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STEM教育中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时间:2024-07-28

赵慧臣 马悦 马佳雯 姜晨

摘要:教育公平是STEM教育的重要问题。STEM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要注意宏观的教育环境,还要关注具体的学习活动。美国五大湖公平中心(The Great Lakes Equity Center)2013年发布的《STEM教育需要所有儿童:公平问题的批判性审视》报告,分析了教育公平理念下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育公平理念提供了指导;同时提出了保障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公平开展的课程注意事项以及分析工具,为学校从组织能力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评价STEM教育公平提供了参考。我国STEM教育虽然已经逐步展开,但是仍在起步探索阶段,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方面,还有待完善。根据教育公平理念下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的设计及保障措施特点,我国在设计与实施STEM教育时,需注意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构建平等、协作的教育文化环境,通过多元教学评价以及文化回应性教学等,推进STEM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教育公平;STEM教育;探究学习;批判性审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5-0059-09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8.05.007

一、研究背景

教育公平即所有学生,无论性别、民族、出身、经济地位等,均拥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均能拥有且享用较完备的教育资源。STEM教育应关注到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实现STEM教育的公平发展。

美国由于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公平一直是STEM教育政策的常规内容,在各项法案和报告中均有所涉及。为解决性别和种族不平衡等教育公平问题,美国政府颁布的《美国竞争法》第6111条和第6112条提到将STEM教育服务于弱势群体,包括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等群体在STEM 领域的参与度等。2016年,美国教育部发布《STEM 2026:STEM教育创新愿景》(简称“STEM愿景”),将“促进公平的STEM教与学经验和资源”等作为STEM教育发展的八大挑战之一;指出要加强STEM教育资源建设,重点关注STEM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在STEM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关注多样化的学生,提高各类群体接受STEM教育的机会(金慧等,2017)。为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美国将“培养所有学生的STEM 素养”(STEM Literacy)作为中小学阶段STEM 教育的重要目标(杨亚平,2015);还通过提高STEM活动的广度来体现教育公平。“STEM愿景”还显示:美国将会通过有效的机制来支持学生获得跨学科解决“大挑战”的教育经验,以确保所有学生可公平地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金慧等,2017)。

STEM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在STEM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并提高能力。学习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地面向每位学生、是否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是否能真正让每位学生学到知识并提高能力非常重要。因此,STEM教育公平问题不仅需要关注政策等宏观层面,而且需要从教学活动等微观层面探讨如何落实。2013年,美国发布了题为《STEM教育需要所有儿童:公平问题的批判性审视》(STEM Education Needs All Children: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Equity Issues)报告,深入探讨与回答了“如何面向教育公平来开展STEM教育中的探究学习活动”问题。在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和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协助下,美国五大湖公平中心(The Great Lakes Equity Center)提出了“STEM课程注意事项”(STEM Lesson Considerations),并发布了“STEM教育公平的分析工具”(STEM Educational Equity Analysis Tool),促使教師在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时注意公平问题,并在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以具体方法加以体现,尽可能实现多元化学生群体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

中国作为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国家,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等,使得不同地域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学习特征、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文化背景等有所差异。这正是我国发展STEM教育时更应该关注公平问题的原因。而分析教育公平理念下美国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的设计方法和保障措施,可以为我国开展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提供重要启示。

二、教育公平理念下美国STEM教育中探究 学习的设计

为了将教育公平理念体现在STEM探究学习中,美国五大湖公平中心提出了“STEM课程注意事项”,在说明探究学习不同阶段有效STEM教学元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每个阶段中体现教育公平的注意事项。其中,“有效STEM教学的元素”指在STEM课堂中开展探究学习的关键步骤,“公平注意事项”指教师根据教育公平理念在STEM课堂中开展探究学习的建议。教育公平贯穿在STEM学生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准备、开展和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差异

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施前的预热活动,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引导学生形成对STEM项目的初步构想两个步骤。探究学习准备阶段强调将探究的动机建立在学生的个人兴趣、当地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提供与学生拥有相同背景的榜样来激励他们,并以他们的努力程度而不只是最终结果来评价初步构想。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助于引导学生高效完成STEM项目的探究。在STEM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焦点问题、矛盾事件、对热点话题做简单预测以及联系之前所学的相关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此时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措施包括:第一,教师将探究学习的动机建立在学生的个人兴趣、当地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例如,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话题或当地热门事件与所学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就此展开探究。第二,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家庭背景,与家长相互配合,了解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教师为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将STEM领域中少数民族、残疾人和女性成功人士的案例与学生分享,增强弱势群体学生在STEM领域获得成功的信心。第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因为兴趣选择学习理工科,教师应鼓励其钻研学科知识;有的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来选择学习理工科,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引导学生形成对STEM探究学习的初步构想

