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四精神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时间:2024-07-28

刘玉珂 王萍

[摘 要]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爱国精神,它是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不变的精神底色,也是激勵青年不懈奋斗的精神号角。百年来,青年推动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在新时代,五四精神也与青年的基本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作为新时代青年追梦的支撑和导向,传承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新时代要同向同行,新时代青年也要在传承五四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追梦先锋,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关键词]  五四精神;传承;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D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0)02—0013—06

Inheritanc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Spiri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the Youth in the New Era

LIU Yu-ke,WANG Ping

(College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 The May Fourth Spirit is the patriotic spirit formed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t is not only the unchangeable spiritu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youth in modern times, but also the spiritual clarion which inspires the youth to struggle unremittingly.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the youth in promoting China's development fully reflects the permanent value of the May Fourth Spirit to transcend the times. In the new era, the May Fourth Spirit is also in harmony with the basic value of the youth as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s 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the young people to pursue their dreams in the new era, the inheritance of May Fourth Spiri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should go hand in hand in the new era. The youth of the new era should also be pioneers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constantly striv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Key words:  May Fourth movement spirit;inheritance;youth in the new era; core socialist values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既明确了担当历史大任的主体,又形成了推动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揭开了青年剧演历史的新篇章。关于五四运动,***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界定:“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2而关于五四精神,从罗家伦提出“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 [2],到周策纵提出“爱国运动、以批判的态度重新评估一切、思想界的自由发展” [3],再到马寅初提出“发扬五四的革命精神” [4]、曹锦清提出“五四的启蒙精神” [5],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新的阐释,并最终形成共识,即“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1]3。但是关于五四精神价值这一问题,学术界至今有着非常广泛的讨论,既有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其价值的,也有将五四精神作为一个整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相结合、与青年责任与担当相联结,从而确立其价值的。上述种种角度,基本上都将文章时间点立于当代,将叙述主体置于青年,将落脚点放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上。我们将视野贯穿整个百年历程,从青年身上透视五四精神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并在新时代的时间点上,把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相联系,凸显新时代青年的价值选择。

一 五四精神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 [6]五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谱源,它始终支撑着一代代青年投身民族革命和国家建设事业,支撑着他们冲过一道道难关,使其以独特的精神特质、精神动力和精神境界创造了中国奇迹。这正是五四精神恒久价值的最好证明。

(一)以五四精神为支撑的青年革命性、创造性、先锋性之特质始终未变

20世纪的中國饱受磨难,反抗列强行径、反抗封建思想成为当时中国青年革命的现实指向。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一批平均年龄仅30岁的青年紧紧抓住思想解放这一改变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以民主和科学为师,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建国后,中国青年仍旧以进步精神保持着革命的眼光,审视着外界,也审视着自身。42年前的大时代交替的弯弓之上,中国青年教师胡福明在一片思想混沌中发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惊世先声。42年后的今天,当社会价值观多元滥觞时,***总书记提出的“不要忘记了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7]的要求也在优秀共产党员的示范引领下成为社会共识。

1919年5月,《新青年》刊发了《马克思学说》《马克思学说批评》等文章,为青年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诸多流派中创造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药方。而假若没有他们的选择,后来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就是不可能存在的。由此可见,青年知识分子的创造性选择是中国之大幸。此后,尽管中国已经进入和平发展轨道,青年仍深刻表现了自身的进步性和创造性。1954年1月,我国成立了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这些突击青年在岗位上积极进行创造,为祖国的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成为青年探索科学、创新创造的主阵地。引领时代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目前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青年的爱国激情、科学精神与创新实践。

100年前,面对巴黎和会的屈辱,中国学生以自己的青春热血敢为天下先,率先在中国大地奏响了革命号角。伴随着学生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不断提升。六三运动之后,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以实际行动做到了“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后来,毛泽东这样评价青年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 [8]641时至今日,青年也承续了五四先辈敢为人先的魄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2018年评选的改革先锋中有两位80后,2020年疫情阻击战中,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1/3是90后、00后。这都充分证明了每一代青年都是心怀祖国的开拓者、先锋者。

(二)以五四精神为支撑的青年奋力追梦之动力源源不断

过去的中国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望不到尽头的黑暗充斥着曾经的天朝大国。当时,“谁也不像中国青年那样深刻而敏锐地体验到帝国主义的压迫,谁也不像中国青年那样尖锐而痛楚地感觉到必须和这种压迫作斗争。 ”[9]494于是,历史之灵性在逼近山河之势下选择了青年作为新希望。他们以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立志要在黑暗中烧开个窟窿。不久后,中国以为凭借二战中14万华工埋骨他乡的代价能够收回山东主权,然而国弱被欺,收回无望。但此时的中国青年有着更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国虽破,人犹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中国青年从此开始以满腔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投身于寻求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中去。最终,中国在他们的努力下站起 来了。

