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丘陵山区果园通用升降作业平台研制与试验

时间:2024-07-28

丁小兵,李亚丽,刘良豪,曹中华,王圆明,湛小梅*

(1.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329;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第一大国,2020 年果园面积达1 264.63 万hm2,水果产量达27 400 万t,较2019 年分别增长3.01%、4.71%[1]。重庆市水果产业发展较快,2020 年全市果园面积为34.78 万hm2,其中柑橘22.36 万hm2;2020 年水果产量514.8 万t,其中柑橘产量319.9 万t[2]。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新鲜果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强烈。如何更好地丰富群众的“果盘子”,成为一门重要的课题。

水果种植是高成本、大用工产业,其生产成本连年上涨。以柑橘为例,2020 年重庆生产成本达3 841.95元/667 m2,其中人工成本1 724.73元/667 m2[3],占总成本的44.9%,耗费了大量物质和人工成本。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水果种植效益较低,农民积极性不高;用工量大导致生产季节农业工人严重缺乏,难以扩大规模。机械化是提高果园种植收益、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果农种植积极性、守护好人民群众“果盘子”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农业机械底盘

现有的农业机械底盘大多为传统的机械式底盘,传动可靠、制造容易,但机械零件复杂笨重,一般不能进行无级调速。而静液压驱动底盘实现了轻量化,可无级变速减少顿挫,变速范围更大,转向更加轻盈,安全性和舒适性更高[4]。如今,全液压底盘驱动方案已在植保机械、收获机械上得到大范围应用[5],但在其他机械上应用不多,本研究探索全液压底盘用于果园管理机。

1.2 果园多功能管理平台

20 世纪初期,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高空升降作业车,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系列产品[6-9]。我国果园作业平台研究起步较晚,进展也比较缓慢。2000 年国产电动升降平台研制成功[10],标志着我国特色林果业机械装备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多功能升降管理平台新产品大量涌现,但目前欧美管理平台只适宜大规模果园,日韩产品售价较高;国产果园管理作业平台还存在着噪声大、人机结合性较差、功能单一、机具操作笨重等缺点,且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1-12]。

2 丘陵果园果树种植模式

为探明丘陵山区果园种植特点及几何参数,作者走访了重庆市内多个果园,得出以下参数:重庆市标准化果园一般依山而建,并根据地形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宜机化改造,如陡坡改缓坡或梯田。平地或缓坡地带2~3行或20 m宽开50 cm深沟排水,主要作物种植模式如下。柑橘种植行株距大多为5 m×3 m,也有4 m×3 m,树高一般控制在2~3 m,成年树树冠直径为2.5~2.8 m。葡萄一般根据架势定,行株距为3 m×2 m,高度一般控制在1.8 m。枇杷常规行株距为4 m×3 m,如要机械化,行株距为5 m×3 m,高度一般控制在2~2.5 m。梨机械化种植行株距大多为5 m×3 m,也有4 m×3 m,树高一般控制在2.5~3 m,成年树树冠直径为3~4 m。

3 果园通用升降作业平台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3.1 结构组成

升降平台由液压底盘系统、升降调平系统、操作平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液压底盘系统主要搭载动力、电瓶、液压控制元件和履带行走轮系等,负责提供整机动力传输和自行走功能。升降调平系统主要由上中下三层框架、剪叉升降臂、调平油缸、升降油缸、启动总开关和油门开关等组成,负责平台前后、左右的平衡调节及升降调节。操作平台系统由固定平台、伸缩平台、电动液压缸、操控台等组成,主要负责操控平台实现多种功能,以及货物的装卸功能。其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图1 果园升降作业平台总体布局

3.2 工作原理

发动机带动双联齿轮泵把液压油箱的液压油输送入液压马达,驱动底盘行走机构行走,行走方向由电磁换向阀控制,行走速度由液压马达流量控制(见图2)。

图2 果园升降平台液压控制原理

3.3 基本参数确定

丘陵山区宜机化柑橘、琵琶、梨等果园的种植行株距一般为5 m×3 m,也有4 m×3 m。根据丘陵山区宜机化果园种植地形条件及作业需求,升降平台初步确定采用全液压底盘、液压剪叉式升降结构,横向纵向均可调平。

其主要参数为:配套动力12 kW,配80 mm 油缸和304 齿轮泵;整机宽度1.8 m 左右;额定载荷1 t;升降高度≥1.5 m;行走速度0~0.3 m·s-1;调平角度横向≤12°,纵向≤13°;离地间隙≥140 mm;履带宽度230 mm;轨距1.57 m。

4 关键部件设计

4.1 液压底盘设计

液压底盘(见图3)由动力传输部分和行走系统组成。动力传输部分包括动力、冷凝器、水箱、燃油箱、液压油箱、齿轮泵、马达、液压阀、电磁阀、阀座、油管等部件,行走系统则包含行走底盘大架、履带张紧机构、轮系、履带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柴油机带动齿轮泵将液压箱中的液压油泵入主阀座,再通过安装在主阀座上的2 组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油流入对应侧的驱动马达,最后驱动马达运转,并通过与其相连的驱动轮驱动履带,完成前进、后退、转向。

图3 液压底盘结构

动力选用常柴EV80 双缸水冷柴油机,其标定功率12 kW,标定转速3 000 r·min-1,最大扭矩43 N·m。齿轮泵选用CBWL-F310/F310,公称排量10 mL·r-1,额定压力16 MPa,最高转速3 000 r·min-1。电磁换向阀选用4WE6G-6X/CD12,驱动马达选用BMV-800-W9TDPD。行走系统(见图4)选用人字履带E230×72×58,其轮系由12齿驱动轮、Ф200导向轮、2个Ф150支重轮、2 对Ф40 托轮、2 组Ф150 悬浮轮组成,履带的张紧通过调节丝杠完成。

