上网文献格式要统一,以利于读者的开放存取阅读;统一网站接口标准,以利于建立资源共享界面;制定学报网络出版的版权规定,以利于维护著作权益㉕。学报在生产和制作信息资源的同时,就要考虑数据转换的格式问题,应采用多种文件格式,使资料可以相互交流。要按照国际权威检索刊物的要求和英语的表达习惯,正确编写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同时还要不断向广大作者传授。认真研究国际期刊的编排规范和入选条件等,主动与之联系,及时寄赠样刊。

五是探索适合于学报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及赢利模式。数字化出版的显著优势是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出版时滞,使出版的各个环节、相关主体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将期刊元数据与全文数据间进行跨系统的链接,使二者分开经营,将各学报和数据库的效益捆绑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同时受益于某一检索行为。多数学报目前并不注重经济效益,亏损与学报本身无关,经费由主办高校包揽。数字化出版可以使学报走出单一纸质载体的狭小空间,其效益也必将在多种媒体形式上得到增加。㉖具有诸多优点的电子学报可以提供多种便捷服务,广大读者轻点鼠标,便可了解某个学科的最新动态及进展情况。数字出版的多种模式,也带来了多种不同的赢利模式。所以,学报要积极探索最适合于自己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及赢利模式。

六是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数字化出版物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学报数字化出版,传统著作权法遇到诸多挑战,急需要出台统一的行业规范、技术规范和评估标准,建立健全版权制度等。第一要加强对国内外著作权法、版权法的学习研究,避免在法律法规方面出现盲点。具有形态多样、传播方式广泛等特点的学报数字化出版,比传统出版更容易引发版权纠纷。而我国目前《著作权法》对于数字出版物的合理使用范围界定尚不明确,使侵权简易而维权艰难。数字出版领域的版权纠纷,各国从来就没有平息过,这是目前版权保护的世界性难题。因此,学报编辑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为学报数字化出版保驾护航。第二要与作者、网络数据库签订完善的著作权保护协议。学报数字化出版要严格遵守国内外有关法规,保护作者和学报的合法权益。要和作者、网络数据库,分别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版权保护协议、授权使用协议,明确著作权的使用范围和期限,规避作者、学报的法律风险。开发统一的网上认证系统,给作者提供相关政府部门认可的发表凭证。三要配合政府部门加大对假学报、假刊号和乱收版面费的打击力度。

七是坚持质量第一,内容为王的原则。出版形态不同的数字化出版和纸质(传统)出版,二者的本质功能都是一种以内容为王的内容产业,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谁掌握着量大质优的内容,谁就掌控了竞争的主动权。读者所需要的内容,永远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内容生产正是传统学报的最大优势。㉗编辑和创新、延伸和发展传统学报的内容和品牌资源优势是编辑在学报数字化出版中的主要作用。所以,第一要关注社会实践,创建地方特色栏目,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这就要求编辑要有独到的眼光,把动态栏目与固定栏目结合起来,关注学术热点、时事热点,创办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栏目。第二要通过“名栏”打造“名刊”,提升学报的学术性、创新性,走品牌学报之路,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学报。突出本校学科优势,策划重点课题,整合科研团队,集中研究方向,展开学术争鸣。第三要建立高质量的、稳定的作者队伍,保证学报稿源量大而质优。学报数字化出版为论文提供了一个客观公平的评价机制,任何作者的文章都可以第一时间上网,也可以被广大读者快捷的搜索到,而作为用户的读者就是作者文章质量的最好评委。只有始终贯穿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原则,学报数字化才能越走越远。

八是自建学报的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学报数字化出版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拥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学报就如虎添翼,如鱼得水。门户网站可以扩大学报知名度,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加服务内容及业务范围,便于编辑与读者间的互动交流,增加商业收入;可以刊登相对固定的内容(比如学报概况、编委会简介、办刊宗旨、主要栏目、稿件要求、地址、电话等);可以链接学报的采编系统,内容在线发布、稿件在线处理,作者即时知道稿件处理状态;可以应用Web技术,把学报的内容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呈现于网络界面,通过点击按钮实现数字阅读和人机对话。由各专业专家主持,展开网上释疑解惑服务,指导作者的学术研究;可以建立学报在线阅读服务网点,方便读者浏览最新的行业资讯、相关政策,编辑部动态、各期学报内容。这些信息随时更新、互动沟通。已有门户网站的学报,要紧密跟踪国际数字出版的先进技术,创新开发编辑出版管理系统软件㉘,快捷高效地组织编辑活动,进行平台整合、内容整合和产业整合,实现学报编辑出版、编辑管理和经营发行的全程自动化。

九是利用数据库完善读者在线服务。后台数据库的生成主要依赖众多的基础管理技术,因此,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更新非常关键。数据库在线服务是一种成熟的数字出版形式,出版商可以通过宽带高速网这个传输通道把丰富多彩的学报数字化出版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以终端数据库的方式向读者提供产品和在线服务。学报可以中国知网、万方和龙源等大型数据库为平台,间接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学报最好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实现付费在线阅读,㉙争取成为电子学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商。有些学报已经开通了网上阅读功能,很多读者喜欢通过这种方式订阅学报。为有特殊需求的读者按需出版单行本或提供单篇的小册子,作为收藏经典或备份。有些学报借鉴OA的成功经验出版网络学报论文,解决了发表时滞问题,扩大了发稿量,节省了印刷费用,降低了出版成本。

五、结语

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使传统的编辑流程和出版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也使学报形态多样化和立体化。我们应该正视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现状,破解学报数字化出版中的内忧、外患,积极研究对策,将传统学报的内容优势与数字学报的技术和网络优势相对接。只要我们深入开展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和出版产业转型,探索符合学报规律的网络传播的运作模式,学报就一定能够尽快实现科学发展和数字化出版㉚。

注释:

①本文在第十届(2012)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入选《第十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究会论文集》。

②③⑥⑩⑲㉔㉖㉚杨荣星.高校学报在数字化出版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④⑤⑨⑰⑳㉗㉘冯虹,周小华.中国高校学报如何面对数字化传播新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⑦⑪⑬⑭⑮㉒史庆华.我国数字化出版现状及高校学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

⑧㉑㉕姜红贵,王全金,王建华等.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1).

⑫⑯⑱㉓㉙孟耀.高校学报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4).

[1]朱美香,罗联.论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J].湘南学院学报,2012,(1).

[2]杨世武.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困境与突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周小华.中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9,(4).

[4]韩纪富,张晨钰.数字化出版时代高校学报的发展思路[J].天津科技,2011,(6).

[5]林振梅.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

[6]吉玉珠,胡兵.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3,(3).

[7]余朝晖.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8]王相飞.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8,(7).

[9]龙秀芬,吴惠勤,曾莉等.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

[10]张晨钰,韩纪富.高校学报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探讨——以《军事交通学院学报》为例[J].天津科技,2011,(6).

[11]邓美艳.数字出版——高校期刊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2]秦绪军.国外出版商发展数字出版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J].科技与出版,2007,(12).

[13]李艳.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出版,2009,(Z1).

[14]蒋华.高校学报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5]孙凡.高校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思考[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

[16]洪瑞,李良.论数字出版背景下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要求[J].价值工程,2012,(12).

[17]郭毅.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8]刘岩,杜玲.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

[19]何桂华.高校学报网络化的对策思考[J].现代情报,2003,(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