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述评

时间:2024-07-28

宋俭 陈煜桦

摘  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统战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集中在六个方面:***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基础理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与工作方法,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況与政治引导,无党派人士及其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发展与主要经验。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同质性、重复性研究成果多,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对该议题关注度不高,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应当大力加强高水平研究队伍建设,重视基础理论的学理研究,提升实证研究的质量,鼓励独创性、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述评;中国知网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0)05-0101-08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统战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以来,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理论研究持续得到推进,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2012年11月至2020年8月收录的相关论文为分析样本,对这一时期国内理论界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做梳理。未被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各种论文集的相关文献未纳入本次研究的分析数据。同时,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本文所涉及数据不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的相关文献。本综述分为两部分:一是计量分析,就相关研究的年度进展情况、研究队伍和研究阵地的分布情况及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做数据统计和分析;二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推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计量分析

(一)文献数量

笔者以“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党外代表人士”“留学归国人员”“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统战工作”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根据文章内容筛选,最后确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相关文章共656篇。其中期刊论文608篇,会议论文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各24篇。

(二)论文作者

笔者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的作者群体有如下分布情况:来自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作者最多,其中来自普通本科高校的作者最多,发表于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偏少;作者队伍分布广泛,辽宁、北京、四川、湖北等地的作者人数较多。

1.作者所属工作单位分布。本次研究中计入作者群体统计的是第一和第二作者,共有847名。从统计结果看,来自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作者最多,共419人,占比49.47%。其中来自普通本科高校的作者最多,为240人,占57.28%;“985高校”和“211高校”分别有作者67名和53名,占15.99%和12.65%。这说明目前从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的高校作者主要集中在普通本科高校。高校与研究机构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文297篇,其中发表于CSSCI源期刊(简称C刊)、CSSCI扩展版期刊(简称C扩)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简称北大核心)的文章23篇,仅占发文总量的7.74%。这表明在统计周期内,发表于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偏少。其次为来自统战工作部门的作者,占比22.20%,表明统战工作部门也是该研究领域的一支主要力量。社会主义学院和党校的研究者占11.45%,少于统战工作部门,与其他党政机关的研究者(占比11.81%)基本持平。

2.作者队伍地域分布。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外,我国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作者(有12人无地区信息)。其中辽宁作者最多,有160人,占作者总数的18.89%。北京、四川、湖北等地的作者人数亦较多,均在50人及以上。海南、青海、宁夏、新疆各只有1~2名作者。辽宁省来自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者109人,占该省作者的三分之二;来自其他党政机关、社会主义学院和党校、统战工作部门的作者分别占该省作者群体总数的17.50%、6.25%和8.13%。北京市来自高校与研究机构、统战工作部门、其他党政机关的作者分别占26.98%、23.81%和20.63%,分布较为均衡。四川省来自统战工作部门的作者占51.35%;来自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占20.27%;来自其他党政机关的占17.57%。湖北省50位作者中,有31名来自高校与研究机构,占62%,其中“985高校”作者19人,“211高校”作者4人;来自社会主义学院和党校的作者10人,占20%。

(三)发布期刊

各地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和统一战线专业学术期刊是发表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成果最集中的阵地。虽然在统计周期内发文总量不少,但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文量较少。608篇期刊文章和24篇会议论文刊发于全国248份期刊和8部论文集。其中各地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和统一战线专业学术期刊31份,共刊发论文314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47.87%。刊载该主题文章大于或等于10篇的期刊共15家(含会议论文集一部),超过15篇的期刊共7家:《四川统一战线》53篇,《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7篇,《中国统一战线》22篇,《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1篇,《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篇,《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6篇,《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6篇。这些期刊是本统计周期内刊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论文的主要阵地。

本文同时对248份期刊进行分类,细分为 “C刊”“C扩”“北大核心”和“普刊”。其中“普刊”221家,占89.11%;“C刊”“C扩”“北大核心”三类期刊共27家(19家期刊相互有重叠),占10.89%。从发文情况看,“普刊”发文574篇,占总发文数的94.4%;三类核心期刊共发文34篇,占总发文数的5.59%。虽然在统计周期内发文总量不少,但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文量较少。这从侧面反映出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

