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路径

时间:2024-07-28

宋思燕,苏绍豪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 530000)

第三产业是带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林业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基础产业形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第三产业已成为林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支撑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林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有林场改革后,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提供生态公益服务,因此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不砍树也致富”,逐步成为各国有林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1 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以下简称高峰林场)创建于1953年3月,是13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国有林场之一[1]。高峰林场场部位于南宁市,在职人员2 578 人:按文化程度分,研究生66 人(含博士研究生1 人)、本科633 人、大专477 人、中专及以下1 402 人;按职称分,高级54 人(含正高2 人)、中级401 人、初级266 人、其他1 857 人。高峰林场经营面积10 万hm2,林地分布在广西12 个市、49 个县(市、区),森林蓄积量700万m3,森林覆盖率达87%。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峰林场形成了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产工业为支柱、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被誉为国有林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等。2022 年,高峰林场资产总额128 亿元,总产值46.06亿元,总收入19.5亿元。

2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构成

依托丰富的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高峰林场实施“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1)自筹资金建设了六塘工业集中区,引入合作伙伴建设了高峰活动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高峰城-大型智慧物流仓储中心等一大批土地开发项目。2)2016年,高峰林场投资13 亿元建设了广西高峰森林公园,正式进军生态旅游业,2019 年开园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200 万人次。3)截至2022 年底,高峰林场下属全资、控股及参股的三产企业17家,其中全资企业5 家、控股企业1 家、参股企业11 家。经营范围已突破传统的林业第三产业范畴,涉及资产租赁、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林业技术服务和物业服务管理等领域。

2.2 产业收入

2020—2022 年,高峰林场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收入增长较快,2021 年同比增长42.24%,2022年同比增长122.41%。但也要看到,虽然第三产业收入逐年增加,但占全场总收入的比重依然偏小,2020年和2021 年的第三产业收入在全场总收入的占比在10%以内,2022年最高也仅为13.79%(见表1)。

表1 2020—2022年高峰林场第三产业经营收入情况

在第三产业收入构成中,房地产租售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次是土地租赁及合作项目收入,这2 项收入在第三产业总收入中占比86.63%;物业服务管理、生态旅游、金融服务、林业技术服务等收入占比均在10%以内,其中林业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最小,仅为1.30%(见表2)。

表2 2022年高峰林场第三产业经营收入来源构成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业态结构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

1)从收入来源看,高峰林场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房地产租售和土地租赁属于资源型业态,收入排在第3 位的物业服务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业态,而生态旅游、金融服务、林业技术服务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业态所占比重过小。2)各产业业态的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林场全资和控股三产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林场指定范围,依赖林场扶持、行政化管理等脱离市场的行为特征较为明显。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全部为林场职工住宅小区,林业设计公司业务主要来源于场属各营林单位。这导致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不够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有待激发,经营效益也不够理想。2022年,林场5家全资三产企业收入5 100多万元,但利润仅91万元。

3.2 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紧缺,产业管理水平低

目前,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除少部分外聘人员外,大部分为林场从营林生产各部门调配的职工,属于传统的林业技术管理人员,其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难以满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第三产业发展中急需的土地开发利用、房地产开发、旅游管理、金融管理和碳汇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型人才比较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林场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涉及门类多、范围广,管理职能分散在各部门,如生态旅游归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管理、土地开发归产业科管理、土地租赁归国有资产租赁管理办公室管理、房产租售归小区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管理等。政出多门导致管理比较粗放,未能从全局高度对第三产业发展进行指导,难以从整体上制定统一的规划和发展政策。

3.3 生态旅游设施建设不足,营收能力差

虽然高峰林场把生态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进行打造,投入巨资建设高峰森林公园,公园开园运营以来也吸引了一定客流,但是由于起步晚等,园区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配套程度不高。从总体上看,林场生态旅游的主题形象塑造不够,特色品牌产品尚未形成,在旅游营销、服务接待、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22 年,林场生态旅游收入仅700 多万元,远低于国内知名森林公园的平均水平。

3.4 项目规划受限,创新能力不足

林场依托土地资源,引入投资者合作建设和储备了一批第三产业项目,如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中心、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等,这些项目建成后,林场将通过获得物业面积和经营分成等方式,极大地增加经济收入。但由于林场大部分土地性质为林业用地,且不在南宁市国土空间规划之内,土地变性难度大,项目用地指标难以落实,造成项目无法报建,至今已有10多个项目被迫搁置甚至终止。

4 提升路径

4.1 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提升市场竞争力

1)根据林场第一、二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南宁市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林场应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思路,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子规划,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总体统筹,着力优化产业规划布局。2)林场应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调整支柱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碳汇开发、土地综合开发等高附加值产业,并以此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3]。

4.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产业管理

林场应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和林场改革发展急需的企业管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森林旅游、投融资、法律及碳汇等方面的人才;通过参加行业培训、开展内部交流等方式,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对相关部门职责进行梳理和调整,明确其中一个部门统筹第三产业发展,杜绝多头管理和各自为政现象,提高产业发展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管理粗放、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林场应完善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全面预算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林场要转变监管职能,逐步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推动各企业强化市场主体地位[4]。通过制定经营考核目标,构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用工和分配机制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企业大力扩展对外业务,增加经营收入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4.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品牌

全力建设高峰林场森林休闲旅游带,按照《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概念性规划》的要求,以高峰森林公园为中心整合森林旅游资源,重点对南宁市北面的银岭、平甫、长客、六里、界牌及延河等6 个营林分场的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林相改造、新建森林绿道等措施,打造集“竹文化、隐逸文化、垂钓文化、木艺文化、美食文化、游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环城森林生态旅游带,构造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北翼联动格局。

启动高峰森林公园中远期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高峰阁、无边游泳池、广西森林博物馆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和餐饮配套,实现“吃住行游”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感。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底蕴,将景区游玩与文化知识传播、美学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结合起来,推出“红色党建+绿色生态”“研学+科普教育”“花艺茶艺+美学修养”“清心养生+沉浸式游玩”等模式,提升公园的吸引力。

4.4 寻求多方支持,开发特色物流仓储产业

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对接沟通汇报,争取广西、南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解决项目用地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问题,并在用地补偿、土地办证、土地开发等方面争取更大的支持。继续扩大对外合作,将第三产业招商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通过制作招商手册、参加展会等形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利用合作方的优势解决项目遇到的相关问题,争取好项目和新项目[5]。

抓住南宁市加快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高峰林场林地资源丰富和靠近城区的优势,全力发展商贸和仓储物流产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的方式,重点在六里分场新建广西民营经济创业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为集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园区。同时,在南宁市周边进行点状仓储物流项目开发,重点推进高峰城-大型物流仓储产业园、百花岭农贸市场等项目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5 结语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有林场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打造特色第三产业典型。针对高峰林场面对的产业业态结构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紧缺,产业管理水平低;生态旅游设施建设不足,营收能力差及三产项目规划受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立足林场实际,提升整体运营能力,从规划建设、人才引进、外部支持和特色产业建设等方面实现第三产业的提质增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