教师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后,应呈现与STEM项目相关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主题,使学生形成初步构想,讨论和记录初步构想,并根据科学或数学的猜想预测探究结果。

此时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措施包括: 第一,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基础不同,除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结果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初步构想,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做到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即便学困生的最终学习结果没有达到要求,但只要其付出努力,教师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第二,创造多种会话的机会和方式,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与展示评价,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第三,引导学生明确已经使用的证据和推论,了解探究工具的运用原理以便让学生总结规律,为下一次的探究学习提供明晰可靠的经验。

探究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问题。学习动机成为探究学习持续进行的关键。在探究学习的准备阶段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差异,个性化引导,创造讨论机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学生明确契合学习目标,促进STEM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

2.开展阶段:侧重多元化的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应注重学习过程的实施,关注教学过程的公平。探究学习的开展包括学生智力参与、科学/数学讨论和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三方面。探究学习开展阶段强调要为师生参与创造“安全空间”,重视弱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做出的贡献;对所有学生均有较高期望,针对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用多种语言(官方语言和母语)开展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表2从学生智力参与、科学/数学讨论和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三方面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既有共性要求、一视同仁的期望,又有多元化学习路径与指导,有利于实现面向教育公平的探究学习活动。

(1)学生通过智力参与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

STEM教育倡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STEM课堂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根据证据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新的想法。教师在学生探究完成后呈现项目中的关键术语,规范并提高学生的学术思想,引导学生实现探究学习目标。

此时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措施包括:第一,通过专注于积极的学校和课堂氛围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创造“安全空间”,如安全舒适的学习场所。第二,明确地教导学生能力是可扩展的,增强学生在STEM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第三,强调弱势学生应在STEM教育的探究学习中做出贡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如在小组中特定角色的扮演或者明确的任务分工。第四,对所有学生都应保持高期望,不论民族、性别、国籍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和获得感。

(2)以教育公平理念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数学的讨论

科学课和数学课是STEM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师应倡导探究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支持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想法和疑惑来理解概念;鼓励学生将探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获得的数据及发现以文档的形式撰写成研究报告,并借此讓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度深入开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和数学课的探究中得出正确的数据,并将数据用作交流、制作和评论的证据。

此时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措施包括:第一,教师应认识到科学术语并不是文化中立的,它不隶属于任何一种文化,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第二,教师应注意观察男生和女生互动的不同,鼓励男生多解释概念,鼓励女生多提出问题;反思自身是否存在性别方面的隐性偏见,确保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询问和讨论的机会。第三,教师采用双语教学,用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活动,为非正式语言和不同民族的语言创造使用的空间,尊重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

(3)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探究形成的数据和有针对性的科学/数学思想得出重要结论,可以有技巧地采用提问、引导和解释等方法,讨论、分析和评价学生、学伴、教师和其他人的想法。

此时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措施包括:第一,教师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往往是建立在自身社会文化及知识背景上的。由于文化背景和已有知识不同,他们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有所差别,教师应能够欣赏并接纳多元化的学习成果。第二,教师认识到可以用多种方法创造、说明、证明和表征数学概念、参数、思想和模型,同一数学问题可用多种方法解决;认可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相同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第三,教师应批判性反思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表征等方法,并客观分析不同方法在学生群体中的适切性。

3.总结阶段:强化与社区公平问题的联系

探究学习的总结阶段强调为弱势群体提供机会并鼓励他们将STEM实践与自身特性、能力、社会联系起来,不断参与社会和环境公平相关的活动,以此来促进教育公平。

表3 总结阶段教育公平问题(Great Lakes Equity Center,2013)

[有效STEM教学的元素\&公平注意事项\&用什么方法鼓励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相关科学/数学思想得出重要结论?

具体包括:反思初步想法和改进策略(无需改变)、扩展和连接到更广泛和相关的概念(课内与课外)、运用新的或真实的情境和场景\&弱势群体参加STEM有可能增加人们对该群体的关注度,因此应提供机会让弱势群体参加有关社会和环境公平的活动\&前景和价值指学生和群体从实践/创造数学和科学的不同方式中可以学到什么\&研究STEM实践如何与自身特性、能力乃至整个社会联系起来\&]

教师鼓励学生就所得的资料、数据和相关科学/数学思想得出重要结论;引导学生反思探究初步想法是否正确和全面,若不正确怎么进行修改和完善;将探究学习的内容扩展连接到更广泛的相关概念上;运用新颖的或更符合现实世界实际情况的方案将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结论进行概括,总结探究过程中意义建构的内容。

此时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措施包括:第一,弱势群体参加STEM活动可能会增加社会对该群体的关注,因此要为他们提供参加与社会公平和环境公平相关活动的机会,如作为志愿者来体验公益活动等。第二,开展STEM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景和价值不仅包括使学生掌握STEM知识,还包括从学生和群体实践/创造数学和科学的不同方式中学到宝贵经验。第三,教师应致力于研究如何将STEM实践与学生特性、能力乃至整个社会联系起来,从而将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置于真实的环境中。

