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宁琼华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利用外资办公室,云南宣威 655400)
马铃薯俗称土豆,云南省宣威市及其周边地区称为洋芋。马铃薯集蔬菜和粮食作物的优点于一身,被誉为“地下苹果”“第二面包”“蔬菜之王”。马铃薯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四季皆可种植,是一种高产稳产、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宣威市马铃薯生产优势独特,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有助于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国从马铃薯大国向马铃薯强国迈进增添力量。
宣威市紧抓国家农业战略发展机遇,落实各种惠农政策,积极发挥西南马铃薯主产区核心产地的作用,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将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
宣威市的区位、人文、物候等都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1)宣威市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区域内杭瑞高速、威宣高速、贵昆铁路、326 国道等贯穿全境,使得宣威市可更便捷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滇东城市经济圈。2)宣威人对马铃薯感情深厚,当地所产马铃薯品质良好。3)宣威市多年平均气温13.4 ℃,平均日照时间2 018.5 h,年均降水量986 mm,具有光照充足,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降水集中的气候特点。宣威市山地较平缓,小盆地、湖盆较多。地表土壤80%以上为含沙红壤,疏松透气,富含矿物质。耕地面积184 666 hm2,经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良地目标基本实现。
宣威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6 万hm2,总产量125 万t,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折粮后产量的30%以上,综合产值15亿元。
宣威市属马铃薯西南主产区的核心产地,种植面积占全国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1%,占云南省的8%;产量为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1.3%,云南省的9.5%[1]。种植结构方面,宣威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占粮食比重是云南省平均水平的近2 倍,全国平均水平的6 倍;马铃薯产量占粮食比重是云南省平均水平的2 倍多,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2-3]。
宣威市常年种植马铃薯,其中小春薯6 667 hm2、大春薯46 667 hm2、秋薯6 667 hm2。一般海拔1 900 m以下地区,以种植小春薯为主;海拔1 900~2 100 m地区多种植大春薯和秋薯;海拔2 100 m 以上地区只种植大春薯。
宣威市29个乡(镇、街道)均种植马铃薯,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以板桥镇为中心的西南片区、以龙潭镇为中心的西北片区、以龙场镇为中心的东北片区。由于种植马铃薯的成本逐渐增加,加上中药材、果蔬种植的兴起,宣威市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体有所缩减,但单位面积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马铃薯总产量呈小幅增长态势。
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长期合作,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宣薯2 号、宣薯4 号~8 号、云薯801等十余个马铃薯优良新品种。其中宣薯2 号于2013 年被原农业部纳入全国主推品种,宣薯6 号于2019 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纳入云南省主推品种。
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先后引进了325 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完成评价保存种质资源100 多个,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铃薯品种单一的状况。如今可选择的种薯品种非常丰富,不仅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轮作,还可以根据需求适时调整种植品种,实现“小春、大春、晚秋”马铃薯“三季串换”种植,保证良种基本全覆盖。
2016 年,宣威市被原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当时已建成的宣威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研发中心,占地13.3 hm2,拥有10 000 m2先进马铃薯“雾培法”脱毒种薯生产系统,具有年产组培苗500万株、优质脱毒原原种3 000万粒的产能。宣威市有原种核心基地73.3 hm2,一级种生产核心基地666.7 hm2,良种扩繁基地4 000 hm2,经三级扩繁后,年产脱毒种薯10 万t。宣威市由此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种薯生产基地,并在2019 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繁基地县”。
宣威市实施马铃薯“保、育、繁、推”一体化运营,产品销往周边县市、省份,提升了周边地区的马铃薯良种率及产值。宣威市还在板桥镇西边村、宛水街道马房冲、格宜镇白泥村等高海拔区域建立了10个核心马铃薯种薯基地,宣威市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种薯基地面积增至2 000 hm2。
2022 年3 月,宣威市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进驻宣威市现代农业种业园,其可提供的品种多达2 000种,并规划第一期建成20 hm2的马铃薯原原种雾化栽培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可具备年产2 亿粒优质微型薯的能力,产值可达8 000 万元,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微型薯种业基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宣威市小春薯、秋薯种植一般采用单作,大春薯种植则以与玉米间作为主。后来,这种种植方式逐渐被更便于机械化作业的连片单作取代。20世纪80年代后,宣威市不断改进种植方法和种植技术,从无垄平种、大垄单行到高垄双行、平播后起垄不断升级;地膜使用从无膜栽种到覆膜种植、侧膜覆盖集雨不断创新;还采用了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药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及无人机飞防等单项或多项先进技术,显著提高了产量和产值。
1)云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宣威试验站宝山镇百亩综合示范区选用宣薯2 号,采用马铃薯侧膜覆盖集雨抗旱栽培技术、马铃薯“双减”栽培集成技术进行马铃薯栽培生产,平均667 m2产量在2 700 kg,比高垄双行增产20%以上,比常规种植增产30%以上。2)板桥街道、格宜镇、乐丰乡133.3 hm2马铃薯双减集成研究示范区,应用“抗病抗逆品种+小型机械化+侧膜覆盖+腐殖酸专用肥+晚疫病绿色防控”集成技术,2021 年马铃薯667 m2产量达2 658.35 kg,比对照组增产9.5%~13.3%,增效(利润增长率)11.0%~15.8%。3)板桥镇永安村千亩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使用药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全程机械化种收、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667 m2产量最高为5 067 kg,2022 年667 m2产量为4 068 kg。通过马铃薯基地、种植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宣威市良种良法普及率超过80%。
