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金镟,张 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
乡村振兴战略中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体、不可分开的,中国的乡村振兴亦离不开中国乡村文化的振兴[1]。农村公共文化的结构转型包括2个方面:1)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机制和模式的重新构造;2)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成型过程[2]。重新构造农村公共文化,促进乡村文化进一步改造,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的主要任务[4],因此应当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以国家事业全局为核心的十九大报告中,就“乡村振兴战略”做了明确的阐述,点明乡村振兴是借助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旨在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激发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5]。
为满足农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向农村群众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及与之相关的制度,称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6]。农村公共文化是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基础,包括服务的主体和对象、服务内容、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机制是由以目标导向、决策合理、资金保障、文化交流、人才保障和绩效考评等方面组合而成的共同有机体[7]。总结农村公共文化这一概念,认为农村公共文化主要指在农村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解释:1)指农村居民在长久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财富的总和;2)是农村公共文化的基础,即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当前的政治制度相适应,是农村居民精神活动的物化产物。农村公共文化这一概念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让广大农民不仅在物质层面拥有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更要在精神层面获得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8]。而实施乡村振兴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内在要求[9],因此要注重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上不同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发展,其血脉和动力是文化。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且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10]。农村公共文化、农村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步[7]。
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推进乡村文化的建设,这有利于农村公共文化创新和发展[10]。农村公共文化共建共享为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提供了保障,是落实共享理念的要求,是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文化扶贫助力乡村脱贫的重要手段[11]。因此,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大力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精髓,保护、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推进农民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构建,使人们在思想上拧成一股绳,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基础[12]。
国家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的高度重视,使农村公共文化面临大好的发展前景。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力军[1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民能够接收到更加先进文明的知识,文化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全面脱贫,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地提升,对文化有所追求。
3.2.1 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不高、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出现了资源短缺或者闲置的现象[11]。特别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存在投入少、设施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14]。
3.2.2 城镇化的冲击
农民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而城市的高速发展吸引着大量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因此城镇化加剧了农村文化主体空心化[1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乡村部分优良民风民俗会被弱化,表现为疲软、下沉及相伴而生的村风村俗没落等[10]。农村文化受城市文化的影响,部分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失,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异化”的问题较为严重。
3.2.3 农民文化意识弱
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公共文化意识不强,缺乏积极参与性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传承[16]。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仍停留在参与表层,表现在公共文化资源普遍短缺、参与率低、参与时间短、参与成本高、内容形式化和单一化等特征[17]。
农村公共文化面临着农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滞后、发展活力不足和文化滋养不足等困境。要着力从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农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主体失衡、文化传承责任与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解决[18]。
政府要不断壮大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定期开展讲座,文化宣演普及,及时更新信息;要加大基层设施投资力度,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试点;探索建立“城区网格化、农村中心化”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6];对“送书下乡”、农村文化室、图书室建设、流动图书馆、线上阅览室等项目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并弘扬先进做法。
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基层农村工作者要起带头作用。对于在职的农村基层工作人员,要保障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人员的专业性,并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19]。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归属感等问题,也要有相应的对策,如为员工配置宿舍,提高工资待遇等。基层工作人员要从以下3个方面提升公共文化建设质量。
1)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如互联网+乡村文化应用、互联网+乡村文化博物馆、互联网+乡村文化传播等。
2)要善于挖掘“文化能人”,发挥其带头作用。“文化能人”因文化素养较高、拥有一定的手艺技能,在某种层面会受到当地农民的爱戴或敬仰,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20]。同时,可以设置农民教育基地,丰富农村居民的饭后生活,同时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3)要因地制宜发展文创农业,突出当地特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2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例如:规范街道综合文化站、加大广播室、农家书屋、农家书橱管理力度;完善县、乡、村3级公共文化服务网,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
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离不开农村文化消费,离不开农民思想的提升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作为新时代农民,应从以下3方面提升自身文化意识。
1)在思想上有所改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分辨文化的优劣。对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传承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落后的农村传统文化要及时改进或摒弃。
2)对于国家政策要积极响应,如建设农村文化中心、农村图书馆等,农民应持积极态度,并爱护好这些设施或物品。对于开展具有农村地区特色的文化,农民也要积极参加,献言献策。
3)要善于学习,并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带领下,根据各地区的特色,提高文化服务品质、打造品牌、带动就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6],构建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乡村振兴和农村公共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劣势,构建具有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