落实教育公平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补齐教育发展短板。STEM项目调动学校、家庭、政府等社会因素,支持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倡导教育机会平等,不仅有助于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更大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教育公平理念下美国STEM教育中探究 学习的保障

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较多。为了支持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的公平开展,美国五大湖公平中心除了提出“STEM课程注意事项”外,还发布了“STEM教育公平分析工具”,以保障教育公平理念融入STEM教学实践,为学校领导和教师解决探究学习的公平问题提供参考。

该分析工具从组织能力和课程教学两个维度出发,按“不明显”“开始”“发展”和“成熟”四个层次评价探究学习中涉及的学校领导、教师、家庭、学生和社区伙伴。STEM教育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分析并找出STEM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促使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改善,保障STEM教育公平理念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落实。

1.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为解决探究学习中公平问题提供人力支持

师资力量短缺、高素质的STEM教师不足和分布不均是STEM教育发展中的短板,更是影响STEM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针对师资短缺问题,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STEM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重视STEM教师入职前的实习和培训;注重提高在职STEM教师的专业素质;积极投入资金,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等。

提升组织能力需要客观评价学校领导和STEM教师的素质,更需要合理配置高素质教师和领导者,尤其要在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学校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合理配置,确保每间教室均有优秀的STEM教师、每所学校均有一位领导力强的领导者(杨明全,2012)。

(1)学校领导制定规章制度,支持STEM教育公平

领导决策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实离不开STEM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领导要制定关于STEM教育公平的制度,并将制度传达给所有教师及管理者,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此外,学校领导要对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Instruction)和STEM教学有效策略给予及时反馈。这样不仅能够鼓励优秀教师,还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榜样,扩大关注STEM教育公平的范围。

(2)合理配置学校人员,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应该合理地進行人员配置,尤其是那些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辅导员和教师的分配更要科学、公平。首先,提高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确保辅导员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实现个性化管理。其次, STEM教师应来自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等,可以充分代表本地区的多样性。由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影响乃至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STEM教师应高度参与STEM教学实践培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再次,学校应为教学人员和学生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硬件保障。

(3)为STEM教师提供专业学习

教师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最宝贵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实践者。为确保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的公平开展,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除集中培训之外,还包括教师对自身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主动发现并尝试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即进行教师专业学习,提升跨学科教育师资的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此外,STEM教师之间可以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和共同协作,共同商讨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面向每位学生,实现STEM课程与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STEM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外,还有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不够科学合理。STEM课程与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强调在文化回应式教育模式下开展STEM课程设计和教师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STEM课程设置并优化教学方法,如表5所示。

(1)实施严格标准

个性化的教学不等于放松要求,仍要对学生提出共同性要求,实施严格标准。在STEM教育标准中,所有学生均能在高素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STEM学习;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均有较高的期望,不论学生的民族、性别、家庭出身、智力水平等条件如何;辅导员支持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在STEM课程标准中,学生有明确的、可使用的STEM课程,而且STEM课程应是高质量的;课程与当地的STEM教育标准相适应,符合当地教育水平和教学特色。在STEM学生标准中,所有学生均能高水平地完成STEM课程。

(2)开设文化回应性课程

文化回应性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实现教育公平,尊重不同学生文化,关注学生文化差异,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并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模式(高伟康,2016)。STEM课程的设置应与学生的群体或文化相关联,反映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并把不同文化应用于教材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课程资料中找到文化认同感。此外,教学内容应与当地以及社会公正问题相关联,促进积极的探究学习。

(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均能积极参与STEM学习;鼓励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强化能力能被扩展的观念,增强学生对自身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信心;为了更好地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教师应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根据学生的民族文化、所处的家庭和地理环境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依据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实施文化回应性教学实践。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展示成果的机会和方式,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将作品充分全面地展示出来。教师可综合采用共性的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标准,及时反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让学生清晰定位实践作品的水平。评价重点放在成果和学生学习的策略类型上,不仅要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应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等。

3.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合作关系,引导学生持续参与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

个性化的彰显来自于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自主选择的前提条件在于拥有丰富、多样化的资源(赵中建等,2015)。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机构、社区、专业人士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材料、经验和人力资源支持,那么学生将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从而得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STEM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区组织也应做出努力,多方合作协调,互动共享。

(1)学校、家庭和社区保持合作关系

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更是缩小学生差距的重要手段。家长是支撑STEM校外教育的中坚力量。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等STEM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和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STEM的兴趣,也能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教育部门应及时为家长提供STEM课外学习机会,并给予他们学习指导和资源支持。

