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治疗腰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时间:2024-07-28

陈春丽

(惠安县中医院,福建惠安 362100)

腰肌筋膜炎(lumbar muscles fascitis,LMF)属中医学“腰痹”“腰腿痛”范畴,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为患者坐姿不当,或急性腰部肌肉扭挫伤长久未愈等原因,导致腰部软组织肿胀、渗出、纤维化改变,引起疼痛[1]。中医学认为本病常为感受风寒、居住潮湿之地或长期劳损或外伤等原因,致使气机、气血瘀滞运行不畅,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肌肉僵硬、酸痛等临床表现,本病常表现病情缠绵不愈,活动不利[2]。临床研究表明,LMF是由于肌筋膜激痛点(MTrPs)被激化形成活性MTrPs,从而起到致痛作用[3]。因此临床诊断与治疗LMF时通常把MTrPs作为关键点。当前,临床研究已证实通过毫火针针刺激痛点可获得较好止痛效果[4]。但临床亦发现,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其原因可能为腰部核心稳定肌受损而致腰椎不稳定,影响患者腰部功能。因此,本研究在毫火针治疗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技术,以期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LMF的诊断标准:①劳损、外伤或受凉史;②病情反复发作,长久未愈,劳累或阴雨天时加剧,休息或热敷后好转;③痛点相对固定,病情严重时可有广泛的肌肉酸痛和僵硬,一般脊柱两侧肌肉较紧张;④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⑤病史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0~60岁;③治疗前2周未口服止痛药物或激素类等影响疗效判断药物;④知情同意并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老年相关性疾病者;②合并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恶性肿瘤、结核及明显骨质疏松症者;③皮肤病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④试验中难以配合或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于福建省惠安县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LMF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男性别女年龄/岁病程/年对照组40182241.97±7.8219.01±8.63观察组40192142.12±8.3818.78±9.23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常规运动训练。

2.1.1.1 普通针刺治疗 ①体位:采取俯卧位;②穴位:腰夹脊穴、委中;③操作:穴位严格消毒,取1.5寸毫针,垂直进针1~1.2寸,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2.1.1.2 常规运动训练 进行腰背肌锻炼。①“飞燕式”锻炼:采取俯卧位,按顺序进行双下肢交替抬离床面、双下肢同时抬离床面等动作,每一动作均操作10次;②挺腹疗法:采取仰卧位,以头部及四肢做支持,将腹部挺起,每日做挺腹运动10次。以上操作均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2.1.2 观察组 采用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治疗。

2.1.2.1 毫火针治疗 ①体位:采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治疗区域。②筋膜激痛点定位:医者用右手指尖带指腹腰背部软组织,重点在腰背部核心肌肉,采用滑动检查的方法,分别检查浅层及深层肌肉等软组织,寻找出肌肉较紧张或具有疼痛的部位,此为高张力肌梭带。持续按压在肌梭内最硬的刺激点,会出现疼痛或牵涉痛,此点为MTrPs。③操作:患者俯卧位,并处于身体放松状态。对MTrPs点严格消毒,医者双手戴无菌手套,右手夹持毫火针,酒精灯放于操作台并点燃,将毫火针针尖烧至通红后立刻刺入MTrPs,并迅速取出。一般刺深0.8~1.2 cm。取针后碘酒消毒,输液贴贴敷,嘱患者当天局部不碰水。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2.1.2.2 悬吊运动技术 选择安静的治疗环境,操作:①在医者配合下,协助患者选择俯卧位,非弹力宽带悬吊上身,非弹力窄带悬吊下身,长红弹力宽带悬吊中间的腰部,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腹部,嘱患者配合一呼一吸,按顺序进行收腹提肛、微屈腰部、最后放松腰部等动作;②继续保持俯卧体位,上抬骨盆并保持动作,约30 s或以患者感觉疲劳为度;③配合患者采取侧卧位,伸直躯体,保持身体不接触床面,保持该动作约30 s或以患者感觉疲劳为度。以上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①治愈:腰背部无酸痛,腰部活动正常,无复发;②好转:腰背部轻微酸痛,腰部活动基本正常;③未愈:腰部酸痛及腰部活动均无明显改善。3个月回访,如有症状再发,纳入复发率统计。

2.2.2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McGill简化量表[6],评定患者疼痛,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

2.2.3 表面肌电检测 采用表面肌电(sEMG)测定多裂肌及竖脊肌肌肉的频域值(MPF值)。

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2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3.2 2组治疗前后McGill简化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McGill简化量表评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McGill简化量表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VAS评分7.29±0.93 2.53±0.811)7.32±1.26 1.76±0.181)2)组别对照组例数40观察组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11.22±2.63 4.13±1.121)11.15±2.62 2.03±0.821)2)PPI评分3.52±1.15 1.84±0.781)3.72±0.92 1.23±0.521)2)

3.3 2组治疗前后多裂肌、竖脊肌MPF比较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多裂肌、竖脊肌MPF比较(±s) Hz

表4 2组治疗前后多裂肌、竖脊肌MPF比较(±s) Hz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例数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多裂肌患侧143.11±2.26 132.32±2.831)143.23±2.15 126.66±2.311)2)健侧90.33±3.19 82.32±1.731)90.15±2.12 78.25±2.291)对照组40观察组40健侧125.99±2.21 123.11±2.62 126.32±1.51 121.16±1.50竖脊肌患侧98.12±2.73 86.65±1.721)97.45±2.25 81.41±1.751)2)

4 讨论

中医学将肌筋膜炎纳入“经筋痹”范畴,筋膜为病位所在,常因长期的腰部劳损、跌扑损伤致气血不通或气血痹阻,日久而致筋脉失养,诱发腰部疼痛[7]。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腰部肌肉、筋膜受损致微小的撕裂性损伤,肌纤维发生纤维化改变,其增多的纤维压迫局部的微血管以及末梢神经引起疼痛。相关研究也表明,阴雨天或寒冷季节可使腰部肌肉收缩、微循环缺血缺氧以及局部软组织水肿,导致局部纤维浆液渗出,从而产生无菌性炎症[8]。

腰肌筋膜炎疼痛的关键是由激痛点诱发[9],临床研究已证实通过毫火针针刺激痛点可起到较好的缓解疼痛效果[10-12],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火针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其温热效果可改善腰部软组织的微循环。但临床亦发现,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其原因可能为腰部核心稳定肌受损而致腰椎不稳定,影响患者腰部功能。因此,本研究在毫火针治疗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技术,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巩固疗效。

肌筋膜炎所致的慢性疼痛,会引起机体神经控制能力失调,患肌肌力减退,形成“弱链接”[13]。因此,有效激活失活的软组织,可缓解肌筋膜紧张度,提高肌力和耐力,对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悬吊运动技术对腰肌筋膜炎的可能机制在于通过有效激活腰部核心肌肉,提高腰部肌肉收缩力、改善腰部肌肉紧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肌肉力量、耐力,缓解肌肉疲劳,减少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率。McGill简化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疗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YU等[14]发现,明显激痛点存在的肌肉不耐劳,频域指标MPF可以用来反映肌肉的疲劳状况[15],因此通过选择该指标来证实本治疗方案是否能有效提高腰肌功能。2组治疗后患侧多裂肌、竖脊肌的频域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能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患者腰肌功能。

综上所述,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治疗腰肌筋膜炎突出中西医结合优势,通过该疗法能有效减轻激痛点炎症刺激,并提高腰肌功能,疗效肯定,且不易复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