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沙阳路沿线带状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时间:2024-07-28

程梦倩

(浙江华东林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带状绿地是沿城市道路、城墙、水系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其不仅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公园绿地与廊道绿地的功能,还是实现城市公园道路和绿色网络建设的基础[1]。带状绿地的早期功能以防护、美化为主,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带状绿地景观与功能的改造提升需求与日俱增。

与其他城市绿地相比,带状绿地与周边界面联系密切,开放性更强。形态上呈带状是带状绿地与其他绿地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生态廊道作用显著的重要原因。带状绿地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带状空间,合理设计种植节奏与种植模式,营造多类空间,充分发挥其城市绿廊的功能,满足生态与景观需求。

1 区域概况

上庄镇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部,镇域规划共有3条主要道路进入镇内科创组团,南北向为上庄路、永丰路,东西向为沙阳路,是海淀北部东西向的重要通道。沙阳路现状为四板三带,主路双向四车道;两侧绿带宽10~50 m,是上庄镇域四纵四横林荫绿色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两侧建设多,村庄、一般性产业等共占比43%;公园较少,多分布于居住区、村庄旁。道路两侧现有林地占比偏多,约占总面积的49.6%,其中平原林地占比20%,苗圃占比23.4%。道路两侧整体绿带不连续,植物丰富但杂乱不统一,同时道路界面植物统一性与基调性不明显,节奏变化单一,植物未呈现明显季相、特色景观,整体效果一般。

2 植物设计总体规划

设计以城市森林为基底,打造集古道文化展示、市民休闲游憩等于一体的风景廊道。从西至东,依据沙阳路现状及用地规划,可将道路分为郊野生态段、宜居休闲段、科创活力段,分别营造3 类特色森林景观——动物栖息森林、人行漫步森林、车行穿越森林。

3 设计思路

带状绿地具有清晰的线性特征,通常设置有景观单元,通过景观单元有规律、有节奏的重复,使其形成强烈鲜明的设计风格。在园林景观中,视觉的连续主要通过视觉景观的连续表现。参考城市道路绿化带植物配置及观赏距离,综合车行和人行2 种速度差别较大的情况,营造2种不同的绿带观赏模式。一般情况下,人行走速度相对于景观的行进速度在4~6 km·h-1,适于行人的植物景观变化为20~30 m;行车速度一般为60 km·h-1,可将适于车行视角的标准段长度设定在400 m内,以形成合理的节奏韵律[2]。

因沙阳路为城镇主路,且两侧存在较多居民区,绿带所承担的隔音作用尤为重要。绿带降噪效果受绿化带宽度、种植密度、地被覆盖度、植物配置等因素影响,为最大限度发挥绿带降噪效益,绿带内栽植模式如下:60%~70%以乔灌草复层种植,20%~30%疏林通透种植,10%开敞式种植,避免大面积草坪;以针阔混交林为主,保证四季隔音效果,针阔比为3∶7;“品”字形栽植,适度增加种植密度;树种组成以抗性强、分枝点低、叶量大的品种为主,加大生态效益[3]。

绿带承担生物栖息地、生物迁移通道、防风固沙、隔离等重要生态廊道功能,不同功能对应的绿化宽度不同。本区域绿带宽度不大于50 m,且人为干扰程度较大,主要承担防风固沙、鸟类迁徙、中小型哺乳动物栖息地功能。因此,在植物设计中,应适当增加植被品种与结构复杂性,郊野生态段密林的宽度不小于30 m,同时丰富林缘的灌草丛群落,以增加环境异质性。

4 品种选择

上庄镇地处浅山区,参考北京市西山浅山区典型植物群落特征,综合考虑生态性、连续性、景观性,选择生态效益好、适生于平原环境、观赏价值较高的乡土树种作为绿带植物(见表1)[4]。

表1 上庄镇沙阳路项目选用绿带植物种类

5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借用道路与周围建筑间的围合度概念,将绿带中的植物理解成建筑实体,道路两侧植被距离的不同,会形成大小各异的空间,围合度取决于视线距离(D)与植被实体高度(H)之比,围合度低的景观更为开阔,围合度高的景观较为宜人[5]。当视角(图1中以人物为顶点的虚线形成的角度)小于30°时,空间围合度较高;随视角增大,围合度降低。通过设计路侧行道树与组团的不同种植距离、密度,营造3 类特色森林,形成夹景、框景、开敞空间3 类景观效果,见图1。