图4 行走系统结构

4.2 升降机构设计

升降机构为2级剪叉结构(见图5),由升降油缸、平衡阀、电磁阀、阀座、升降剪刀臂、升降底座、升降框架、转轴、滑动轴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齿轮泵泵出高压油,通过主阀座进入分流阀座,再通过分流阀座上的2 组电磁换向阀流入单向平衡阀,最后流入2 个油缸,油缸杆伸长,推动2 级剪叉伸展,平台上升;换向阀动作,液压油经平衡阀、换向阀回流到液压油箱,油缸杆缩回,剪叉折叠,平台下降。

图5 剪叉式升降机构

其中,电磁换向阀选用4WE6G-6X/ED24,单向平衡阀选用5160B,油缸选用HSG80/45-900-CA。HSG80/45-900-CA 油缸是工程用液压油缸,缸内径80 mm,活塞杆外径45 mm,行程900 mm,摆尾型。

4.3 调平机构设计

调平机构由行走底盘大架、底盘上框架、油缸、平衡阀、电磁阀、阀座等组成(见图6)。其左右调平工作原理为:齿轮泵泵出高压油,通过主阀座进入分流阀座,再通过分流阀座1 上的电磁换向阀流入横向控制双向平衡阀,最后流入对应侧的2 个油缸,油缸杆伸出,平台左侧或右侧上升。换向阀动作,液压油通过平衡阀、换向阀回流到液压油箱,油缸杆回缩,平台下降。前后调平工作原理为:齿轮泵泵出的高压油,通过主阀座进入分流阀座,再通过分流阀座2 上的电磁换向阀流入纵向控制双向平衡阀,最后流入对应侧的油缸,油缸杆伸出,平台前部或后部上升。换向阀动作,液压油通过平衡阀、换向阀回流到液压油箱,油缸杆回缩,平台下降。

图6 调平机构

其中左右、前后调平的电磁换向阀均选用4WE6G-6X/ED24,双向平衡阀均选用25160B,左右调平油缸选用HSG50/28-120-CA,前后调平油缸选用HSG63/35-150-CA。

5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5.1 行走底盘下层分析

从整体模型中提取出行走底盘下层模型,进行格式转化并导入ANSYS 进行分析。对CAD 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模型平滑处使用六面体网格,在连接处和模型受力复杂处使用高阶四面体网。划分后的网格单元数为102 209,节点数为244 225。根据行走底盘上层框架在整车模型中的位置及实际受力情况,在顶部两根梁上施加10 MPa的压力,在梁下方施加约束。

仿真分析结果如图7、图8所示,最大变形出现在上部与其他部件的连接位置,为0.014 mm;最大应力为9.9 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设计可靠。

图7 行走底盘下层变形图

图8 行走底盘下层应力云图

5.2 行走底盘上层分析

将行走底盘上层结构进行格式转化并导出到ANSYS 中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三维模型的具体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后共有40 049个单元,102 085个节点。根据行走底盘上层框架在整车模型中的位置和受力情况,对4 根梁上分别施加6 MPa 的压力,在梁下方施加约束。

仿真分析结果如下,最大变形量及具体位置如图9所示,为0.002 mm;最大应力大小及位置如图10所示,最大应力为1.78 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设计可靠。

图9 行走底盘上层变形图

图10 行走底盘上层应力图

5.3 底盘上层框架分析

将底盘上层结构格式转化后导出到ANSYS中进行仿真分析。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根据模型的具体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后共有130 881 个网格单元,606 326个节点。根据底盘上层框架在整车模型中的位置和受力分析,对4 根梁上分别施加载荷4 MPa的压力,在梁下方施加约束。

仿真分析结果如下,最大变形量及具体位置如图11 所示,为0.025 mm;最大应力及位置如图12 所示,为14.8 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设计安全。

图11 底盘上层框架变形图

图12 底盘上层框架应力图

5.4 折叠梁框架有限元分析

将折叠梁进行格式转化并导出到ANSYS中进行仿真分析。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后共有102 209 个网格单元,244 225 个节点。根据折叠梁在整车模型中的位置和受力分析,对4 根梁上分别施加5 MPa压力,在梁下方施加约束。

仿真分析结果如下,最大变形量及具体位置如图13 所示,为0.001 mm;最大应力及位置如图14 所示,为0.84 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设计安全。

图13 折叠梁变形云纹图

图14 折叠梁应力云纹图

6 多功能集成

平台设计成左右可伸缩的结构,2个电磁阀操控2个油缸,控制平台伸缩,实现装载面积的扩大和缩小,达到扩展作业范围的目的。

引进喷药装置和电动修枝剪,以发动机启动电池为动力,实现机载喷药,提高修剪续航能力。通过功能集成达到平台喷药、修剪、采摘和运输多种作业功能。

7 样机试验

样机试制后,分别在丘陵山区标准化柑橘园、枇杷园、梨园进行了喷药、修剪、运输、升降试验(见图15),可升降高度≥1.5 m、承载最大重量≥1 t,达到设计要求。升降功能使喷药位置和角度更精准、效果更好,使修剪更省力,调平功能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图15 平台试验

8 结论

1)研究的果园多功能升降作业平台可升降高度≥1.5 m、承载最大重量≥1 t,满足丘陵山区使用要求。

2)调平功能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升降功能提高了作业的便利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