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杨凌云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是他为钢琴而作的特性小品。该曲创作于1892年,其中包含了三首间奏曲,属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情绪。这部作品以其简洁洗炼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勃拉姆斯钢琴创作的精品之一。本文对该作品的体裁、结构、音乐要素、材料间的关系和音乐形象诸方面进行研究,并探求演奏该作品时的情感表现。
在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力求在创作中保持纯音乐的特色,并显现出对德国民歌的关注。第一首间奏曲有一首题诗,就选自赫德的德文版民歌集,是一首苏格兰摇篮曲里的诗作——“安睡吧,我的孩子”,这种音乐借助于文学的做法,显然受到浪漫主义所盛行的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风潮的影响。
第一首间奏曲的结构图式如下:
呈示段以柱式和弦织体为主,调性为明朗的bE大调,旋律以下行阶梯型及环绕型的旋法营造出平稳安宁的气氛,摇曳的6/8拍节奏型,像是摇篮的摆动。呈示段值得注意的是节奏型的写法,演奏者如果将其看成是跨小节的切分法节奏,则会更形象地表现出“摇篮”所特有的摇动感。这种隐含的“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是勃拉姆斯的创作特征之一,它使节奏充满活力。
中段的调性为忧郁、暗淡的be小调,是呈示段的同名小调;在节奏方面,呈示段“隐性”的切分节奏写法在中段变成了“显形”的切分节奏;在织体方面,左手以分解和弦织体为主,使音乐呈现出“摇曳”感;在音调上,右手的旋律大量出现了呈示段的主导音程:二度音程,此外,旋律开始的三音音调实际上是呈示段第2小节旋律声部F-bE-G三个音的倒影;在和声上,该段运用了色彩和声,例如运用副属和弦和bII6和弦等来表现出母亲的忧虑情绪,表达了诗中第二句的意境:“看见你哭泣,我心里难受。”
再现段回到bE大调,出现扩大音区范围的写法,体现了不同音区的音色,丰满了音响效果,演奏者要表现出丰富的音色层次;此外,a'段出现了半音化的中声部写法,使音乐充满了殷殷的期待和淡淡的忧虑,形象地表达出母亲的心境。
第二首间奏曲虽然在速度上与第一首差别不大,但却完全沉浸于内心感伤情绪的抒发,全曲笼罩在一种萧瑟、孤寂的气氛中,似是勃拉姆斯孤独的晚年生活的写照。第二首间奏曲的结构图式如下:
呈示段为bb小调,以分解和弦的音型为特点,使用了双手连接的织体组成了流畅抒情而又充满忧郁感的音调。旋律处在高声部,两个音的动机以跳进的形式不断交织着忧郁与期望之间的矛盾和无奈。有意思的是,这段音乐的旋法与第一首间奏曲中段“顶真”式的旋法是相同的,下行结束的句式也一样。
中段转入bD大调,分解和弦的音型被柱式和弦的音型所替代,但动机仍然来源于呈示段,音乐从呈示段阴郁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演奏者要奏出四声部织体的层次变化,并呈现出其中的波音音型所具有的幻想性和诗意。
再现段为减缩再现,调性为bb小调,戏剧性的力度对比仿佛反映出对无奈现实的不甘。这一段落在属长音进行中,左手有一个小二度进行,这个小二度进行象挥之不去的命运的阴影出现了七次,使全曲结束在黯然的气氛中。而全曲最后两小节的尾声,减弱的音量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幻想。
这首间奏曲的开头比第二首更为阴郁,哀伤的齐奏织体的主题,显露出勃拉姆斯对死亡的不祥预感和悲观情绪。这种“悲观”和“孤寂”不仅是因为作曲家内向的个性和终生独身的个人生活所致,也曲折地反映了他对每况愈下的处在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残酷社会现实的感叹和失望。
呈示段调性为#c小调,由四个5小节的乐句构成。a主题的二度音调营造出徘徊不定、阴沉的气氛,旋法与第一首间奏曲的旋法有了共同之处,演奏者要注意体现出音乐徘徊不定的情绪;b句是一个新的主题,旋法与前句相同,但出现了下行四度跳进音程,演奏者弹奏时要注意表现其悠长的气息。
中段转入A大调,而后出现了E大调、#f小调、D大调,最后回到A大调。中段由三个乐句构成,音乐突然呈现出与阴暗抑郁的呈示段截然不同的色调和情绪,作曲家使用了“扩大音区范围”的写法,音调在中高音区呼应和反复吟唱,旋律在跳跃的距离间摇摆不定,似乎是晚年的勃拉姆斯对虚幻中美好过去的眷念和幻想。中段的音调素材与呈示段的b主题有密切的联系,当然,呈示段的b主题与a主题的音调素材也密不可分,谱例1是呈示段的a主题:
谱例1:
谱例2是呈示段的b主题,相同序号1是两者相同音调的部分:
谱例2:
谱例3是中段的音调素材,它与呈示段的b主题的相同序号2、3是两者相同音调的部分:
谱例3:
再现段回到#c小调,旋律在中声部,织体加厚,并扩大伴奏音型的音距,音量减弱。a主题再现时织体有新的变化,b主题则与呈示段b主题相似。最后,全曲结束在更为缓慢的速度中,a主题再次作了最后的回顾,织体仍有微妙变化,这里的渐慢标记,使音乐有悲叹,感伤之感。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有以下几点创作特征:(1)在第一首间奏曲中引用德国民歌诗句作为标题,使音乐与诗句相结合。(2)作曲家不追求三首间奏曲速度上的对比和华丽的技巧,用相似的速度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形象,但忧郁的性格成为三首间奏曲隐含的主线,使三首乐曲在基调上有了内在的联系。(3)三首间奏曲在节奏上、音调上、旋律的写法、织体的运用上有密切的关联,体现了勃拉姆斯严密的创作思维。(4)这套间奏曲旋律简洁、明晰,织体的多层次写法以及大量的隐伏声部写法使得音乐极富层次变化。
这三首看似“简洁”的间奏曲所蕴含的深刻与感人之处来于勃拉姆斯音乐中流露出的悲天悯人的胸怀和返璞归真的高贵心灵。他的孤独,是对充满矛盾的情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并怀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的幻想和对人间永桓主题的赞颂!
[1]BENIS MATTHEWS.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于少蔚,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2]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3][英]保罗·霍尔姆斯.勃拉姆斯.王婉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