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医“五辨”思维在眼病诊治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8

叶金连 ,尹莲花,杨小婷,郑 彦*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眼是人体五脏六腑的缩影[1]。“望而知之谓之神”,中医四诊中望诊位居四诊之首,而目诊属于望诊的一部分。望目能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状况,“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望目能获得更全面的辨证资料。对目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探索,提出目诊可以察病机、辨五脏、诊六经、察预后等。五辨思维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在全国规范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正式提出的,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建立和强化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2]。五辨思维运用于眼病诊治,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1 眼是五脏六腑的缩影

眼位于头部正前方,属“清窍”之一,主司视觉,是人体五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脉与脏腑相连。眼由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组成,眼球接受视觉信息,经视路传递形成视觉,眼附属器具有保护、容纳眼球及保证眼球转动等作用。五轮学说是中医目诊的经典学说之一,认为眼是由五脏六腑之精气及骨、筋、血、肉等组织之精气上注于目部而成,分析眼的生理、病理,通过观察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黄仁、晶珠、眼珠等眼部的一系列变化,能了解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八廓学说是目诊又一理论体系,该理论将眼睛分为八个方位,白睛在这八个方位上脉络的细微变化,都与人体脏腑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全息胚学说认为整个生物体是一个系统,眼即是一个全息胚,包含着人体全身各个部位的所有信息,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对应,眼的每个部位都是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承载人体全身的所有信号,阐发五轮八廓的科学性,强调眼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关,说明眼的整体观。五轮学说、八廓学说、全息胚学说均体现眼与全身五脏六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眼为五脏六腑的缩影。

在临床中,脏腑的病理变化可反应于眼;同理,眼所患疾病,亦会波及所属脏腑。因此,临床辨治眼病时要坚持整体观念的思维模式。

2 基于整体观念的五辨思维

中医眼病诊治亦要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诊察眼病,但由于眼的特殊结构与功能,以及与脏腑间的密切关系,注定了以望诊和问诊为主。人们对眼病的认识与探讨在不断进步,从最初仅关注于眼球的局部病变,到重视眼病与周围组织与器官以及五脏六腑的密切联系。眼科作为独立的专科,五轮与八廓理论作为一个独有的理论,是中医眼科诊断的方法之一,也奠定了眼科诊法的基础。虽然借助现代科技检测项目扩大了眼病诊治的手段,但仍存在“眼病治眼”、辨证不规范等中医思维的缺失。疾病的发生不仅与身体的局部病变有关,也与心理、社会、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在诊治疾病时应从整体出发,多方位、多渠道地把握疾病信息[3]。中医四诊收集信息存在差异,辨证存在不规范,或有时候无证可辨,使得中医诊疗效果不佳。李灿东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诊断的教学和科研,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树立中医诊疗的整体观、动态观,提出了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4]。

五辨思维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中医临床思维。“辨症”,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把握,结合现代科技检查手段扩大了中医症的外在表现;“辨证”,主要是辨疾病的病位和病性,以及证的轻重、缓急、兼夹、真假等情况;“辨病”,包含疾病有中西、因果、善恶、新久四个方面;“辨人”,辨人的个体差异;“辨机”,把握疾病先机,解决中医无证可辨的局面。“五辨”提高了中医诊断的准确性,从症、证、病的角度认识疾病,并根据人体个体差异、疾病的内在病机,综合把握和认识疾病。五辨思维建立和强化了正确的中医思维,对解决无证可辨的临床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3 五辨思维辨治眼病

在眼病中运用“五辨”思维,分析眼病的矛盾特点,了解眼病各个阶段的动态,掌握眼病的演变规律,把握眼病发展趋势,明确眼病内在机制。“五辨”思维运用于眼病诊治,可以为临床提供依据和思路。

