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PMVM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连延华,刘 平,高 丽

(1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473000;2 宝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是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临床上对PSVT 治疗多采用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等方法,以标准Valsalva 动作(standard Valsalva maneuver,SVM)为主,可恢复窦性心律,但可能引起头晕、胸闷等症状发生[1]。研究表明,体位改良Valsalva 动作(posture-modified valsalva manoeuvre,PMVM)可有效调节PSVT 患者心功能,提高复律成功率[2]。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PSVT 患者103 例,探究PMVM 治疗PSVT的效果及其对心功能、右侧颈内静脉内径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PSVT 患者103 例,依据行Valsalva动作的体位不同分为标准组51 例和改良组52 例。标准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1 例;年龄31~63 岁,平均46.85±9.32 岁;病程2~10 h,平均5.76±1.32 h;收缩压97~150 mmHg,平均124.35±21.13 mmHg;改良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3 例;年龄34~65 岁,平均49.87±8.31 岁;病程2~10 h,平均5.84±1.41 h;收缩压97~150 mmHg,平均125.17±20.15 mmHg。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2019 ESC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管理指南》[3]中PSVT 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确诊;(2)心率150~250 次/min。排除标准:(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电复律者;(2)年龄>75 岁;(3)存在心力衰竭、气胸、下肢静脉血栓者;(4)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动作者;(5)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标准组:给予SVM 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上身抬高45°,手持10 mL 注射器进行吹气,达到40 mmHg 压力,坚持15 s,对患者行心电监护,评估复律状态。改良组:给予PMVM 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上身抬高45°,手持10 mL 注射器吹气,压力达到40 mmHg,维持15 s,然后立即平卧,抬高双腿45°,保持15 min,依据心电监护评估复律状态。

1.3 观察指标 (1)复律情况:包括1 次复律成功及累计复律成功。(2)心功能:采用Philips IU22 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3)右侧颈内静脉内径:采用西门子ACUSON S2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和左右径。(4)并发症:包括头晕、胸闷、心慌、耳鸣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行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复律情况比较 改良组1 次复律成功率21.15%(11/52),高于标准组的5.88%(3/51)(χ2=3.895 2,P=0.048 4),改良组累计复律成功率71.15%(37/52),高于标准组的50.98%(26/51)(χ2=4.411 3,P=0.035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DV、LV-ESV、LV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DV、LVEF 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改良组高于标准组;两组治疗后LVESV 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改良组低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颈内静脉内径比较 两组治疗前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左右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左右径均较治疗前增大,且改良组大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颈内静脉内径比较(mm)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标准组有5 例(9.80%)发生并发症,包括头晕2 例、胸闷1 例、心慌1 例、耳鸣1例;改良组有1 例(1.92%)出现头晕,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5 4,P=0.198 2)。

3 讨 论

PSVT 是由于存在房室结双路径或房室旁道引起折返,从而反复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作时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和休克[4]。PSVT 因心室舒缩功能异常,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功能指标异常[7]。临床上常用的SVM 可调控PSVT 患者心功能指标,但1 次复律成功的效果较不理想[5]。PMVM 可调节PSVT 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内径,促进心功能恢复[6]。

本研究发现,改良组1 次复律成功率、累计复律成功率高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V、LVEF 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改良组高于标准组;两组治疗后LV-ESV 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改良组低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左右径均较治疗前增大,且改良组大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表明PMVM 改善PSVT 患者心功能更明显,复律成功率更高,可恢复右侧颈内静脉内径。SVM 通过增加胸内压力,提升心肌耐受力,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促使恢复正常心律,但改善心功能效果不明显[7]。PMVM在SVM 基础上立即让患者平卧并抬高下肢45°,促使下肢血液回心,提高回心血量,改善心室收缩舒张及射血功能,提高颈静脉充盈度;PMVM 可提升胸腹内压力,刺激主动脉弓及颈动脉体压力感受器,有效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提高复律成功率[8-9]。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VM 和PMVM 治疗PSVT 均有较高的安全性,PMVM 不会增加头晕、胸闷等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终止PSVT 发作。

综上所述,PMVM 治疗PSVT 患者,通过提升回心血量,改善颈静脉充盈度,调节右侧颈内静脉内径水平,提高复律成功率,调控心功能指标,且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优于SVM,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但因研究样本量较少,致使结果缺乏严谨性,需增加样本量,改进并调整研究方案,并进行进一步探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