宣威市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和改进生产技术,克服了春季少雨、夏秋降雨集中等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通过选育抗病毒种薯和三季串换种植,极大地降低了普遍存在的晚疫病对马铃薯种植生产的不利影响,以马铃薯种业工程助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宣威市马铃薯生产模式基本是家庭为主的种植模式。随着马铃薯种植成本的逐渐增加,实际收益增长很少,导致以家庭为单位的马铃薯小规模种植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涌现出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了“公司+农户”“中心+基地+大户”“项目+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及“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
1)宣威市一级种薯扩繁基地主要采用“中心+基地+大户”的生产模式。具体为由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提供脱毒种薯给种植大户,大户在海拔2 150 m的龙场镇勺姑村长冲海子万亩基地连片种植进行扩繁。生产过程中,严格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收购种薯、统一调配种薯到其他乡镇进行扩繁。2)“项目+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在于推进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农户跟进、强化基地繁育,是一种在二、三级种薯扩繁工作中常见的生产模式。3)“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也初显成效,2022 年宝山镇乐红村采取该模式,种植特色马铃薯品种转心乌66.7 hm2,产值达500万元。
随着国家扶持重心逐渐向新兴行业转移,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好传统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行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而大多数县级以下地区创新能力不足,为了实现创新,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与更高级别、更高层次的机构交流合作。
在以往长期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宣威市于2021年7月7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签订了宣威市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协议,并于2022年与两所合作在宣威市、会泽县、富源县、沾益区、马龙区建立抗病优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 个,占地面积33.3 hm2,辐射推广范围800 hm2。除此之外,在9 个县市开展多个项目联合试验。
宣威市在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蕾博士团队的合作中,开展微型薯生产内源激素调控应用研究,通过增施茉莉酸,突破了夏季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结薯少甚至不结薯的技术难题。
2022 年,云贵地区5 个县市(宣威市、丽江市、毕节市、安顺市、昭通市)试验站联合建立西南抗旱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5 个,占地面积26.7 hm2,辐射推广范围800 hm2。5 个示范基地还联合开展了“侧膜集雨抗旱+化学除草+无人机飞防+小型机械”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试验等项目,共同助力云贵地区农业发展。
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采用雾培法进行脱毒种薯生产,生产效率是传统生产方式的8~10 倍。通过增施茉莉酸,结薯率再增25.9%,生产优势更明显。
一般使用脱毒良种比使用普通种每667 m2产量可增加30%~50%,大薯率提高30%。而目前全国脱毒种薯覆盖率不足30%,与发达马铃薯主产国家脱毒种薯覆盖率90%的水平,还有较大的距离[4]。
宣威市脱毒种薯对周边及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已起到初步的辐射带动作用。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驻宣威市,其目标是紧盯国际市场,以种薯基地为跳板,锚定东南亚市场从而走向国际市场。随着云南省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深入建设全面进行,宣威市脱毒种薯势必会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
近年来,宣威市以马铃薯种业工程助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探索出品种优良化、基地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管理精细化和宣威土豆品牌标准“四化一品”生产模式,马铃薯综合产值稳步提升。目前,种薯基地基本实现起垄覆膜、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分级采收及无人机飞防等全程机械化作业,药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备实施精细管理。种薯基地连片规模种植,全程机械化种收、精细化管理,势必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学习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方式。
宣威市马铃薯口碑良好,相同品种相同烹饪方法,宣威市出产的马铃薯比其他地区的马铃薯口味更佳。宣威市先后注册了“宣威土豆”“宣威脱毒种薯”商标,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分级、统一包装、统一检疫检验。2016 年,“宣威土豆”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宣威土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发放专用标志超过1亿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
在种业工程助推下,宣威市引进、培育了以云南云淀淀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马铃薯40 万t 以上,并成立了马铃薯营销协会,组建了占地33 000 m2的宣威市马铃薯批发配送中心。近年来,“宣威土豆”“宣威脱毒种薯”在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上集中亮相,且备受青睐。宣威市生产的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多个东南亚国家。宣威市马铃薯产业基本形成保、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通过对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生产的浅析,可以获得如下一些启示。1)马铃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普通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马铃薯生产必须走由新型经营主体领导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之路。2)国家政策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明显。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扩繁基地、试验站、示范基地等的建设无一不是用足用活政策,获得了国家、省财政的大力支持。3)创新是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宣威市马铃薯生产的过程中,育种、种植技术的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都是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情加以改进和创造而实现的。4)广泛深入合作是创新、壮大的捷径。没有与更高层次机构的广泛合作,宣威市马铃薯生产不可能取得现有的成绩,也不会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