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雷 钰,陈国兰,苗笑笑,李剑飞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云南省遵循国家政策的要求,把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为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本文科学评估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找出差距和不足,分析优势和短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对推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2021 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为27 146.76 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的比例由2012 年的16.0 ∶42.9 ∶41.1 调整到了2021 年14.3 ∶35.3 ∶50.4,一、二产业分别下降1.7 个百分点和7.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22.6%。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7%,占GDP的近1/2,是拉动全省经济增加值的重要力量。云南省的林草工业从2016 年到2021 年共增加1 198 亿元,绿色能源不断发展壮大,绿色铝、绿色硅等绿色新材料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绿色能源装机超过9.5×107kW,发电量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环保食品的质量、品种数量和品牌形象在持续提升,环保产业的产业链也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云南省森林覆盖率由2012 年的47.06%提高到2022 年的55.04%,十年间提高了7.98 个百分点。森林面积为0.21 亿hm2,居全国第二,森林蓄积量从16.93 亿m3增加到21.44 亿m3。2021 年,云南省省控及以上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4.5%,水体质量良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优良率持续提高,跨境江河水质稳定达标,九大高原湖泊总体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016—2020 年九大高原湖泊中劣V 类湖泊数量从4 个降至1 个,水质监测的67 个湖泊、水库水质优良率为82.1%,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截至2021 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在98%以上。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土地利用状况也得到了改善,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了100%。共建自然保护区166 处,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的45.86%。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建立了保护小区(点)30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13 个、物种回归试验基地5 个,累计开展 120 多个极小种群野生动物拯救保护项目,云南省内85%的重要物种和90%的重点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全省有国际重要湿地4 处,省级重要湿地31 处。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的同时,城市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自然环境状况保持稳定。
云南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梁八柱”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1 年,完成森林资源管护任务0.22 亿hm2。同时,加强九大高原湖泊“两线三区”管控,实施“一湖一策”,落细“退、调、治、管”等相关举措。河(湖)长制相关举措落到实处。2021 年,云南省为了坚决控制最需要管控的岸线、河段和区域,提出了“18 项禁令”,目的是对产能严重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和环境风险突出的产业进行严格的管控,并且严防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向云南省转移。除此之外,云南省还加强了与越南、老挝、缅甸等邻国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了跨边境联合保护区域,持续推进云南省生态安全体系的完善和强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云南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排头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标国内先进省份,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任重道远[1-2]。
2016—2017 年,云南省绿色发展指数由第5 名(91.60)下跌至第10 名(80.85),直至2020 年才上升至第4 名(92.20)。云南省的生态资源丰富但发展欠缺,高质量发展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传统方式发展。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绿色发展指数得分不高、发展极不稳定,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
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冶炼和重化工业比重仍然很大,导致发展资源环境的代价过高。2021 年,云南省单位GDP 用水量高达59 m3·万元-1,而同期浙江省单位GDP 的用水量不足30 m3·万元-1。云南省焦炭消费量1 005.14 万t,比上年下降2.8%;天然气消费、电力消费分别增长9.8%和4.2%,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排名靠前的省市高出2 倍多。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低,安全监管不完善。2021 年,云南省SO2年均浓度、NO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9 μg·m-3和23 μg·m-3,远高于生态环境发展较好的福建省(SO2年均浓度6 μg·m-3、NO2年平均浓度9 μg·m-3),云南省NO2年平均浓度接近福建省的3 倍。云南省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99.95%,但同期上海市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面推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浙江省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为96%,说明云南省生态保护能力、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实际污染情况仍然严峻,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增污染物排放仍然较多,碳排放和污染物协同控制任务异常艰巨。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代价过高。
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植被的多样性,但是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的根基不够稳固,保持优良空气质量的难度依旧很大,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依旧存在很大问题。目前,很多生态系统和物种正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演替过程非常缓慢,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2021 年,云南省污染物排放密度处于全国下游,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或以下水平。土壤状况不容乐观,各地区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的数量云南省排名倒数第3,同时全省矿区废弃地多达8 595 处(座),土地损毁面积高达41 538.12 hm2。云南省是全国4 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省份之一,因此如何对污染土壤进行安全利用和修复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同时,云南有4 060 km的边境线,有25 个国家一二类口岸,面临较强的外来物种入侵、口岸疫情疫病传入风险,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压力较大。
2012—2021 年,云南省流域Ⅰ~Ⅲ类水水质总体稳中向好,但Ⅳ、Ⅴ类水和劣Ⅴ类水的水质状况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2021 年,云南省省控断面中,341 个断面水质优良(Ⅲ类标准及以上)占比仅为87.7%,劣Ⅴ类水体占6.7%;而长江流域的断面水质优良比早在2017 年就已达到89.6%,说明云南省目前水环境质量和水质质量问题突出。虽然湖泊和水库的水质优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九大高原湖泊中,水质质量不够稳定,水质的波动变化异常明显,劣Ⅴ类水质的湖泊不在少数,过度排放、不合理开发导致污染,水生态环境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尽管集中式供水系统的自来水水源地水质优良,但仍有一些水源地的水质没有达到标准,与居民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期的云南城市污水处理率仅达到95.9%,污水和生活废物等污染的治理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下水平。
云南省是我国生态产品最为优质丰富、生产条件最佳、输出水平最高的省份。要在维护天蓝、水清、山绿的基础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巨大的效益,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领域形成云南特色和全国示范。
1)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在生态资源信息普查基础上,加快建立云南省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机制,将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基础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规划、评估、政策、项目。2)完善生态产品运营开发机制。继续以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为引领,进一步利用云南省拥有的山、水、林、气等独特资源,通过将生态产品与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加快农业、工业、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往生态方向发展的速度。将生态产品价值融入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加快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建立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探索生态资产产权转让、租赁、抵押、出售,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推动各类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包括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相关的补偿与赔偿制度,让绿水青山的保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未来一段时期,省内的污染防治将以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打响污染防治升级版攻坚战,不断提高污染防治的深度和广度[3]。在治理思路上,要将减排降碳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坚持从源头、系统和整体3 个层面实现治理,使减排降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量,持之以恒地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改造,并加快农业生态化、有机化、设施化发展,促进源头治理的转变。云南省还需强调前端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通过减少污染源头,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治理重点要从单一的污染治理重心,如蓝天、碧水、净土等,向山水林田湖草等各个生态领域协同治理转变,以在关键领域和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治理领域由常规污染物治理拓展到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由解决环境问题和治理常规污染物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防控环境风险等问题,采取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和稳定性[4]。
1)推进“绿色能源牌”战略。云南省已有的能源结构能够让云南省的能源低碳化率先实现,应不断优化能源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和使用效率,发展高效可再生能源,在绿色能源开发上实施全面统筹,以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快速发展。2)加快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统筹、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低碳交通体系构建、能源供应和消费方式创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减污降碳固碳能力提高及绿色城市建设水平提高,推动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5]。3)积极培育绿色消费。鼓励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提倡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办公、绿色饮食、把保护环境融入日常生活中。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水平仍需不断提高。同时,云南省需要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为目标,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因此,必须妥善处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云南省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从而使云南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排头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