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彭 成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卓尼 747600)
全球变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和破坏。因此,构建全面、系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促进生态系统中各生态位之间的丰富繁荣,进而打造多样性、可持续性的森林生物保护空间,成为今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研究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高效保护与科学开发。
1)洮河林区地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迭部和合作等市(县)境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3 部分,其中核心区109 762 hm2、缓冲区67 434 hm2、试验区110 563 hm2。甘肃省洮河林区种质多样性特征明显。目前,洮河林区共有高等植物1 275 种,隶属110 科410 属,分别占我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数量的24.0%、11.2%和4.4%。其中,蕨类植物17 种,隶属7 科12 属;苔藓植物39 种,隶属19 科32 属;种子植物1 219 种,隶属84 科366 属,占甘肃省种子植物种数的31.5%。目前,洮河林区森林资源有林地100 660.48 hm2、疏林地961.28 hm2、灌木林104 254.65 hm2、无林地52 917.98 hm2。近年来,洮河林区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大力推进人工植树造林,加大混交林种植范围,加强核心区管控,实施退耕混林等措施,切实保障洮河林区不断落实森林防护责任。经全面保护,洮河林区目前营造人工林面积3 217.56 hm2、营造混交林3 917.90 hm2,建成系统化林区保护监测预警平台,使林区动植物多样性增加5%,有效改善了洮河林区生物多样性。
2)甘肃省洮河林区海拔为800~2 700 m,各类森林物种资源呈垂直分布特征。卓尼县、合作市等地海拔较低,森林资源多以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为主,大量的灌木丛、白桦林、山杨、油松等杂交生长。临潭县等海拔较高的区域内大量分布着被子植物、阔叶林植物,如落叶阔叶林、辽东油松林、常绿针叶林,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森林植物资源垂直分布特征。
3)甘肃省洮河林区动植物呈多样化特征。①目前,在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发现38 种哺乳动物,包括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喉貂。同时,洮河林区还有大量的野狼、野豹、豹猫、小飞鼠、复齿鼯鼠等动物。②洮河林区各类森林种质资源丰富,大量的油松、辽东枥、白桦林造就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库,连翘藜、荆条、沙棘、白杨草等使洮河林区的灌丛类植物成为重要的丛林植物。大量的常绿针叶林、阔叶杂木林,如冷杉林、云杉林、落叶松林、圆柏林、红桦林、白桦林、山杨林、辽东栎林及油松林等广泛分布在洮河林区内。洮河林区内一级、二级保护性植物丰富,多样的珍稀植物丰富了洮河林区内的物种资源,形成了有效的生态链,支撑整个洮河林区内多样性森林物种的生长,确保洮河林区森林物种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森林生态物种多样性保护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保护空间。
近年来,甘肃省洮河林区的森林物种多样性保护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威胁。
近年来,由于旅游开发、人员流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洮河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不断受到外来物种的侵入[1-2]。2021 年调查结果显示,洮河林区内已发现马樱丹、鬼针草、加拿大一枝黄花、野燕麦等13 种外来入侵植物[3]。外来入侵植物具有环境适应强、吸收肥力多、生长蔓延快等特征,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洮河林区3 个监测点均有发现[4]。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洮河林区原有的森林物种生态系统,破坏森林系统平衡,甚至会引发外来物种大面积的生长扩张。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使洮河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5]。由于洮河林区处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与西北沙漠气候边缘交汇处,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动洮河林区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6]。仅2020 年,洮河林区接待游客89 万人次。大量的自驾游、团队游等游客进入洮河林区,给洮河林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1)当地为缓解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紧张的状况,在洮河林区、缓冲区等区域内建设道路、桥梁、宾馆等旅游设施,使洮河林区内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结构逐步碎片化[7]。2)大量人员驾车进入洮河林区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增加了外来物种携带性风险。3)旅游景区内开设的农家乐和酒店,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严重危害了洮河林区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导致洮河林区内森林生物多样性逐渐割裂化,动物生存环境逐渐恶化,植物生存过程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暴露性风险大幅增加,洮河林区森林物种平衡发展受到严重威胁[8]。