“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10]44。这是刚站起来的中国,也是富裕梦的起点。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离开校园,深入工厂,当时仅上海一个地方就有7万多的青年支援国家重点建设。 [11]432“把青春献给祖国工业化”成为新中国青年传承五四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青年又积极利用“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政策形势,走出体制,走向市场,成为“万元户”、“特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以自身的实干创新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为实现富裕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当中国高铁、中国超算、中国核电等一系列强国名片让世界聚焦时,“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成为强国梦的内在要求。从近年的《中国青年人口统计与发展报告》来看,青年始终是高学历就业人口的主体,其经济贡献率始终位于前列。但作为满怀爱国情感和实干激情、拥有高水平知识和技能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并不满足于名利,而是选择农村作为他们的新战场,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成为这批年轻人的目标。以选调生计划为渠道,高校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扶贫前线去成为新时期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接续进步传统的另一种表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青年选调生已逐渐成为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

(三)以五四精神为支撑的中国青年小我融入大我之境界长久如一

20世纪初,山河破败,历史选择了这代饱经磨难的青年来书写中国历史。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七言绝句。1911年,14岁的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此后,毛泽东在学文化的过程中建立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不断寻觅着救国救民之道。周恩来也不断在书本中立小我,在实践中为大我,为实现“济世穷、图破壁”的目标而努力。作为曾在五四时期领导学生运动的党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面对“呜呼,中国将亡矣”的断言时没有被影响,反而读书练小我,立志成大我,最终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了中国“平民革命的空前大业”。他们的人生经历就是五四精神的鲜活体现。

20世纪50年代,“用一切力量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这个计划,乃是我国人民、我国青年最神圣的任务” [12]2-3。面对明晰的一五规划,以雷锋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在劳动中淡化小我,凸显大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去。无论是在工厂、农场、勘探处,还是在边防、海防一线,这些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处都有“雷锋们”奋斗的身影,“劳动、学习、团结”成为他们奋斗的口号,当时青年们小我融入大我之境界可见一斑。正如胡耀邦所说:“为着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国青年已经掀起了巨大的劳动热潮和学习热潮,他们在国家建设的各个岗位,成为一支积极的突击力量。” [13]12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就是五四精神在这一时期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1984年,在“为重点建设献青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中,全国有100多万青年、7000多支青年突击队参加竞赛,他们以爱国为动力,以进步为目标,为祖国“六五”计划的实现贡献了青春力量。进入新世纪以后,又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计划”等途径,带着知识和技能来到西部和农村,把自己的人生和这些地方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高校也成为征兵主阵地,大学生入伍已占征兵比例的50%且仍在不断攀升。那些曾经在校园里安静学习的大学生转眼成为了保家为国的战士,这既是从“为小家”到“为大家”的转变,也是青年传承五四爱国精神、小我融入大我的现实证明。

二 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融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五四精神的详细注脚,与五四精神有着内在融通。

(一)从形成过程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五四精神为历史源头

对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一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回答,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仅仅24个字,代表的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會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14]324这一理论前提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更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历史前提的。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所以能够确立,离不开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离不开那其中形成的五四精神的支撑,离不开那其中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离不开那其中参与的青年主体的实践。因此,从时间维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五四精神支撑下的一切历史实践,它正是以五四精神为历史源头。

(二)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五四精神一脉相承

如前所述,五四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如今依旧闪耀着光芒,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 [15]3。从作用上看,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当代青年的价值指引,但从内容上看,二者并非一一对应,而是一脉相承。具言之,从国家层面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五四运动所要实现的目标;从社会层面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五四青年的理想与追求;从公民层面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五四青年的行为与品格。爱国精神支撑着一代代青年奋勇追梦,进步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劲头,民主与科学精神激励着他们一步步抛弃落后,并最终走入了新时代,才有了如今可以实现的价值目标。因此,从内容维度来看,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五四精神的拓展和当代表现,一脉相承是对二者关系的最好概括。

(三)从主体目标上看,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途同归

从主体上看,一方面五四精神发端于中国青年运动,百年来始终是激励中国青年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号角。另一方面,“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青年的价值观养成尤为重要。因而,青年就成为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指向主体。从目标上看,***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16]42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更是中国青年的梦。然而,面对极端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复杂的国内条件,要想实现这一梦想,青年就必须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力与才干,而这离不开五四精神的支撑。因此,从塑造主体和实现目标上看,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同途同归。

三 新时代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提到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为重点任务,这也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四精神绝不能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缺位,不能在新时代青年发展中滞后。

