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肖 炜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儿科,云南 景洪 666100)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侵入非常容易导致肺炎。肺炎发生后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的风险明显上升[1]。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重症肺炎患儿并发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加重患儿病情,进一步损害患儿呼吸功能,还会造成机体严重缺氧,进一步加剧了患儿残疾和死亡风险。报道显示,小儿重症肺炎的病死率超过20%[2]。机械通气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性通气方法,常用与呼吸障碍、气流受限等呼吸系统疾病,以改善患者通气和缺氧症状。经鼻正压通气因其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幼的患儿,也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患儿的主要措施[3]。在本研究中,笔者报道了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2月间对40例重症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临床检查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⑵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热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⑶机体状况正常,无先天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⑴非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患儿;⑵二氧化碳分压(PaCO)2超过70mmHg的不适合早期CPAP患儿;⑶肺气肿、气胸患儿;⑷先天器质性病变患儿;⑸面部、口腔、食道等局部损伤患儿;⑹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将8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0.6~5岁,平均(2.1±0.84)岁,低氧血症呼吸衰竭26例、通气性呼吸衰竭14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0.3~4.5岁,平均年龄(1.9±0.92) 岁,低氧血症呼呼吸衰竭28例、通气性呼吸衰竭12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治疗的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免疫支持、雾化吸入、止咳化痰等[3]。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吸氧辅助治疗,参数设置为:氧流量5~8L/min、氧气浓度30%~50%。观察组实施早期经鼻CPAP治疗,使用CPAP给氧仪,参数设定氧流量7L/min、氧气浓度40%~60%、呼气末正压为2~6cmH2O。
三、观察指标 ⑴临床治疗有效率[4]。①显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呼吸衰竭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恢复稳定;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呼吸衰竭缓解明显;③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未缓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2组患儿肺部音、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24好后测定2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和血氧饱和度(SaO)2。⑷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5,P<0.05)。
三、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PaO2,PaCO2,pH和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2组患儿 PaO2,PaCO2,pH和SaO2均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四、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口干、腹胀各1例,排痰障碍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发生腹胀1例,排痰障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6,P>0.05)。
讨论小儿重症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外界感染、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等。小儿重症肺炎发病快、病情重,容易导致肺泡萎陷、肺不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及各类并发症。对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儿除了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化痰止咳等治疗外,还需对患儿实施给氧辅助支持[5]。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鼻导管给氧支持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儿缺氧情况,但有对患儿有一定的创伤,同时对呼吸功能却并没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持续正压通气(CPAP)作为一种新型辅助呼吸支持的治疗方法,不仅具有无创给氧的优势,同时能加温加湿,操作方便等特点。CPAP主要通过将持续的正压气流送入气道使萎陷、闭塞的肺泡重新疏通扩张,有效增加功能残气量,同时还能促使肺内液体及肺泡活性物质渗出减少[6],提高肺内气体容积,从而有利于增加氧合作用。另一方面CPAP能降低患儿气道阻力,增强肺顺应性[7],减少患儿所做的呼吸功,从而有效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提高通气/血流比值。王玉瑛等[8]研究发现,对于呼吸困难患者,CPAP不仅能有效缓解缺氧状态,而且对呼吸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次实验结果显示,CPAP能够大幅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水平,提示对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开展CPAP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可实现患儿症状快速改善,降低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程度,这与廖炀[9]等研究一致。同时,我们也发现在CPAP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例如口干、腹胀、排痰困难等,但症状都较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
表1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h)
表1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h)
组别观察组P值发绀消失时间34.78±6.72<0.05呼吸困难消失时间38.52±3.41<0.05对照组 41.23±8.56 47.11±6.42 t值 3.748 7.473例数40 40肺部images/BZ_59_998_391_1030_425.png音消失时间58.85±4.97 78.32±6.14 15.588<0.05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组别P值 <0.05对照组 72.13±8.11 t值 5.165例数40 PaO2 (mmHg)59.56±5.92 1.257>0.05 PaCO2 (mmHg)>0.05 57.27±9.25 0.396 pH 51.17±8.52 7.24±0.07 4.943 1.372<0.05 >0.05 SaO2(%)7.37±0.06 80.2±6.37 92.7±8.04 4.859 0.578 2.968<0.05 >0.05 <0.05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61.27±6.28 81.36±7.87 56.4±10.13 41.38±9.18 7.26±0.06 7.31±0.05 79.4±6.00 87.6±7.31images/BZ_59_886_811_905_867.pngimages/BZ_59_1344_812_1363_869.pngimages/BZ_59_1794_806_1813_862.png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开展早期经鼻CPAP辅助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