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时间:2024-07-28

朱 政

(国网安徽怀远县供电公司,安徽怀远 233400)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对农村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工作的重视力度,以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农网改造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农网改造取得良好效果。

1 农网存在问题

1.1 农网整体规划较为滞后

农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至关重要。自1998 年以来,农网建设和改造一直持续推进,由于投入资金有限,缺少科学规划,农网改建不能彻底,重点考虑农村生活、农业灌溉的用电,而忽略了农村经济生产发展的用电需求。随着农村经济日新月异地发展,一些改造过的农网又出现新的供电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1],乡镇企业活力强劲,用电负荷猛增,而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却相对缓慢、滞后,跟不上农村经济建设用电需求增长的步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

1.2 网架结构不尽合理

农网网架结构较为薄弱,面积大、分布广,系统复杂,大多数采用辐射网结构,而环网结构使用较少,单电源、单主变问题突出,互联互带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实现负荷转移,供电可靠性较低,特别是事故或检修时,单电源、单主变供电都存在的大面积停电的风险。还有多数10 kV分支和台区线路未得到改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可用率低,主要原因是负荷波动大,自动投切频繁,补偿装置电容器为外熔式,柜体间距小,造成故障不断。

1.3 设备老旧、超载

农网供电设施超期运行、设备锈蚀与老化、容量偏小,如一些高耗能变压器仍在使用,新型科技产品及新工艺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设备健康水平较低。

1.4 线路电压过低

电源点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老化及绝缘降低,导致线路电压低、线损大。目前,部分供电区域内仍存在低压架空线路采用裸铝线出线的情况,给广大农民的生命生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风险。

1.5 管理不完善

农网的供电覆盖面广,一般由所辖区域供电所负责维护,由于运维面积大、域内人员少、存在维护困难、巡视及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维护力量薄弱,满足不了农村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农电工年龄偏大且新生代人员补充不足,新技术的运用使供电所捉襟见肘,难以实现正常维护。

2 农网升级改造的主要措施

2.1 农网规划要有前瞻性

与城网相比,农网供电质量、可靠性等还有一定差距。影响农村负荷的因素多、关系复杂,用电负荷增长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国家对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城乡发展及当地电价承受能力,以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对电力的需求为目标,制定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因此编制农网规划时,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调研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应统筹考虑农网建设规划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移民搬迁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并有针对性地储备、安排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农村电网补强,解决发展用电受限的问题[2]。

2.2 优化完善农网网架结构

网架结构在满足电网技术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可实施性要求。依据农网发展规划,按照有关改造的技术导则,实现环网供电开环运行,解决互联互带有效转移负荷问题。在农网改造升级中对低压台区进行合理的分区分片供电,配变布点尽量接近负荷中心,避免迂回供电,配电网络要遵循“小容量、多布点、短半径”的为原则,安全、经济、可靠和灵活地合理布局电源点,有效提高供电能力,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解决好农网无功补偿问题,减少损耗、压降。具体要求有以下3 点。1)变电站的集中补偿。一般的电网35~110 kV 变电站处于最大负荷时,其低估的负荷功率因数一定要小于0.95。2)在对于10 kV 输电线路进行集中补偿时,要对负荷线路采用单点的补偿方式,补偿的容量是全部补偿量的2/3;对于线路较长且分支先较多的书店线路,可采用对点的补偿方式,其补偿容量同上[3]。3)配电变压器的补偿。对100 KVA 以上的用电客户进行去过补偿,利用分组自动投切的补偿装置。

2.3 广泛采用高新技术设备

在推进农网改造升级中,淘汰老旧设备,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如节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提高装备水平。新型节能型变压器的使用使10 kV 线路的变损比下降,达到节能增效作用。对原有100 KVA 及以上变压器安装电容补偿,确保通过改造后,供电将更有保障、停电现象更少、安全性更高。不断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重点推进配网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等新技术。

2.4 合理布局农网供电线路

科学合理布置电源点,缩短供电半径,10 kV 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15 km,0.4 kV 线路供电半径应<0.5 km,提高供电能力。增大供电线路截面积,将截面较细的裸导线更换成大截面的绝缘导线,使用架空绝缘线减少偷漏电情况,减少线路的跳闸概率,可起到同时保障电网和人身安全的效果[4]。

2.5 加强农网建设与改造施工质量

工程质量的好坏必然导致投运后设备能否正常、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重点抓好农网工程的规划设计、勘察设计、现场施工、变更签证、物资供应和竣工验收等重要关键环节的工作流程,提升工程管理规范性,不断提高农网工程建设水平。这里重点分析勘察设计与施工质量。

现场勘测是通过对实地的地质、地形、用电需求分布等要素进行勘测及综合评定等措施,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使设计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是控制工程投资的有效手段。如果现场勘察工作不严谨,致使设计深度不足或与现场条件不符,工程实施中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造成工程工期延误、增加工程成本等后果。设计人员应对现场实地勘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根据实地勘查结果,从技术和经济结合的角度,按照《农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执行已下达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批复或审查意见要求,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合理编制设计文件并控制工程造价,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依据,使改造后的农网工程为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3 农网改造后的好处

3.1 供电能力升级,促农村经济发展

农网升级改造针对设备老化、设备过负荷、变电站布点不足、线径过细等问题,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密供电设施、更换老设备等措施,为农村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用电保障,解决了过去由于没有充足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大型规模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引不进来,引进来的企业留不住,农业生产发展上不了新台阶的窘境。农网电网改造升级是有效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农网改造升级后,可靠的电力保障,使小城镇和中心村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有利于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满足居民炊事、取暖及公共照明等领域的用电需求,而且还促使农民纷纷返乡创业,办起了面粉、大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广大农民实现在家就近就业、增收,依靠自己的勤奋致富。

3.2 管理体制升级,促农网改造加快

1998 年农网改造以来,县级供电企业隶属关系多次变动,最终改为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或控股企业。过去产权不明晰、资产不清晰、责权不统一、农网管理水平和建设改造普遍落后于城网[5],现在依托国网公司强大平台,不仅有效解决了农网建设与改造的资金问题,而且通过构建标准统一、流程科学、界面清晰和管控有力的管理新机制,从管理层面实现农网建设发展提质增效。

3.3 科技水平升级,促农网实现智能化

在国家电网统一部署下,积极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农网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实现配网自动化、智能台区、用电信息采集和营配调贯通等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形成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检测、保护、控制、计量和自动抄表等综合管理格局。

4 结语

户户通电、家电下乡、机井通电、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等举措都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点亮了农民美好幸福生活。特别是每年夏季用电高峰即将到来时的提前谋划,推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供电能力,确保农村地区顺利迎峰度夏,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织密扎牢供电民生保障网,点亮了农民美好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