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严泉 张媛
摘要:整理30年来台湾社会有关一个中国原则的文献资料,研究台湾社会各界的国家认同问题,形成两岸在“一中原则”问题上的社会共识,在理论应用层面构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适用于两岸社会交流的通用话语体系,能够有效争取台湾民心,推动对台工作思维的发展,为***总书记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理念提供新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一中原则”;台湾认同;融合发展;两岸社会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 (2018) 05-0084-05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对话与政党交流的政治共识,其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前在两岸社会交流与融合发展方面,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尚未有系统性全面性研究。这成为台湾问题研究与两岸关系面临的重要理论创新问题。
一、台湾特性: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研究的路径思考
(一)关键问题: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的政治与文化认同
在“一中原则”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入手研究台湾学界、工商界、媒体与宗教文化界的国家认同问题,关键是要打破思维定式与旧有研究方法。例如,大陆学界以前依靠民调开展台湾社会研究的较多,开展学术调研与访谈研究的较少;缺乏对不同民调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对比分析,很少赴台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致使研究结论容易出现偏差。我们通常认为民调结果是反映台湾民眾“国家认同”的重要依据,但岛内民调存在“机构效应”。不仅不同机构作的民调结果大相径庭,而且不同的民调在问卷设计、抽样方法、涵盖范围上存在局限性,致使民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此外,现有研究重视台湾政治人物的国家认同问题,对社会民众的认同研究大多属于宏观性群体研究,对社会各界的微观层面认同研究并不多见。这就需要借鉴政治文化的理论与方法,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价值取向”等角度对国家认同问题进行全面阐述。同时,要将台湾地区政治文化放在中国政治文化的氛围中分析,具体分析其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特点;要对不同时期台湾社会各界的国家认同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异同点;要在近30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寻台湾社会国家认同问题的内在认知规律,更好地把握未来台湾社会民意波动的脉搏。因此,研究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的认同问题要从台湾社会的特定视角,改变过去过度依赖民调研究的思路。在研究路径的设计上应注重从历史学视角出发,以充实的史料为基础,整合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深入扎实地赴台开展实证研究。这是分析30年来台湾社会在“一中原则”认同问题上的实际状况的重要途径。
(二)重点难点: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认同的本土特性
30年来,台湾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知经历了从清晰到混乱的曲折过程,“一中原则”在岛内面临重大的理论挑战。主张“台独”的学者为论证“台独”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不顾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极力论证“台湾地位未定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存在。在民进党“执政”期间,绿营学者通过修改历史课纲,宣扬“台独”史观,严重歪曲了“一中原则”的史实,严重影响到“一中原则”的法理基础。虽然两岸同属中华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岸在1949年以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两岸之间存在不少差异。2016年5月,蔡英文进一步推行“柔性台独”,宣布新版课纲,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中国史篇幅也缩减为不到原来的一半。这种所谓的“教改”对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存续造成了一定冲击,危害了两岸文化原生性的联结。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高估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后果。“因为文化是深入社会肌理和民众生活的力量,不是短期政治操作就能轻易改变的。 ‘去中国化产生了一定的政治炒作效果,但并未影响到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主体地位,中华文化仍是指导人们日常行动的重要参照和价值规范。”[1]由此可见,在研读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认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要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本土特性,客观解读台湾社会对“一中原则”的认同程度。
(三)问题选择: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认同的认知基础
客观而论,在现有对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认知问题的一些研究中,常见针对违反“一中原则”政治事件的时政研究,而对30年来台湾社会认知形成的历史知之不多。这30年来台湾社会对“一中原则”的认知经历了较复杂的历史演变。从1987年两岸开放全面交流至今,台湾社会的国家认同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蒋经国时期、李登辉时期、陈水扁时期、马英九时期与蔡英文时期。在文献整理时要对不同时期的政治背景因素作出客观分析,介绍台湾学界、工商界、媒体与宗教文化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观点。同时要结合特定时期有关“一中原则”认同的重要事件,通过历史文献梳理,描述台湾社会各界对“一中原则”认知的具体表现,以史实叙述的方式呈现不同时期台湾社会对国家认同的真实面貌,还原历史真相。只有这样,才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科学梳理台湾社会在不同时期对“一中原则”认同的共同点,形成近30年来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的社会共识,为两岸社会融合理念提供有利论证,为大陆的对台政策提供新的学理支撑。
