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

时间:2024-07-28

宗 国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党的十九大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再次强调,会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林业是陆地生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战略下,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应厘清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并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发展建议。

1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生态建设和文明建设2 个方面。生态一词本意为“居住地”,之后被引申为人们生活的外部环境,也可以说成是事物的生存状态[1]。林业生态可被视为一种森林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合集,林中动物、植物生存的外界环境都可被视为生态,同时动物、植物和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属于生态的内涵之一。文明则是针对社会而言,人们在生存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财富都属于文明的范畴,但其内涵更加倾向于精神财富。一般来说,文明阶段是指社会发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人们已经具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对环境空间和精神文明2 个方面的建设,整个建设是以保护和改造为实施基础,通过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成人们文明活动的长久进行,在进行文明活动的同时,保持人与林的和谐相处,这是人们对于自然森林、湿地、荒漠3 个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基本认知和态度[3]。

2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2.1 符合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工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地球环境加以改造,但由于在发展初期对环境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导致自然环境破坏严重。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的观点也被正式提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是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表现。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指人们需要放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回归到相对原始的状态,而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学会对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提高人们的理念、认识、素质、行为等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让人们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与自然生态更加契合,从而构建出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更高级的文明形态[4]。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经济发展之后的补救,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其与社会进步绑定在一起,从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

2.2 林业是文明发展的支撑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河流与森林。发展初期,森林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食物和生存场所保障。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林业的依赖并没有减少,反而林业给工业文明提供了大量的生产材料。特别是在工业文明初期,木材是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林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森林工业的依赖度都较高[5]。

目前,全球林业生态处于一个急需修复的状态,土壤沙漠化严重,物种加速灭绝。我国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但由于人们生存活动的破坏,大部分森林已经不复存在,水土流失严重,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造林治沙努力,仍然无法将生态恢复到预期。

3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

理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寻找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路径尤为重要,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针对传统路线的弊端做出调整,其中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调,体现了“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全方面考虑。在总布局中,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计划中,通过国家的总部署,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总指导,由全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实现,肯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判断。

3.1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文明,在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环境能够处于一个长期和谐稳定的状态,人们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并将自然环境受到人们活动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可以分为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3 方面。物质成果是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多样化的生态物种及发达的绿色经济等;精神成果主要包括发展出的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的理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同时也包括文化和意识形态进步;制度成果则包括调控和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法治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约束等[6]。

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行对于生产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绿色生产力的概念引起广泛重视之后,国家对于自然资产的使用控制已经上升到了国策层面,凡是触及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循环经济实现的基础,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生态建设成本,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

3.2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动机

从我国现有的经济产业结构来看,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在农业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同步前进,让农业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而这里的现代农业就包含了生态农业。可以说,“林”关系着人们的生存之本,如果无节制的使用林业资源,必然会导致森林的毁坏,进而导致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从宏观上改变现有的地球环境,让生态文明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农业的稳产和高产同样离不开林业的发展,在良好林业的基础上,灌溉、生长环境等影响产量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4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4.1 强调尊重自然和人林和谐

人们应该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要从思想上尊重自然和重视自然。想要达成这一目标,仅依靠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合适的宣传方法,改变国民对于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通过到位的宣传,提高国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可度。除宣传外,对于林业生态的建设也要陆续展开,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目标,通过社会集体的组织化行动建设,改变人们对于林业保护的行为,向大众强调林业生态与人们生存的关系,积极促进人林和谐的形成。同时,要强调对一切生物生存状态的尊重,促进林业资源的循环使用,让相关从业人员认识到可持续再生林业资源的重要性,要强调产出和使用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国家应对林业生态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给予必要的肯定,可以是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奖励。通过激励政策,提高国民对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立法来严格控制林业破坏行为,也要通过惠民政策来调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2 全面落实“美丽中国”战略计划

“美丽中国”是近期内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美丽中国的内涵十分丰富,但环境保护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基础,想要贯彻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方针,需制订详细且具有长远规划的方案。想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可从以下3 方面着手:1)通过造林计划,恢复被严重破坏的森林区域;2)在恢复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建设林业生态,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权益的增进;3)通过长期的计划维持林业的生态文明,通过保护与建设并行的政策方针,实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4.3 保护好“三个生态系统,一个多样性”

“三个生态系统,一个多样性”是对森林、荒漠、湿地3 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森林、荒漠、湿地已经涵盖了我国基本的生态系统类型,做好3 个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头等大事。在3 个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森林的保护即为林业的建设和保护,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也尤为重要。近几年,我国的造林行动正紧张有序的进行,基本每年都可以保持稳定造林600万公顷左右,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森林总面积达2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63%,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可以说我国在造林上的成就十分显著,但是相比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来说还远远不够,但植树造林行动是生态工程建设最为直接的实践表现。

4.4 重视人才,创新科技

想要实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发展,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应重视相关人才的发展,通过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吸引计划壮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一线队伍。由于林业建设一线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高端人才对于一线工作的认可度不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福利发放和工资提升等方式建立系统的人才吸引计划,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储备工作的良性循环。此外,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成立专项科研小组,在育种育苗、种植移栽、造土施肥等方面创新科学方法,推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5 结语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总目标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我国环境工程的全面进行。通过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定位的研究,以期让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能被大众所了解,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理论基础。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环境保护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直观体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应从改变观念、制订计划、落实保护策略和人才培养4 个方面进行突破,在发展造林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林业生态文明,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和森林物种的多样性,最终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总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