图1 上庄镇沙阳路景观空间围合度示意图

5.1 动物栖息森林

动物栖息森林景观布局见图2,采用垂直复层种植,形成密林夹道。1)选择适宜动物栖息的群落搭配模式,提供丰富的群落类型,满足不同物种生境需求。2)作为森林廊道,增强各斑块之间连接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完善景观格局,维持森林景观的整体性。3)部分区域营造具有较强生态效益的植物群落,提高林地内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合理配置,增加食源、鸟嗜树种比例。4)两侧乔木间距5 m 左右,冠幅相交,空间围合,林下地被植物较高、多层,贴路栽植,灌木退后种植、局部贴路。5)选用白蜡、元宝枫、油松-胡枝子、绣线菊-狼尾草、委陵菜、二月兰、紫菀和旋覆花等典型植物。

图2 上庄镇沙阳路动物栖息森林景观布局图

5.2 人行漫步森林

人行漫步森林景观布局见图3,组团式种植为主,形成林荫遮道。1)多种不同类型斑块围合形成不同空间,景观类型多样,空间变化丰富。2)不同品种的植物营造季相、景观变化,突出季相色彩,强化观赏性。3)路侧乔木间距5~10 m,根据需求,林下灌木可贴路或退后5 m左右种植。4)选用元宝枫、国槐、杜仲-珍珠梅、紫丁香、金银木-萱草、石竹和麦冬等典型植物。

图3 上庄镇沙阳路人行漫步森林景观布局图

5.3 车行穿越森林

车行穿越森林景观布局见图4,疏林草地为主,整体简洁疏朗。1)南侧充分利用现有大树、补植同品种树种,北侧选取外形相对整齐高大的栾树形成景观骨架,凸显景观界面的统一性。2)复层栽植,南侧片林前的亚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长度的延长,形成连续景观;北侧水沟边直接栽植大乔木,以大乔木+林下灌木为主单层种植。3)高大乔木与现有杨树共同作为背景林,形成隔离林带。4)两侧距离道路留出10~15 m空间,10 m后再种大乔木,前景以地被为主,灌木少量。5)选用元宝枫、栾树、银杏、七叶树、流苏树、油松-海棠、山桃-天目琼花、紫薇-狼尾草、马蔺、金鸡菊和草坪等典型植物。

图4 上庄镇沙阳路车行穿越森林景观布局图

5.4 分车带

1)节奏变化。人眼车行视觉疲劳为5~10 min,为强化分车带景观节奏变化,至少保证2~3 km 为一个节奏变化。2)考虑行车安全及车行观山视线,道路中央分车带不种乔木,以小乔、灌木、地被为主;预留车行观山视廊,中央分车带植物高度不超过1.5 m;为保证相向车行安全,防止相向车行眩光,中央分车带植物不宜低于0.6 m。3)路侧分车带结合现有旱柳等行道树,选取树姿挺拔、冠大荫浓、特色突出的乡土乔木为主。

5.5 现有林提升

如图5 所示,现有林主要分为平原林地、苗圃、社区公园3 类,绿量充足但统一与协调性较差。采取统一基调与部分保留的方式进行提升。1)统一基调。新植西山浅山区中上层典型植被品种,补植现有数量多、长势好且有明显特色的中上层植被品种。2)部分保留。保留长势良好的现状植被,清除下层不连续灌木、长势较弱的植被,间伐刺槐、构树等先锋树种,间移过密的苗圃植被。

图5 上庄镇沙阳路现有林地示意图

造林及苗圃区域改造规划如图6 所示。保留现有杨树林与碧桃,梳理林前亚乔木,补植碧桃等亚乔木,确保数量及连续度,以突出春景;对现有自然式绿化,疏伐大乔,补植山桃、乌桕、狼尾草等中下层植物,确保形成自然生态的带状连续景观。

图6 上庄镇沙阳路造林及苗圃区域改造规划

公园区域改造规划如图7 所示。保留现有社区公园,临街出入口精细化设计,外侧补植两排大乔木,隔离内外;增加国槐等树种的种植比例,去除杂乱亚乔及篱状灌木,增加观赏植物品种,尤其要做好地被补植,突出夏秋特色景观。

图7 上庄镇沙阳路公园区域改造规划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带状绿地景观特征和植物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沙阳路沿线的带状绿地为例,结合景观设计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等理论,提出适宜当地的植物景观营造模式与要点,以期在达到景观互融效果、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提高绿带生态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