(四)研究主题

在研究主题方面,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题进行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在研究方向上,工作与政策研究类论文数量最多。在研究内容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或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这一时期研究重点。在研究关注的知识分子群体方面,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热点。

本文整理和分析了656篇文章题录信息,对研究主题、方向、内容和关注的知识分子群体四个属性进行了描述性分类。在研究主题方面,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题进行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共414篇,占发文总数63.11%;以党外代表人士为主题的176篇,占26.83%。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研究的文章包含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或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及思想政治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发挥三类,分别有189篇、94篇和65篇。在研究方向上,工作与政策研究类论文605篇,占92.23%;基础理论研究和历史回溯性研究分别占1.98%和4.42%。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研究和政策研究方面,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研究内容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或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两类论文分别有208篇和177篇,约占31%和27%。在研究关注的知识分子群体方面,关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文章275篇,约占42%。相关论文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或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及思想政治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分别有105篇、63篇和53篇。

二、研究重点与热点问题述评

(一)***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

研究者普遍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知识分子,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思想丰富、内容深刻,具有鲜明的指导性。有研究者将***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知识分子重要论述的主要思想观点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肯定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二是倡导对知识分子应该采取尊重、信任、宽容的态度,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鼓励知识分子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四是勉励知识分子立足岗位、坚守本职,勇立潮头、引领创新,天下为公、担当道义;五是要求全社会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六是要求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让知识分子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1]

(二)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基础理论

其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及構成。《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百问》(简称《百问》)认为党外知识分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简称《条例》)将无党派人士作为特指群体纳入党派工作范围,规定无党派人士是知识分子,并未明确“党外”所指,造成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面临概念模糊的认知困难。有研究者提出《百问》中的定义与《条例》中的两条规定存在解释不清的问题。该研究者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应以《百问》的广义概念进行阐释,明确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象和范围[3]。还有研究者认为,《条例》对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象的界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广义的工作对象应是中共党员以外的知识分子,狭义的工作对象应是剔除了特定统战对象的非中共知识分子,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是狭义的工作对象[4]

有研究者提出目前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及构成需要进一步厘清,认为党外知识分子概念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特有话语,并不是所有的非中共党员知识分子都属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话语所指的党外知识分子范围,也不是所有的无党无派知识分子均可称为党外知识分子。要区别知识分子中的党外群众和作为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对象的党外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应指知识分子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所在领域和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知识分子,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一是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的知识分子,二是其他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中的知识分子,三是上述人员之外的在所在领域和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并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无党无派知识分子[5]。总体来说,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党外知识分子主要包括两部分群体,一是具备民主党派成员身份的知识分子,二是不具备党派成员身份的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象主要是后者[6]

其二,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这是理论界探讨较为集中的问题。有研究者指出,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知群体,往往具有高学历和海外学习背景。他们思维独立、积极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标准,同时他们价值取向多元、视野开阔,在工作中表现出竞争意识强烈、自我意识突出的特点[7]。在政治参与和公共事务上,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多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民主意识较强。他们通过参加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或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等方式发表意见和建议,并依托人大、政协、政府参事等平台参政议政,通过各种层次的科研项目参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8]。有研究者指出,信息社会变革使社会组织方式日益圈层化,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在分布上存在圈层结构,职业细分、人员流动和身份交叉加剧,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旗帜性的人物形成与确立更加困难。群体行为上发生圈层跨界,党外知识分子在圈层组织条件下可以更多渠道、样式和方式开展活动和实现价值,跨界行为频繁,圈层再造和融合速度加快。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发生从少数个体发挥影响到更多个体发挥影响,从静态发挥影响到动态发挥影响,从主体单向影响到客主体间交互影响的变化。该群体依托圈层产生了众多中心人物,并在圈内发挥巨大影响作用[9]

其三,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统计周期内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者对于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有研究者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党外知识分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创新力量之一;党外知识分子对推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有重要作用[10]。有研究者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探讨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他们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献言者、参与者、监督者[11]。研究认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学术优势、群众联系优势、境外和海外交流优势、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优势,能够为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12]

