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金融市场机制的逐步深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尤以2012年以来不断升温的影子银行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影子银行问题的研究分析,对比中外国家该问题不同的特点与现状,讨论了目前这一問题在监管方面仍存在的一些争议,在今后防范风险与继续深入研究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监管漏洞;监管重点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一、中外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这一词汇首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是在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执行董事保罗麦卡利公开提出,他将其定义为“非银行投资渠道、工具和结构性产品杠杆化的组合”,影子银行为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但未受金融监管部门调控的组织。
从上述金融机构以及学者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影子银行体系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传统的银行体系之外,与传统银行体系平行发展,不受银行监管体系的全面约束。二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的是信用中介角色,通过在金融市场形成一条很长的信用链条来实现其中介功能,并且把纯粹的金融活动排除在其业务活动之外。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类型及特点
1.影子银行的类型
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尚未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的潜能尚未得到完全的发掘,专家学者对于影子银行问题的研究尚浅。但通过类比西方学者对于影子银行问题的分析,大体可以反观中国影子银行的类型。
2.影子银行的特点
我们还可以从上述论述中看出,国内影子银行呈现出“三高”的特点:
(1)高风险偏好
影子银行出于对盈利的高要求,且较少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调控,一般会偏好于具有变现能力不强而高信用风险的长期金融资产,传统商业银行对这类资产是不愿意涉足的,比如次级抵押债券。
(2)杠杆率高
这包括有两种含义,一是大量利用财务杠杆来举债经营的资本的高杠杆率,再是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的高杠杆交易。
(3)高期限错配
影子银行惯用的盈利模式为借短投长,这与其高风险偏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流动性风险便不可避免成为其内生性风险。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正朝着以银行业为主导、间接融资为辅的发展模式方向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经济的共同作用下,金融市场快速扩张,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债券和股票等金融创新产品及衍生品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地位一路水涨船高。
四、影子银行的监管
(一)监管漏洞产生的根源
1.借短投长的模式
传统银行体系与影子银行体系在资金来源、经营模式、交易场所、监管方式与监管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影子银行之所以在出现后得到迅速发展,则在于它采取了对金融产品一系列创新及再包装,有效的避开传统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风险的控制,设计出一系列创新性金融衍生产品,并形成了一套高风险的运作模式。
2.监管存在漏洞
有研究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对尾部风险的监管不力。影子银行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和强调,中国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同时,金融问题与金融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二)国外在应对监管漏洞方面的经验
综合美国、英国、欧盟、金融改革委员会等西方国家及金融机构对影子银行问题监管经验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影子银行在监管上,有五个重点领域需要监管部门重点关注,一是传统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重叠的业务部分,防范影子银行溢出效应波及传统银行体系。二是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改革,减少其“易感性”运行。三是注意其他影子银行实体所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四是防止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高度杠杆化。最后要注意的是与证券贷出、回购相关的活动,防止周期性风险爆发。
(三)对我国的启示
从发达国家及国际监管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各监管主体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没有特别到位,还未形成完善的监管系统,处在摸索期,所以不应盲目附和和复制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举措。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在积极应对金融全球化浪潮时,此后应在这些方面加强监管。
1.建立健全金融立法,重点关注系统性风险
这是我国应对影子银行风险最首要的方法。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影子银行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盲目打击压制影子银行的信用活动,而应对其进行规范化引导,将游离在传统体系之外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范围之内,为非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稳步推动金融创新
逐步减少政府对金融创新的限制,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及服务。但不是说政府完全放任不管。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及多样性特征,市场自身无法形成合理有效的定价机制,这就需要政府有序的干预引导。同时应加强金融市场参与者信息公开化,尽量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
3.逐步推进金融改革
从长期看,应借助金融市场工具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进货币政策执行方式,改变人为调控的方法。由于影子银行风险具有传染性与联动性,逐步建立影子银行风险检测与预警机制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4.加强政府及金融机构的监管
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率在市场运行中被无限放大,这需要构建宏观金融监管及微观金融监管协调统一的新型监管体制。首先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应加强监管意识与责任感,丰富监管手段,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同时,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个体风险,加强流动性管理,防止期限错配,不断提高应对措施有效性。对于投资银行来说,应加强社会责任,主动实时公开资产信息,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盲目跟风,被市场误导,加强自身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辨别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兆星.影子银行的阳光化[J].中国金融,2013(17):17-20.
[2]路政委.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苦恼[J].中国金融,2013(04):53.
[3]雷曜,祝红梅,王亮亮.客观看待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J].中国金融,2013(4):54-56.
[4]刘煜辉.中国式影子银行[J].中国金融,2013(4):57-58.
[5]尹继志.影子银行体系的业务运作、风险特征与金融监管[J].金融与经济,2013(4).
作者简介:亢艺璇(1997-),女,专业:会计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