3.1 辨症 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征信息。传统眼科辨症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眼部疾病以视物不清、目痛、目痒目涩、羞明、眵泪、翳膜及眼位改变等为主症。而症具有多维性、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裂隙灯、检眼镜、眼底照相、造影等检查项目以及对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相关的因素和各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可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多维度地整体综合把握症的来源,扩大中医眼病的外在表征诊治范畴[5]。在眼病辨症中除了辨视觉、辨目痛、辨目痒目涩、辨羞明、辨眵泪、辨翳膜外,还应结合现代科技检查手段对视盘、黄斑、视网膜血管及周边部视网膜的情况进行辨症。

3.2 辨证 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个阶段性的病理表现,辨证是对疾病状态的识别和判断[6]。在探讨证的问题,辨证论治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辨证分型,还应该要关注证的有无、轻重、缓急、主次、兼杂、演变、真假等方面问题,以保辨证结果的准确。

辨证是眼病诊断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治眼病的重要环节。眼病的辨证主要是对病位和病性的辨别,以及辨证的轻重、缓急、兼夹、真假等情况。证的轻重,要减少由患者主观意识去判定,如视物不清患者,需要判断症状严重程度以及用药后改善的程度,需要借助眼科的现代科技检查手段来评估,如视力表、眼底照相等;证的缓急,如眼珠刺痛,火毒壅盛兼气血瘀滞,证属火毒为证急,气滞血瘀为证缓,故急则治其标,应先予以清热解毒,随后再兼用活血化瘀之品;证的兼夹,证不是单一存在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如睑弦赤烂,多为脾胃虚弱兼夹湿热蕴积,脾虚导致湿热加重,湿热又加重脾胃虚弱。

3.3 辨病 病,是对疾病的演变规律和预后的一种把握,是对疾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病包含辨病之中西、因果、善恶、新久四个方面。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征表现和发展规律,准确地认识疾病,可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以提高疗效。眼病常见的有胞生痰核、花翳白陷、绿风内障、瞳神紧小、风热赤眼、络瘀暴盲、聚星障等。辨病主要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眼病进行鉴别。如胞生痰核与针眼,两种均发生在眼睑部;但胞生痰核压之不痛,不与睑皮肤粘连;而针眼则红肿焮痛,拒按,与睑皮肤粘连,且两者引起的病因病机也不同,故需予以鉴别。如花翳白陷与湿翳,花翳白陷多无外伤史,湿翳多外伤后引起;前者因风热外袭所致,后者由湿热毒邪侵袭所致;借助现代检查,前者病原检查可找到细菌,或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者病原检查涂片有菌丝,培养有真菌。如络瘀暴盲与消渴内障,前者指因眼底脉络瘀阻,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后者是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前者是脉络瘀阻,血溢络外,后者是阴虚血燥,脉络瘀阻;前者眼底可见视网膜火焰状出血、渗出,后者可见视网膜斑点状或大片出血、水肿、渗出、增生膜等。

3.4 辨人 中医治病强调因人制宜,不同人之间,存在着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比如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家庭教育等不同,发生疾病的特点也不同,治疗手段也有别。因此辨人应从性别、年龄、体质、习惯、体型差异5 个方面进行判断。三因制宜当贯穿于辨人的始终,如女子以肝血为主,男子以肾精为主,如视物昏花,女子多以肝血亏虚为主,男子多以肾精不足为主;如干眼证,年轻人多因用眼过度,病性证素多为阴虚,病位证素多为肝,老年患者病性证素多为阴亏,病位证素多为肝、肾等。

3.5 辨机 是对疾病的内在机制,即共性规律的认识。了解疾病形成的内在机制,把握疾病先机,是解决中医无证可辨,实现中医治未病的最终目的[7]。如针眼发病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眼部卫生不洁、喜食辛辣炙煿、脾胃虚弱等,且致病病机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不能单纯认为针眼即为火毒,一味予以清热解毒、耳尖放血等。这样不辨病机,则治疗难以取效。

综上所述,“五辨”是基于整体观念理论的指导下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中医的独特优势,可解决无证可辨以及促进辨证细化,避免陷入一病一证的误区,为眼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