(2)利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持续参与STEM教育

学生不仅在学校课堂上可以学习STEM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或课程来提高STEM学习能力。STEM教育应鼓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确保所有学生都参加辅助课程和课外活动。因此,学校应该开设适当的辅助课程和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提供给所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及课程的机会。此外,学校还可以让家长担任STEM学科和职业的客座教师,充分激发学生STEM学习兴趣,支持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社会以及未来职业联系起来。

四、启示

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我国STEM 教育虽然已经逐步展开,但仍在起步探索阶段,有待完善。美国《STEM教育需要所有儿童:公平问题的批判性审视》报告对我国STEM 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立足多民族国情,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且国土辽阔,不同民族或区域的学生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往往受自身文化习俗的影响。根据教育公平理念,在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前,教师应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的文化,并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不将主流文化强加给学生,使学生认清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尤其在云南、贵州等少數民族数量众多的省份及地区的民族学校,教师在开展STEM探究学习时需格外重视学生的文化背景,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

2.包容多元文化,开展文化回应性教学

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实践经验,比如同龄的农村与城市孩子对生物种类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STEM课程要尽可能多样化,选用的素材案例要尽可能丰富,体现平等(张颖之,2012)。

STEM教学应与学生拥有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相连接,特别是在民族学校。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避免以主流文化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开设STEM文化回应性课程,通过基于文化问题的探究学习,强化学生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理解,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找到文化归属感。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于使用的能够促进积极、探究的学习材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学习潜能,因此必须重视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促使教师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要求,进而解决弱势学生的学习问题(余娟等,2012)。

3.打破传统评价方式,采用多元教学评价

我国长期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惯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为打破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的传统评价手段,体现教育公平,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教学表现。例如,我国高考制度逐渐由一考定终生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过程性成果,有效避免了偶然性与片面性造成的评价不合理现象,也体现了对教育公平的关注。

评价由一元丰富成多元,从成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在采用传统纸笔测验的同时,也采用档案、口头、教师观察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全面地展示探究成果,从认知、情感和技能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王淑慧,2011)。除了评价学习成果之外,还应评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基础和文化背景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差异。

4.重视弱势群体的STEM教育,提高STEM学习成效

保障少数民族、女性等弱勢群体接受STEM教育的权利,提高缺少关怀的学生参与STEM学习活动的机会。从2012年开始,STEM教育逐渐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与推广。然而,STEM教育仅在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的学校得以实施,而且部分学校只有优等生才有机会参与STEM教学活动。探究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弱势群体固有的缺点可能会导致其无法很好地融入到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针对该问题,可以借鉴美国STEM教育在开展探究学习时,教师给予弱势学生额外支持与帮助的方法,强调弱势学生在STEM教育探究学习中做出的贡献,重视其STEM素养的提高;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STEM教育,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STEM的信心,还可以邀请STEM领域拥有不同背景的成功人士如少数民族、女性、残疾人作为客座主持人与学生分享经验,给弱势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在STEM领域不断探索,最终进入STEM领域工作等。

5.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平等、协作的教育文化环境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需要应用多种学科知识共同解决。STEM活动设计应将STEM概念和学生兴趣与经验联系起来,允许学生开展实践学习。STEM教育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动机的展现形式,为学生创造参与对话的多种机会和方式,让学生体验社区多样性的文化,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天赋均能得到认同和发展。教师需要拥有高度参与STEM 教学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体验不同文化进而代表他们所服务社区的多样性。

目前,STEM教育涵盖不同课程的整合、学科关系的重组以及师资培养方式变革等方方面面,需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区在内的多方参与以及技术研究者的支持。积极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构建平等、协作的教育文化环境,让学生、教师、家庭乃至社会参与其中,集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实施资源共享、沟通合作,协同推进STEM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教育公平理念下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营造更完善的教育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伟康(2016). 对国内外文化响应型教师的培养的反思与前瞻[J]. 科技经济导刊, (18):136-137.

[2]金慧,胡盈滢(2017). 以STEM教育创新引领教育未来——美国《STEM 2026:STEM教育创新愿景》报告的解读与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1):17-25.

[3]王淑慧(2011).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基于芙蓉中华中学华文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个案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4]杨明全(2012).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及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7):69-73,78.

[5]杨亚平(2015). 美国、德国与日本中小学STEM教育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 (8):23-30.

[6]余娟,郭元祥(2011). 论外语课程的文化回应性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 (03):76-81, 65.

[7]张颖之(2012). 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前沿图景——透视美国K-12科学教育的新框架[J]. 比较教育研究, (3):72-76.

[8]赵中建,龙玫(2015). 美国STEM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 (5):61-66.

[9]Great Lakes Equity Center(2013).STEM Education Needs All Children: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Equity Issues[DB/OL].[2016-10-12].http://www.ccrscenter.org/products-resources/ccrs-center-webinars-events/stem-education-needs-all-

children-critical.

收稿日期 2018-01-03 责任编辑 汪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