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郝永宏,张 帆,王 媛
[1.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陕西榆林 719000;2.府谷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陕西榆林 719400]
现阶段,我国小河流治理工程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开展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水土保持方案难以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水土流失情况突出,对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目前,部分单位及人员逐渐认识到了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应用水土保持方案,但治理工作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改进。这种情况下,对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应用途径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水土流失会造成大量耕地流失,沙压农田情况较为突出,土壤肥力显著下降,这种情况下,农业的发展薄弱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粮食产量大幅下降。此外,水土流失会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淤泥长时间得不到清理会导致河道阻塞,对流域民众的正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1.2.1 农耕方式落后
我国农耕方式较为落后,农业种植人员在工作中忽视了农田的休养及保护,盲目追求粮食产量,这种情况下,土壤的肥力大幅下降,土壤保肥蓄水能力逐渐丧失,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以往我国对小河流治理工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小河流流域难以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1.2.2 过度放养
我国畜牧业存在着过度放养的情况,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草木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水土流失情况突出。
1.2.3 水土保持观念缺失
水土保持观念缺失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部分人员缺乏长远意识,只将目光集中在短期的经济利益上,人员不能积极参与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土保持的难度。此外,部分人员虽然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掌握水土保持方法,水土保持治理情况并不理想。
水土保持方案在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河流治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在小河流治理工作中,有关部门及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作用,充分分析小河流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地形地势,合理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定期对淤泥进行清理。而且有关部门应注意密切监测水土保持情况,确保能及时发现水土流失情况,不断改进水土保持方案,以此更好地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质量。
小河流治理中,有关部门及人员应注意应用农业技术,坚持自然与经济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流域种植适当的农作物,以此对土壤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改变地形地势。通过坑田、沟垄耕作等方式能够实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而且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地保苗增温的能力。此外,治理人员可以尝试进行免耕,以此提高土壤的抗冲击能力,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1]。
小河流治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及人员应注意分析小河流域的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并以此为依据使用生物技术,构建经济生态防护体系,借助林木、乔木、灌木及草地防治水土流失。在实际工作中,有关人员应注意尝试构建地埂林、防坡林等,构建生态屏障,减少风沙的影响,以保证小河流治理的效果。
水土流失情况较为突出时,治理人员应注意应用工程技术,以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治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助山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山洪排道工程、蓄水池等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处理,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减少水土流失对民众生活及农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1.1 过流宽度和坡降
沟道治理过程中,治理人员应注意对过流宽度及坡降进行分析,在充分掌握产流时间、洪峰流量等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以此加强对小河流的治理。工作中,治理人员应注意尽可能避免转弯、折角等情况,坚持裁弯取直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坡降控制在千分之一,以此降低洪水中的固体物质含量,避免出现洪峰流量过大的情况,从而保证民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4.1.2 消力池
实际工作中,小河流治理人员应注意分析小河流沟道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消力池的结构,在保证消力池结构合理性的基础上降低建设成本,避免长时间洪水冲刷对消力池造成影响。治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尝试应用堰型消力池,以更好地抵抗洪水的冲刷。值得注意的是,治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对齿墙入土深度进行控制,上下游之间的落差应不超过2.5 m,以切实提高渗流结构的稳定性。
4.1.3 修建护岸
修剪护岸也是小河流治理工程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应对水利的冲击,防治水土流失。水流的冲击是导致小河流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治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加以注意,并积极借助混凝土及块石修剪护岸,以此提高抗冲击能力。在上游沟道中,治理人员应注意修建小塘坝及大口径井,以此对浅层地下水进行收集和储存,满足干旱时期的水资源需求。
4.2.1 造林时间
造林治理是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手段,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进行造林治理时,治理人员应合理选择造林时间,以保证造林的效果,避免人力及财力的不必要浪费。在北方地区,应选择在雨季进行造林,保证植被的成活率,提高造林治理的水平;在南方地区,则应在春秋季进行造林[2]。
4.2.2 苗木选择
苗木选择是造林治理的关键环节,植被选择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造林治理的效果。因此,治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苗木的选择,切实提高苗木选择的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治理人员应注意对苗木的根系进行观察,确保根系的完整性。在苗木选择过程中,治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小河流所处的环境,依据地域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苗木。在北方偏寒凉地区,应选择耐寒性较强的植物,在南方,则应选择耐潮湿的植物。
4.2.3 栽植管理
造林治理过程中,治理人员应合理进行栽植管理,提高栽植管理的水平,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确保其能够在水土保持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实际工作中,治理人员应依据治理需求合理控制栽植距离、深度等,并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完成栽植工作,保证栽植工作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多是选用鱼鳞坑植法。在管理过程中,治理人员应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并对死亡植物进行更换。
加强对小河流的治理,应更好地在治理中应用水土保持方案,有关部门应注意健全小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要求破坏小河流生态平衡的单位及个人进行维护,明确各方面的权责,规范人员的行为,防治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全能够为水土保持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保证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
实际工作中,有关单位应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尝试以奖代惩,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其中,以提高小河流治理的水平。在以奖代惩理念中,政府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程序及制度,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加强对小河流治理的管理。社会各方应积极参与到治理中,以集中社会资源,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4]。
小河流治理中,有关单位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一般情况下,将小河流治理工程划分为取土场、临时堆土区域、施工生产区域、主体工程区域等,应对各个区域的治理范围进行明确地划分,确保各个区域均能够高质量完成治理过程,提高小河流治理工程的整体质量。另外,在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有关单位应明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要求,依据实际情况确定防治目标,针对性地进行治理,以此保证治理的效果[5]。
水土保持方案在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水平,改善水源涵养能力,对农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新形势下,有关单位及人员应明确小河流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维护,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正视以往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通过沟道治理、造林治理、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等方式改进相关工作,切实提高小河流治理水平,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