(三)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与工作方法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最集中的领域,共有文章208篇。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其一,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研究者认为,在当前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中存在重视不均衡导致的冷热不均现象[13]。二是工作机制不完善。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存在尚未形成动态的人才储备机制、培养培训跟不上、组织规划不科学等问题[14]。三是工作方法和載体创新不够。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建设滞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机会少[15]

其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创新。从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角度出发,有研究者提出,在组织领导上,要着眼于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在战略布局上,要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资源配置上,要着眼于形成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合力;在根本要求上,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在工作依据上,要把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与坚持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在牵头协调上,要完善和明确统战部门的职责[16]。有研究者建议统战工作要解决好党外知识分子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和发展环境的问题,在身份识别和选拔、培养引领、作用发挥和安排方面发力[17]。有研究者提出,要创新基层民主协商的形式和途径;建立网络沟通机制;培养具备与高层次人才对话、处理突发情况、协调组织活动能力的统战队伍[18]

其三,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分类施策。研究者们探讨了对国家机关及国企事业单位(体制内)的党外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人员、网络和新媒体从业人员中的代表人士、有个性和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分类施策”统战工作。在体制内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各单位要尤其重视政治引导,党组(党委)要负责本领域、本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19]。在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应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加强与留学归国人员的联系、造就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留学归国人员代表队伍、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20]。在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方面,有研究者认为该群体思维活跃、动员能力强、影响力巨大,是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的焦点群体。在统战工作中一方面可选拔优秀代表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网络监督员、特约人员,为其提供制度化的参政议政渠道;另一方面统战部门可组织建立一支传播正能量、疏导负能量、净化网络空间、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人士队伍[21]。对有个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有研究者强调该群体社会影响较大、社会活动较广、识别特征显著、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要坚持客观、法治、分类、动态的原则,充分包容和尊重他们,为其创造宽松的环境,并将他们视作特定意义的“代表人物”进行政治吸纳[22]

(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

本主题下有99篇相关文章,涉及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其一,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在政治认同上,有调查报告指出,党外知识分子总体上立场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拥护多党合作制度,但也存在部分个体对社会主义和我国政党制度认知不清晰、受西方“普世价值”影响较深[23]。在政治信任感和政治效能感的调查中,有调查报告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在信任感上表现出差序信任,在效能感上表现出高内在效能感和低外在效能感。差序信任具体表现为党外知识分子对党中央和中央政府表现出高度信任,远高于对地方党委、政府和对人大代表、政府公职人员、单位领导等具体政治角色的信任度。政治效能感上,绝大多数受访者非常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新闻事件、公共政策和改革措施,内在效能感高;党外知识分子总体对意见表达效果的预期不佳,外在效能感低[24]

其二,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有研究者提出应从四个方面着力:加强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研究,提供分类管理和服务;优待党外知识分子,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完善落实党外知识分子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思想认同的长效机制;增强政治吸纳,畅通诉求表达渠道[25]。有研究者提出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主要途径:树立理性交流理念和开展本土化教育;构建全面科学的思想状况分析体系;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动态数据库。还有研究者认为,要形成政治引领大格局;构建新媒体、融媒体多维矩阵平台;落实协调联动机制等制度化建设;构建多元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模式[26]

(五)无党派人士及其政治参与

进入21世纪以后,无党派人士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无党派人士及其政治参与是理论界较为关注的议题。

其一,无党派人士的特点。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无党派人士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与西方国家议会中的无党无派人士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的无党派人士具有五大优良传统:一是自觉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诤友;二是“为民主而奋斗”;三是拥护社会主义;四是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五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27]。有研究者分析新时代无党派人士队伍的现状和主要特点,认为其人员梯队合理、政治素质良好、积极参政议政、社会贡献显著。

其二,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特点。学者认为,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过程中具有所联系群众不固定性、利益诉求表达不确定性、制度性政治参与非组织化等特点。学者提出要把提高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着力点,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重选拔安排、轻作用发挥的问题[6]

(六)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发展与主要经验

这是一个研究起点较高的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仍有不少研究者持续关注这一领域,有相关论文29篇。对欧美同学会历史的研究正在成为新热点。

