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p53-EGFP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A549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胡昌亮 尹志刚 俸婷婷 周英

摘 要:构建具有EGFP标签的抑癌基因p53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对肺癌细胞A549的影响。以质粒pcDNA3.1-p53为模板,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p53,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克隆至载体pcDNA3.1-EGFP上,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目的条带,双酶切以及测序验证。将克隆好的载体,利用脂质体法转染A54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同时用MTT法测不同时间段细胞OD值。结果表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扩增成功。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证实,成功构建了载体pcDNA3.1-EGFP-p53。转染A549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MTT法测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转染的A549细胞组所测得的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具有EGFP标签的抑癌基因p53表达载体pcDNA3.1-EGFP-p53构建成功,转染A549细胞后,对A549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为后续继续研究p53-MDM2 生物发光能量共振转移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EGFP;抑癌基因;p53;表达载体;A549细胞

中图分类号:Q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9)01-0001-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9.01.001

肿瘤被作为多基因疾病,如果控制细胞分化的基因发生缺陷或变异,就会导致生长调节的失控,加上一连串的变异,包括失去修补基因错误的功能以及逃离监控错误的机制,形成失去秩序的组织等[1],这些基因可为肿瘤基因,也可为肿瘤抑制基因。研究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肿瘤抑制基因是p53基因,超过50%的癌症发生与其相关[2],因其编码一种分子质量大约为53KDa的蛋白质而得名,在DNA转录、细胞生长和增殖以及许多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对抗组织增生,促进细胞凋亡,具有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或阻止细胞转化的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3]。

p53位于人体17号染色体上,包含了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序列长度大约为20 kb[4],它编码的p53蛋白含有393个氨基酸残基,即被1182 bp基因序列编码合成。张兆新等[5]利用EGFP荧光报告表达载体构建了BRET模型,从而筛选出抑制p53-MDM2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为治疗肿瘤寻找了可能。本文通过将p53抑癌基因克隆至含EGFP的荧光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上,并将其转染至肺癌细胞A549中,观察其是否荧光表达及其对A549细胞的影响,为后续研究p53-MDM2互作BRET(生物素发光能量共振转移)模型,筛选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粒、菌株和细胞

pcDNA3.1-p53、pcDNA3.1-EGFP质粒以及大肠杆菌Dh5α 均由本实验保存。肺癌细胞 A549购于中国昆明细胞库,细胞培养液为添加了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混合液以及1%谷氨酰胺的RPIM1640 培养基。

1.2 主要试剂

DNA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购自Takara公司;DNA胶回收试剂盒购自四川成都福际生物有限公司;质粒小提取试剂盒购于天根生物;去内毒素质粒中提试剂盒购自OMEGA;LipofectamineTM 3000转染试剂、Taq DNA聚合酶、dNTP购自Takara公司;RIPM1640培养基购自Gibico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主要仪器

PCR扩增仪、稳压电泳仪及电泳槽(美国 Bio-Rad公司);超低温高速离心机(Eppendoff 公司);CO2 培养箱(3111,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倒置荧光显微镜(徕卡);微波炉(美的);多功能酶标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Oy);超净工作台(SW-CJ-1FD,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等。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NCBI中p53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5’端分别添加Hind 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由上海英骏公司合成。

上游引物:5’-CCCAAGCTTATGGAGGAGCCGCAGTCAGAT

下游引物:5’-CGCGGATCCTCAGTCTGAGTCAGGCCCTTCTG 。

1.5 pcDNA3.1-EGFP-p53表达载体构建

获取目的基因:利用质粒小提取試剂盒对含pcDNA3.1-p53菌液进行质粒提取,以此质粒作为PCR扩增模板。扩增体系为:模板DNA(10 pg-30 ng)10 μM,上下游引物各2 μL,2×Phanta Max Master Mix 25 μL,ddH2O补至50 μL;反应程序:95℃预变性30 s;95℃变性15 s,63℃退火15 s,72℃延伸60 s,34次循环;72℃彻底延伸5 min,终止反应。

基因克隆:胶回收纯化PCR产物,用Takara快切酶进行双酶切,再次胶回,得到最终连接所需目的基因产物,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cDNA3.1-EGFP上。按照以下体系进行连接反应:10×ligation buffer 2 μL,载体DNA 50 ng,目的基因p53(与载体DNA的摩尔比约为3),T4 DNA Ligase(350U/μL)1 μL,灭菌水补至20 μL,4℃过夜反应,取部分连接液进行转化。挑取单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菌落PCR和提取质粒双酶切验证,得到阳性克隆菌液送至上海英骏公司进行测序。

1.6 利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EGFP-p53质粒转染A549细胞

采用LipofectamineTM 3000法转染真核细胞A549,该方法避免了后续细胞培养需要更换无血清培养基。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转染前用胰酶消化细胞,用适量完全培养基按2.5×105个细胞/孔的密度平铺于6孔板,置于含有5%CO237℃的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待细胞至70%~90%汇合度时转染。将6孔板分为三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cDNA3.1-EGFP)、实验组(含目的基因pcDNA3.1-EGFP-p53质粒)。转染完成后24 h开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荧光情况[6]。

