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郭 芳 ,谢 瑜 ,衡先培 ,蓝元隆 ,邱 晨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是,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改变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结局,控糖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调脂、降压、降蛋白尿、改善内皮功能及降低炎症因子等综合治疗,因此,积极地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方案,对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辨证治疗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衡先培主任医师总结了众多的医学文献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发了丹瓜护脉口服液,由丹参、瓜蒌、赤芍、川芎、白僵蚕、郁金、薤白等组成,该方具有清润通络、痰瘀同治的作用。本研究采取丹瓜护脉口服液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痰瘀互结证患者65例,疗效满意,现整理报告如下。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① 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中 2 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3];② 糖尿病初诊年龄≥40岁。
1.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1992年制定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4]制定。痰湿证:① 胸闷脘痞;② 纳呆呕恶;③ 形体肥胖;④ 全身困倦;⑤ 头胀肢沉;⑥舌苔或厚或腻。具备2项即可诊断。血瘀证:① 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 口唇、舌暗或紫暗、瘀斑,舌下脉络紫、怒张;③ 肌肤甲错;④ 肢体麻木。具备1项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①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辨证标准;②筛选前至少6周未用过其他中药制剂。
1.3 排除标准 ① 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 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及其他急性并发症;③ 肿瘤、活动性炎症、免疫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患者;④ 妊娠、哺乳期妇女。
1.4 一般资料 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7月—2017年7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 56~74岁,平均年龄(62.35±7.75)岁,病程 3.2~10.6 a,平均病程(5.13±4.76) a;对照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4.22±6.18)岁,病程 2.5~11.8 a,平均病程(7.05±5.10)a。2组均无脱落病例。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4]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予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糖尿病健康教育。疗程24周。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瓜护脉口服液(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剂科生产,10 mL×6 支/盒,闽药制字:Z20150008)口服,每次2支,每日3次。疗程24周。
1.6 观察指标 ① 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DXC800型自动生化仪检测。②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日本京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及配套试剂测定。③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DXC800型自动生化仪检测,采用循环酶法;超敏C反应(hs-CRP):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DXC800型自动生化仪检测,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U):采用生化仪C16000监测,散射比浊法测定。④ 安全性指标: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1.7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的疗效评价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1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2 2 组治疗前后 FPG、HbA1C、HCY、MAU、hs-CRP变化比较 见表2。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FPG、HbA1C、HCY、MAU、hs-CRP 变化比较()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FPG、HbA1C、HCY、MAU、hs-CRP 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观察组n 65对照组HCY /(μmol/L)32.92±15.23 20.19±6.021)2)30.42±13.14 25.72±5.931)6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PG/(mmol/L)9.17±2.15 6.49±1.971)2)9.25±2.84 6.86±2.051)HbA1C/(%)8.31±1.58 6.76±1.741)2)8.59±1.97 6.92±1.781)MAU(mg/L)26.42±5.21 14.08±4.921)2)25.35±6.81 17.22±5.641)hs-CRP/(mg/L)13.32±6.17 8.21±4.701)2)13.78±5.09 9.62±4.341)
2.3 2组治疗前后 TC、TG、LDL-C、HDL-C变化比 较 见表3。
表 3 2 组治疗前后 TC、TG、LDL-C、HDL-C 变化比较()mmol/L
表 3 2 组治疗前后 TC、TG、LDL-C、HDL-C 变化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观察组n 65对照组LDL-C 2.14±0.97 2.11±1.10 2.25±1.65 2.20±1.13 6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 5.58±1.24 4.83±0.891)2)4.91±1.42 4.45±1.10 TG 2.69±0.74 1.82±0.761)2)2.57±0.84 2.33±0.67 HDL-C 1.13±0.1 1.09±0.6 1.18±0.4 1.14±0.3 0 5 0 2
2.4 不良反应情况 2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能、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
2型糖尿病治疗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血糖的控制,单纯的血糖管理并不能改变糖尿病血管事件的结局。 UKPDS、VADT、ADVANCE以及 ACCORD等研究显示:强化降糖能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获益,但是强化降糖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获益存在不确定性[6-9]。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动脉硬化等等,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0]。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紊乱、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才能降低死亡率,提高寿命[11-13]。
痰瘀互结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14],因此,衡先培主任独立研发了丹瓜护脉口服液,方中丹参、瓜蒌为君,二者配合清热祛邪又能护营阴,活血化痰,标本同治。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氧化等作用[15-16];而瓜蒌含有的油脂类、甾醇、氨基酸、蛋白质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肿瘤、降血糖和泻下等作用[17]。白僵蚕、郁金、赤芍、川芎合而为臣,共同作用可以增加活血化痰之力;薤白等辛通开痹之品为佐使。诸药共奏清润通络、痰瘀同治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瓜护脉口服液能够显著降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提示丹瓜护脉口服液可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糖。
前期临床基础研究显示:丹瓜护脉口服液能显著保护高糖环境中的血管内皮细胞,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获益,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炎症因子,降低高糖刺激内皮细胞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18-19]。本研究发现丹瓜护脉口服液具有多重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作用。糖尿病大血管主要表现为心、脑血管以及周围血管为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炎症反应,而HCY和hs-CRP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都可以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结合高血糖、高血脂一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瓜护脉口服液能够有效降低HCY、hs-CRP的水平,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强调血糖、血压的控制,很有可能忽略了血脂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但是高胆固醇血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20],尤其是LDL-C可以沉积在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均得到下降,表明丹瓜护脉口服液可以改善血脂毒性,延缓斑块的形成,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MAU不仅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的一个指标,而且也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1]。本研究中观察组MAU的改善说明丹瓜护脉口服液有一定的降低尿微量蛋白的作用。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说明丹瓜护脉口服液不但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而且用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丹瓜护脉口服液不仅可以调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其脂毒性,而且能够降低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进而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进展,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因心、脑、外周血管并发症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研究因时间及经费有限仅观察了实验室的指标,今后应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研究,观察丹瓜护脉口服液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颈部动脉内膜厚度以及对心血管功能、脑血管功能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寻找更多的治疗靶点及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