(一)新时代传承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同向同行

新时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前文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五四精神的拓展和当代表现。如果说五四精神从宏观上确立了青年的价值选择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微观上将青年的价值选择具体化、丰富化、时代化。五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体现,是时代精神的价值之源。因而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必须把五四精神传承好。但新时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绝不能仅着眼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八个字,而要在传承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价值观进行导向。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不仅仅是价值目标,更是实践规范,它能够在思想和行为上给予青年双重引导。如今,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新时代青年肩负着与以往不同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全新的社会挑战,他在进行人生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更要考虑到国家需要和时代指向,因而具有当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青年传承五四精神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有效帮助,使其能够在新时代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精神力量、磨练本领才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以新时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为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引中国人民生产与生活的理想、目标和准则,其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传播便捷、信息爆炸的新时代,青年群体面临着全面社会化的挑战,面向新时代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刻不容缓。基于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切联系,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需要在青年传承五四精神的实践中剖析新时代青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受众定位于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群体,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确定新时代价值观的话语传播形式,以青年乐于接受的话语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效果,实现其从理论认知到情感认同再到实践践行的转化。曾在五四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社团和学生联合会,现在在高校就经常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五四精神宣讲活动,这其实就是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一种体现。据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对象重点就要放在学生团体上,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突破时空限制,以微课、短漫、配音等形式吸引新时代青年群体。如今,抖音短视频作为受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喜爱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相结合正是因时之举。 [17]最重要的是,在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它与五四精神的联系讲清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与价值讲清楚,使新时代青年在传承五四精神的过程中自觉认同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地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总之,五四精神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当二者紧紧围绕目标互促互进、相辅相成地同向而行时,新时代青年才会有更大的能力和更高的觉悟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向前。

(二)新时代青年要在传承五四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追梦先锋

“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8],这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19]3这里所说的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那么,新时代青年如何应对际遇、完成使命?如何发挥先锋作用、获得时代荣光?在传承五四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追梦先锋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青年要常思不忘来时路。这一方面是要求其用正确眼光认知五四历史。青年回顾五四历史,不是为了找寻荣光,更不是为了回避当下困难,而是要在分析这段历史中重温先辈们的价值选择过程,追溯五四精神的强大能量,并将其转化为今昔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五四百年是一部追梦史,也是一部传承史,传承到新时代青年这里,以五四精神为内涵之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青年新的价值遵循。另一方面,要求青年置时代长河审视初心。从五四时期的革命新星到現代化建设初期的国之栋梁,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先锋,时代长河中呈现的是青年变化的角色,凸显的是青年不变的“为国建功”之初心。在新时代,青年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条件、政策,却也处在一个“众声喧哗、群体极化、矛盾多发且极易激化的巨大的网络新闻舆论场” [20]中,故而青年要常回首来时路,回想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不断在传承五四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找回初心,避免迷失,继续追梦。

其次,青年要坚定走好追梦路。一是青年要把握“追”的正确方向。青年兴则国兴,保证青年以正确信念奋力追梦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前提。因此,青年在追梦过程中必须坚持爱国主义传统,继承五四爱国精神,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为大,把国家指向作为自己追梦的方向,做到心有大国。二是树立“梦”的家国维度。“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这是革命时期的追梦青年写照。“‘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1]51,这是和平时期的追梦青年写照。不论什么时候,梦的维度始终都是有家有国,有大我有小我,新时代追梦人的姿态更要如此。新时代青年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到心有大我。三是夯实“行”的深度力道。新时代青年要在“沸腾的实际生活”中扎扎实实地学理论、练本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打好自己的政治底色,把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作为追梦的必由之路。而这也是传承五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最后,青年要砥砺前行向远路。青年要以五四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接续历史使命。五四至今的100年,在人的人生中看似很长,但放置于历史长河中却又很短。这100年蕴含了数代青年的正茂风华,却又占据中国发展历程的极少部分。长与短、多与少之间,既体现了一代代青年的前赴后继,同时也说明了征程没有穷期。现如今,即使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情况仍旧客观存在 [22],需要青年做的还有很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追梦的新时代青年必须坚持五四精神,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核心价值观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添一份力。此外,面向未来,青年还要以先锋姿态领跑民族复兴征程。毛泽东曾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 [8]565这里的“先锋”指的不是青年为谋一个地位高低、贡献大小争“先锋”,而是指民族危亡之际的挺身而出。如今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新时代青年要在追梦过程中起继续充当先锋军的角色,不断以青年之力影响全体国人,让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准则,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既有先锋军、主力军、生力军,也有后备军、常备军、同盟军。

[参 考 文 献]

[1]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N].每周评论,1919-05-26.

[3]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陈永明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6.

[4] 马寅初.纪念五四运动[J].语文学习,1959(4):2.

[5] 曹锦清.发扬“五四”的启蒙精神[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5(6):1-5.

[6] 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01).

[8]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 郑洸.中国青年政治运动六十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12] 胡耀邦.中国青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斗争的任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

[13] 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14]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 唐亚阳,黄蓉.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价值、矛盾与实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1-6.

[18]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9] ***.***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5(001).

[20] 刘果.新时代网络新闻舆论的时代特征与引导策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2):151-156.

[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2] 李松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1):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