1.7 MTT法检测pcDNA3.1-EGFP-p53质粒转染A549细胞12 h,24 h,36 h,48 h,60 h,72 h后的影响

(1)复苏培养A549细胞,保持细胞状态良好;(2)接种细胞5×104个/孔密度于24孔板中,每孔加入400 μL(设3个复孔),按上面的方法分为三个实验组,至70%~90%汇合度时转染;(3)参照LipofectamineTM 3000操作说明和要求进行转染实验;(4)分别在转染12 h,24 h,36 h,48 h,60 h,72 h后,每孔加入50 μLMTT溶液(5 mg/ml,即0.5%MTT),继续培养4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结晶体,弃掉上清液,加入400 μL DMSO溶液;(5)37℃摇床上缓慢摇10 min,待晶体溶解;(6)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孔分三个,分装到96孔板的小孔里,使用酶标仪,在490 nm 处检测吸光度[6]。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P <0.05 为差异显著,P<0.01 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p53基因的PCR扩增与鉴定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挑取的3个单菌落做菌落PCR均在约120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1182 bp)大小一致,初步说明目的基因已连接到目的载体上且转化成功。

2.2 重组载体pcDNA3.1-EGFP-p53的双酶切鉴定

经过双酶切表明,出现1182 bp和超过2000 bp(载体大小为6119 bp)两条条带,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一致,进一步表明此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将阳性质粒送公司测序后经NCBI BLAST后,结果为目的片段。

2.3 质粒pcDNA3.1-EGFP和质粒pcDNA3.1-EGFP-p53转染A549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不同时间段观察结果

转染后,能清晰的观察到对照组有明显的绿色荧光产生,说明空载体转染成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绿色荧光相对较弱,通过观察荧光,检测p53基因是否成功转入A549细胞,还能观察到不同时间段p53對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在24 h开始出现微弱绿色荧光,可能由于转染时间较短造成。在36 h开始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其中48 h时达到了最强,后又逐渐变弱,由此可以说明目的质粒转染成功。

2.4 MTT法测pcDNA3.1-EGFP-p53转染A549细胞后不同时间段OD值变化

转染pcDNA3.1-EGFP-p53质粒的细胞株和对照组的OD值变化表明:获得性表达外源p53基因的A549细胞,从24 h开始,其生长速度明显低于转染含EGFP空载体对照组(P <0.01),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转染的空载体和含p53基因目的质粒从24 h开始检测起,均与空白细胞组呈显著性差异(P <0.01)。

3 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以肺癌细胞A549作为研究对象,成功构建具有EGFP标签的抑癌基因p53表达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在转染pcDNA3.1-EGFP和pcDNA3.1-EGFP-p53的A549细胞中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但由于构建的目的载体中抑癌基因p53位于EGFP上游,所以pcDNA3.1-EGFP-p53的荧光比pcDNA3.1-EGFP的荧光弱。通过MTT法测得不同时间段p53对肺癌细胞A549的影响(P <0.01),与对照组相比,初步说明p53对A549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寻找激活p53小分子化合物构建p53-MDM2互作BRET模型奠定了基础。

p53与EGFP融合表达,作为目前荧光报告基因研究的热点[7],可以通过荧光观察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无需损伤细胞即可研究细胞内事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应用最多的发光蛋白,510 nm处左右自行发射绿色荧光,无需辅助因子和底物,适于基因转录动力学研究和高通量筛选,尤其适用于基因转移的定性研究。绿色荧光的激发波长为蓝光波长,因此可用蓝光波长激发绿色荧光,观察其表达情况。

癌症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活水平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困扰了人们多年的生物学和医学难题[8]。研究发现,p53作为控制保护细胞恶性转移主要通路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抑制或阻止细胞增殖和转化、维持基因组稳定的功能;mdm2 是 p53 的主要调节因子,其表达产物 MDM2 蛋白可与 p53蛋白结合而抑制 p53 的正常生物学功能,从而诱导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以研究p53-MDM2作为癌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胡纯琦[1]、李翔[9]等课题组利用此靶点进行了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其主要使用的是荧光偏振作用筛选。本课题为了更好寻找抑制p53-MDM2结合的小分子试剂,提出了构建p53-MDM2互作的BRET模型[10-14],其中p53-EGFP融合表达是关键一步,为后续高效筛选小分子化合物提供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胡纯琦.p53-MDM2结合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活性评价[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 李洪斌.Slug对P53-MDM2系统的调控作用[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1.

[3] 王 炎,李 琦,范忠泽,等.丹参酮ⅡA介导p38MAPK信号转导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124-129.

[4] Vogelstein B,Lane D,Levine A J.Surfing the p53 network[J].Nature,2000,408(6810):307-310.

[5] 张兆新.p53-mdm2相互作用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6] 宝梅英.在A549细胞中重组表达具有EGFP标签的抑癌因子LKB1及对细胞生长和p53蛋白水平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7] 郭学双.含双荧光报告基因的转基因载体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 De P M,Venneri M A,Roca C,et al.Targeting exogenous genes to tumor angiogenesis by transplant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J].Nature Medicine,2016,9(6):789-795.

[9] 李 翔.1.p53-MDM2/MDMX相互作用抑制劑的设计、合成与表征2.新型糖基化多肽的合成、表征及抗体制备[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7.

[10] Hübner G M,Larsen J N,Guerra B,et al.Evidence for aggregation of protein kinase CK2 in the cell:a novel strategy for studying CK2 holoenzyme interaction by BRET 2[J].Molecular & Cellular Biochemistry,2014,397(1-2):285.

[11] 郭晓令,余榕捷,钟佳萍,等.荧光互补与光能量共振转移检测B类G蛋白偶联受体PAC1二聚化[J].中国细胞生物报,2012,34(10):1023-1029.

[12] 杜 辉,白 波,陈 京.BRET技术在G蛋白偶联受体与β-arrestins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0):1140-1143.

[13] 李雅林,白 波,陈 京.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25(12):1077-1082.

[14] Le N C H,Gel M,Zhu Y,et al.Real-time,continuous detection of maltose using 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RET)on a microfluidic system[J].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2014,62(20):177-1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