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宜琪,王国强,朱洪波,陈兆永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普外科,江苏 222042)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已成为重要手术方式,其中经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更便于分离和观察较大腹股沟疝囊及其内容物,已在进入阴囊腹股沟疝手术中广泛应用。进入阴囊腹股沟疝在术中剥离创面大,术后血清肿发生率高,成为困扰外科医生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2 年1月我院进入阴囊腹股沟疝患者64 例临床资料,探讨对进入阴囊腹股沟疝行TAPP 术中放置细管负压引流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 进入阴囊腹股沟疝行TAPP 术患者64 例,其中术中未放置引流26 例为对照组,术中放置细管负压引流38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26 例,年龄49~77 岁,平均68.19±5.69 岁。观察组38 例,年龄48~78 岁,平均68.03±6.03 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术后随访时间6~12 个月。
1.2 方法 按照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分离出患侧肌耻骨孔,完全剥离疝囊。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观察组放置细管接负压。常规放置疝补片(巴德3D),三点法缝合固定补片,腹膜用3-0 微乔线连续缝合关闭。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区域积气,血清肿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47.2±3.7 min,长于对照组的44.2±3.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术后无手术区域积气及血清肿发生,对照组术后有18 例(69.2%)出现手术区域积气,12 例(46.2%)出现血清肿,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均未发生感染及疝复发。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4.4±0.1 d,对照组4.3±0.1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 天引流出30~55 mL 淡红色液体,第2 天引流出5~35 mL 淡红色液体,第3 天引流出0~10 mL 清亮液体,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创伤小,术后患者可以早期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住院时间短,但可能存在术后并发症[1]。血清肿和手术区域积气是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由渗出液或术中残存的二氧化碳气体积聚在空腔及手术形成的腔隙所致。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后早期血清肿发生率约35%。有报道CT 或B 超检查可检测到95%以上患者术后有血清肿,而3 个月后仅20%以下患者可检到血清肿[2]。血清肿临床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组织炎症甚至感染等[3-4],体积较小无不适的血清肿不需处理,体积较大且有疼痛不适症状的血清肿多需穿刺抽液,抽液后仍反复的血清肿需手术引流[5]。有学者认为无菌手术后感染多继发于血清肿或血肿,特别是深部迟发性感染[6]。导致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及手术区域积气的因素:(1)疝囊剥离创面较大,术后创面渗出较多;(2)术中采用过多电凝止血容易引起创面组织坏死渗出;(3)放置补片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增加渗出;(4)剥离疝囊过程中损伤小血管和淋巴管;(5)缝合腹膜后二氧化碳残存在疝缺损处及腹膜补片腹壁间形成间隙。本文观察组术后无手术区域积气和血清肿发生,其原因是放置负压引流管可有效吸出创面残存的二氧化碳及渗液,消除死腔,使腹膜、补片、腹壁紧密贴合,有效防止血清肿和无手术区域积气发生。本研究选择吸痰管剪细小侧孔作为负压吸引管,柔软而价廉。
放置和拔除负压引流管注意点:(1)充分游离肌耻骨孔后,在腔镜直视引导下,于髂前上棘内下约1.5 cm 处打引流孔,置入多侧孔引流管,呈外斜向内下放置,避免折弯卷曲,头端置于耻骨联合处。(2)调整补片合适位置,不作固定或以医用胶水点状固定,避开引流管,以免粘连在拔除引流管时造成补片移位。(3)连续缝合腹膜后,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球,腔镜直视下观察引流管效果,满意后关气腹,固定引流管。(4)待引流液减少至10 mL/24 h 以下拔出引流管,拔管动作轻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