二、观点创新:“一中原则”的台湾社会共识与社会融合
(一)研究观点创新要具有系统性
系统地研究近30年来台湾社会“一中原则”的认知历程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与以往的台湾时政或政策研究不同。关注近30年来台湾社会各界在不同时期的认同焦点问题,可以使研究工作更有系统性与条理性。系统性研究能够为解决两岸社会文化交流中的一些症结性问题逐步创造条件,不断拓宽两岸关系发展道路。
(二)研究观点创新要具有全面性
对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可以将不同社会界别作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尽可能地全面研究台湾社会对“一中原则”问题的真实认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演变趋势。通过这种多维透视,增进两岸社会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认同并坚持“一中原则”上寻求双方的连接点,扩大彼此的共同点,增强相互的包容性,深化政治互信、加强良性互动,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进动力。
(三)研究观点创新要具有理论性
理论阐释上的主要创新之处应在于构建台湾社会对国家认同的多样化表述。这一研究发现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过去习惯于从大陆方面阐释台湾社会认同的单一理论视角,分别从不同方面总结台湾社会的认同立场,充分理解台湾学界对“一中原则”的认同立场是反“独”促统,台湾工商界对“一中原则”的认同立场是经济融合,台湾宗教文化界对“一中原则”的认同立场是中华文化,台湾媒体对“一中原则”的认同立场是两岸一家。这种创新性理论认知既符合台湾社会的真实情况,也表明过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台湾社会具有积极影响,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台湾社会民意基础。只有在中华文化的共同认同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两岸社会融合与心灵契合的重要目标。
(四)研究观点创新要具有对策性
台湾社会在“一中原则”认同问题上其实存在“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也就是说统、“独”认同都是少数,主体多数是不统、不“独”。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在过去20年(1992-2012)的调查发现,民众对两岸关系走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看法。比较多数的民众持“维持现状,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是‘统一的立场,这一比例持续在六成以上,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主张广义维持现状的民众仍占绝大多数,主张台湾“独立”与“两岸统一”的都是少数。这从台湾社会的角度来看,“不独”的民意诉求始终是占绝对多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在台湾社会是事实存在的[3]。只有对台湾社会认同基础进行全面与理性的认知,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设计与规划,强调台湾民众不是“一国两制”的旁观者,而是重要参与者;无论是统一前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基本框架的整体把握,还是未来统一谈判时的具体文件、法律起草,台湾民众都有关键话语权。诚如李义虎所言: “当前的两岸和平发展架构、未来的统一模式和国家现代化新模式,应由两岸共同来建构,不应当是某一方的责任和义务。”[4]
(五)研究观点创新要具有前瞻性
当前,台湾对大陆市场高度依赖,大量台商来陆投资,超过100万以上台湾同胞长住大陆,这些同胞成为要求台湾当局对大陆扩大交流的重要力量。另外,两岸已经签订23项交流与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已经为台湾同胞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台湾社会“两岸化”这一大趋势下,两岸社会必然继续增進互信、保持良性互动,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争取为两岸带来更多福祉。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
三、价值意义: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话语体系构建
两岸社会各界在交流交往中虽然在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等问题上不断取得共识,但由于两岸社会文化制度差异,很少进行换位思考式的分析研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障碍与误解。例如在学界,两岸学者所依据的理论各有侧重,大陆方面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台湾方面多从西方政治学等角度出发,双方形成“各自为政”“自说自话”的局面。两岸研究的偏政治化倾向,导致双方的政策宣示多于理论探讨,一些本该由学术讨论寻求政策建议的问题本身就成为争论的根源。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两岸社会交流通用话语体系。也就是说要让这一话语体系既可以被台湾社会所接受,也能够得到大陆党政机关与民众的认可。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创新话语体系,有效地争取台湾的民意与民心,推动对台工作思维的发展,促进对台研究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学术价值:为对台政策创新提供台湾的历史认知视角
1.为“九二共识”的对台政策提供台湾社会的认知基础。“九二共识”作为目前两岸通用的政治语言,其形成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就两岸社会共识问题而言,目前已有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大陆社会视角观察当代台湾社会转型,鲜有大陆学者从台湾角度去研究30年来“一中原则”在台湾社会各界中的认知演变。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30年来台湾学界围绕“一中原则”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一中”问题与两岸关系等研究领域,内容包括统“独”问题、省籍矛盾、一中“宪法”、两岸交流、大陆对台政策、“一国两制”等,其中既有宏观研究,也有个案研究。台湾学界提出的“两岸统合论”等主张中合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这些事实迫切需要我们从研究主题、研究机构、学术刊物、代表人物、研究特色、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完整梳理,从学术史的角度完成对台湾学界30年来“一中原则”认知的变化轨迹的学理分析。研究台湾社会在“一中原则”上的历史认知进程,完全可以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人民的历史选择。