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也是威胁洮河林区森林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洮河林区气候多变、地质条件复杂,当地自然灾害持续连发、多发,对洮河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例如,突发的森林火灾、泥石流及病虫害、雪灾、滑坡等摧毁了大量的珍稀树种,不利于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9]。2020 年,洮河林区共发生火灾8 起,过火面积超1 700 m2,烧毁了较为珍贵的树种资源。同年,洮河林区发生雪灾3 次、泥石流发现点出现7 处滑坡,造成森林植被毁坏面积达2 100 m3。此外,洮河林区内病虫害多发频发,2011 年,洮河林区内的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冷杉煤污病大面积暴发,造成大量森林植物被病虫害破坏,影响了森林生态环境的再生能力[10]。
近年来,洮河林区主要依靠上级拨付资金进行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但拨付资金相对较少,导致洮河林区保护面临人力不足、森林物种多样性研究仪器设备不足、信息化森林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缺乏、森林防火防灾防治病虫害等相关设备较少及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实施的环境整治投入资源相对受限等问题。由于资金匮乏导致洮河林区森林物种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才补充乏力,严重限制了洮河林区森林物种多样性保护开发利用的进度。
为进一步促进甘肃省洮河林区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开发,相关部门需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落实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洮河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效能。
洮河林区面对各种外来物种入侵产生的威胁,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控制,建立严格的外来人员、车流管理制度,加强外来物种风险威胁评估,坚持预防先行、防治同步的策略。1)洮河保护区可进一步实施外来物种科学研究和数据采集,摸清底数,进行森林巡查巡检,及时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鬼针草、马樱丹、凤眼莲等外来入侵物种,并进行有效清除。2)洮河林区还需持续加大保护区内外来物种检查巡查力度,通过常态化的检查巡查,按照月度时间对特定区域实施外来物种信息采集。对关键保护区出入口等外来人员、车辆进出较多的区域进行常态化的数据采集,建立外来物种入侵数据库,及时归类和分析外来物种较多的植物,并有针对性地对易产生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定区域进行划片严格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洮河林区应与地方政府协同管理,实现信息交流、管理与监督协同,建立旅游开发和森林保护平衡规划制度,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对洮河林区内的特定地区进行旅游开发,以减少外来人员进入核心森林保护区内部。1)禁止对洮河林区核心区域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在外围要严格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估和森林危害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才可进行有限的旅游资源开发。2)建立旅游接待人数控制机制,在接待旅游人数超过森林承载力后,及时缩减旅游区接待人员。3)进一步减少道路、宾馆及酒店的建设规模,缩减农家乐的活动范围,同时进行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回收,防止旅游景区的过度扩张给洮河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带来毁灭性破坏。
1)建立洮河林区自然灾害预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综合的信息发现、数据传输等,预防火灾、病虫害、泥石流、滑坡、雪灾等灾害发生。2)洮河林区应主动与当地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获取地震、雪灾、泥石流、洪水、暴雨及滑坡等灾害天气信息。3)针对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洮河林区需加强巡查,安排更多的专业人员定时定点对特定区域开展着火点、发病区域的摸底调研。4)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的自然灾害防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加入洮河林区自然灾害防灾预警活动,依靠社会力量,实现重大自然灾害的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1)洮河林区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更多的资源支持,以加强洮河林区森林生物保护的资源配置,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洮河林区森林保护研究工作。2)洮河林区应进一步采购先进的防火设备、防雪设备、化验分析设备、信息宣传设备、科普设备等,建设大量设施完善的监测站点。实施网络信息化,加强动植物监测站点联网平台建设,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更新,提高洮河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面推进、多元协调。洮河林区需结合林区内部森林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开展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制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以落实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进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