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0%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时间:2024-07-28

余化斌,李萍萍,李大银

(綦江区农业服务中心,重庆綦江 400412)

綦江区是重庆的南大门,交通便捷,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甘蓝(Brassica oleracea)栽培,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1]。因其环境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耐贮藏、产量高、供应期长等优点备受种植户青睐,其被誉为菜中之王、四季佳蔬等称号,在我国普遍栽培,可满足周年供应,同时也解决了綦江区淡季蔬菜供应问题[2]。但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栽培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虫害,为害较重,严重制约了綦江区甘蓝产业的发展,其中甘蓝小菜蛾是甘蓝作物上发生普遍的一种虫害,目前也是甘蓝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害虫,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亿~50亿美元,主要为害甘蓝、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4]。因其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等生物学特性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其主要以低龄幼虫为害,幼虫在甘蓝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层透明小斑点,被风一吹就可形成孔洞,严重时将全叶吃成网状,在甘蓝苗期常会集中心叶为害,影响甘蓝的包心,如不及时防治,将会造成减产,甚至毁种,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3,5]。

多杀霉素是一种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抗生素类药剂,其对鳞翅目等靶标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并具备良好的环境安全性。然而近些年,杀虫剂在蔬菜上频繁且不合理使用,不但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剧了农药残留,增加了种植户的生产成本,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而且使小菜蛾产生抗药性并趋于强烈。为了探索在綦江地区如何更高效地防治小菜蛾,本研究开展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通过不同施用量试验、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比,筛选出更适宜在重庆綦江推广应用的剂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上书村11社进行,试验地为露地栽培,土壤肥力中等,常年小菜蛾为害较为严重,甘蓝品种为品种“西元056”。试验药剂10%多杀霉素悬浮剂(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药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 个药剂处理:25 g/667 m2;20 g/667 m2;15 g/667 m2及40 g/667 m2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以清水作为对照(CK),小区面积为30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用水量30 L/667 m2。

甘蓝栽培株行距为40 cm×60 cm,试验于2020 年9月4日第一次施药防治,试验期间甘蓝生育期为结球期。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另设不施药(清水)的空白对照。在甘蓝小菜蛾处于低龄幼虫(1~2 龄)始发盛期施药,傍晚施药,安全间隔期7 d。

1.3 调查统计

1.3.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总共进行4 次调查。分别为药前进行1 次虫口基数的调查,药后3、7、14 d 各调查1 次药效,并做记载。

1.3.2 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选定5 个点,每个点固定20 株,并做标记统计虫数,药后3、7、14 d 调查虫数,并在上午12点前完成观察记载。根据公式(1)(2)分别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4 对甘蓝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药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通过对10%多杀霉素悬浮剂、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施药3、7、14 d 后与对照(清水)作物进行对比,观察喷施本药剂对作物有无产生药害,是否影响甘蓝作物正常(矮化、褪绿、畸形等)生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用量对甘蓝小菜蛾防效

由表1分析可看出,施药后3 d,15、20、25、40 g/667 m2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2.5%、77.78%、100%和70%。由此可得,施药3 d 后25 g/667 m2的10%多杀霉素的防效达到了100%,其防治效果是最高且速杀性强,其次是20 g/667 m2的多杀霉素和40 g/667 m2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然而施用量在15 g/667m2的多杀霉素的防效是最差的。

表1 10%多杀霉素悬浮剂田间防治效果统计表

施药后7 d,15、20、25、40 g/667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5%、66.67%、100%、70%。可以看出,15 g/667 m2和20 g/667 m2多杀霉素的防效较施药3 d 的防效降低了,25 g/667 m2的多杀霉素悬浮剂和40 g/667 m2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的防效与施药3 d的防效相同。

施药后14 d,25 g/667 m2的多杀霉素仍然保持100%的防效,而其他3种处理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0 g/667 m2的多杀霉素的防效为66.67%,40 g/667 m2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60%,15 g/667 m2多杀霉素的防效为12.5%,在同时期内的防效是最差的,持效性也是最差的。

2.2 药物对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在喷施10%多杀霉素悬浮剂每667 m2施用药量15、20、25、40 g 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7、14 d 后与对照处里3、7、14 d 后进行观察比对得出结果,施药后对甘蓝作物没有产生任何药害,也没有影响(矮化、褪绿、畸形等)甘蓝作物的正常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小菜蛾施用15、20、25 g/667m2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及40 g/667 m2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 种施用量对小菜蛾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施用量在25 g/667 m2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施药3、7、10 d 的防效均达到100%,表明其不仅速杀性强,持效性依然很长,且对甘蓝生长安全,其次是20 g/667 m2及40 g/667 m2的32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施药14 d 后的药效分别达到70.37%和66.67%。综合以上结果,施用量在25 g/667 m2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在綦江地区具有较好的规模推广应用前景。

3.2 讨论

在实际生产中农作物的害虫防治常年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用药,导致害虫对多种不同成分的杀虫剂都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从而降低了防治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药利用率,长期以来,已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甘蓝小菜蛾的防治也不例外,目前小菜蛾的防治比较困难,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所以,降低药剂选择压力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生产中不仅要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还应加强3 个方面的配套技术应用:1)选育种植抗虫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尽可能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连作,推行套作、轮作或改良土壤等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虫害发生的环境,并做好清园等工作;3)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做到适期适量用药。当每百窝甘蓝上有小菜蛾幼虫达到50~60头时,即为用药防治最佳时期,需立即展开防治,避免盲目用药,减少用药次数[3]。综合采用以上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害虫抗药性的发展速度,从而提高杀虫效果,减少农药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