2.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对台新主张提供台湾地区的学理依据。***总书记多次表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将“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5]。30年来,台湾社会对“一中原则”的历史认知,就是台湾同胞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理性认知。从学理层面表明两岸在客观上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增强对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一事实的理解。
(二)应用价值:为台湾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台湾的理论认知视角
1.将台湾地区的理论见解融入“一国两制”的台湾实践。未来两岸实现统一需要结合台湾的实际情况。“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已成为学界共识。重视对台湾社会有关“一中原则”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家统一的理论论述、两岸社会文化融合主张、中华文化认同见解等。这既可以丰富“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内容,也能加强对岛内政治发展规律的了解,为未来的制度创新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支撑,将一个中国原则落实于具体事务之中,构建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此外,充分考虑、吸收台湾地区的理论成果可以体现“一国两制”所具有的包容性,也是对台湾岛内多元声音最大程度的尊重。
2.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总书记强调,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國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因此,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祖国大陆综合实力的提升,但也要兼顾台湾社会的民意走向。由于过去我们过多地关注某一特定时期台湾社会的民意波动,未能系统性地研究30年来台湾社会认同的特点,特别是关于“一中原则”认同的变化规律。这种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陆决策部门对台湾社会民情民意的客观认知。集中研究与两岸关系密切的台湾社会各界的认同问题,能为中央对台决策提供扎实的研究参考,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三)社会意义:为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提供台湾的民意认知视角
“自台湾开始实施民主选举体制后,两岸的统一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分久必合,分合之间不再由政治精英说了算,台湾民众成为两岸统一大业的重要参与者。基于这个新的形势,大陆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目的是厚植国家统一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6]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发展,大陆方面认识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经历的过程。针对两岸存在的社会差异,***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体现了大陆方面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显示出大陆方面对当前两岸存在的社会差异有清晰、准确的把握。***总书记指出: “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7]这传达出大陆方面愿尽最大努力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持造福两岸同胞的政策举措,努力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秉持这一理念,强调“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重视台湾社会各界在“一中原则”上的态度立场,可以从台湾基层社会的角度,客观评述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与走向,为做好台湾民众的工作提供民意基础资料。从原则立场来说,一个中国原则不强调两岸未来的制度安排,也不突出统一后两岸的权力分配问题,它只是在法理上确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等客观现实,没有任何一方强加给另一方的问题。通过研究台湾社会30年来的“一中原则”认同问题,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凝聚政治共识,增强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王鹤亭.和平发展与统一进程中的两岸文化整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81-86.
[2] 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网,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态度分布图[EB/OL]. (2013-06-12)[2018-08-31].http: //esc. nccu. edu. tw/modules/tinyd2/content/TaiwanChineseID. htm.
[3] 邵宗海,“一国两制”在台湾存在发展空间的探讨——对1991 2008年台湾社会“一国两制”民调的解读[J].台湾研究集刊,2014 (4):18-24.
[4] 李义虎,“一国两制”台湾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9.
[5] ***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6-03-06 (1).
[6] 李秘,***国家统一思想初探[J].台海研究,2016 (2):10-18.
[7] ***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N].人民日报,2014-09-27 (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