其一,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经验。有学者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认为这一举措在短时间内使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觉悟、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快速提高,树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权[28]。有学者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相关政策,指出中共对知识分子的认识经历从“依靠力量”到“基本力量”再到“根本力量”的发展过程,政策主要体现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历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完善过程。有学者认为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正确认识知识分子是做好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的基础和关键[29]

其二,留学及归国人员的相关政策。有学者认为鼓励回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原则,但不同历史阶段留学归国政策经历了从 “争取回国”到“保障回国”、从强调“回国服务”到“回国服务”与“为国服务”并举、从“要求回国”到“来去自由”、从“改善待遇”到“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的演变历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极大诚意和高度重视[30]

其三,欧美同学会的发展历史。欧美同学会研究是一个正在兴起的领域。有学者探讨了欧美同学会建立发展的历史及其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和影响[31]。有研究者认为,欧美同学会在五四运动中积极发表救国主张,利用“国际优势”争取欧美国家对华友好人士的支持,抵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一个交谊性、专业性的社会团体发展为一个有鲜明国家利益观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爱国团体[32]

三、结  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持续推进,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有所深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但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全文收录的成果来看,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其一,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现在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工作研究和政策研究方面,基礎理论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多。其二,同质性、重复性研究成果多,创新性、独创性研究成果少。其三,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的关注度不高。这与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研究、协商民主研究、新型政党制度研究、人民政协工作研究等相比有较大差距。其四,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内相关学科如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公共管理等方面学者对本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不高。本文认为,推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的高水平发展,应当大力加强高水平研究队伍建设,重视基础理论的学理研究,提升实证研究的质量,鼓励独创性、创新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佘双好,卢勇.***关于新时代知识分子重要论述探析[EB/OL].(2018-10-19)[2019-01-10].http://www.zytzb.gov.cn/llyds/297076.jhtml.

[2]  中央统战部六局.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

[3]  齐卫平,柴奕.新时代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问题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24-32.

[4]  徐军.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基本问题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8(3):37-42.

[5]  宋俭.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范围、构成与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6):28-32.

[6]  宋俭.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145-151.

[7]  杨光.浅谈当代高校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特点[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3):12-14.

[8]  孙士国,亢晋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与政治引导[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5-8.

[9]  林华山.圈层统战: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理论视角与升级路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29-36.

[10]  徐行,于亚杰.论党外知识分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发挥[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2):28-32.

[11]  闫红果.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10-13.

[12]  王雁菊,朱丽蕊,刘勇,等.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及其优势地位的思考[J].学理论,2013(15):147-148.

[13]  薛晏.新阶段关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42-46.

[14]  杨素群.新形势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94-102.

[15]  陈玮,拉毛措,高永宏,等.青海省科研院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调查与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5(6):181-189.

[16]  张献生.新时代统一战线基本战略:巩固发展大统战工作格局[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4-13.

[17]  汪禹,吕戎.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87-89.

[18]  李晔,陈步伟.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20-22.

[19]  李小宁.新形势下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几个问题——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2-7.

[20]  海群.对留学归国人员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6):18-23.

[21]  李小宁.加强教育引导  努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工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6):5-10.

[22]  林华山.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6):76-82.

[23]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武汉地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和政治認同的调查与分析——以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调查为基础[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42-48.

[24]  张亚泽,胡智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特征与政治引领研究——基于陕西省部分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34-39.

[25]  潘娜娜,任成金.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领导科学,2018(20):23-25.

[26]  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中国矿业大学联合课题组,丁三青.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查[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10-17.

[27]  宋俭.论中国无党派人士的优良传统[J].中国统一战线,2015(2):35-35.

[28]  刘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44-53.

[29]  丁俊萍,江潮.改革开放四十年党对知识分子认识和政策的演进[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130-139.

[30]  张俊,莫岳云.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留学归国政策的历史演进[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5):60-69.

[31]  张世飞,方来武.欧美同学会的早期活动及与中共之关系纪略[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5):78-86.

[32]  马建标.理性的爱国者:五四时期欧美同学会的国家观念及政治参与[J].南京社会科学,2018(10):143-149.

编辑:龚静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