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 本刊记者 郭 铁
文化馆里的百姓舞台
□ 本刊记者 郭 铁
西城区文化馆举办日常公益活动——曲艺票房。
2 011年10月12日,来自全国21个城区文化局、文化馆的近100名代表汇聚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准备迎接“第28届全国部分城区文化馆馆际交流会”。在会议开始前的两个小时里,西城区文化馆副馆长杨飞面对大小不同的镜头或是微笑,或是侃侃而谈;而在二楼多功能小剧场的门外,64岁的杨毅和老伙伴们正等待演出帷幕拉起的一瞬。
对于这次参加馆际交流会的所有文化馆人来说,除了对吸纳新成员等议题进行专题讨论外,他们还将在舞台上手拉着手,在媒体和大众的见证下,集体宣读文化馆《免费开放宣言》。并以此作为文化馆全面走向百姓、走向公益、走向服务的新起点。
西直门内大街147号,这个地址对于郑洪君阿姨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由于西城区教委的离休老干部活动点被安排在西城区文化馆,因此尽管家在海淀,郑阿姨还是喜欢在空闲时挽着老伴儿的胳膊,一起到文化馆娱乐一下。
1958年,西城区文化馆随着两区的合并,由原来的西单文化馆和西四文化馆重组而成。据西城区文化馆副馆长杨飞介绍,早在国家推出“文化惠民”政策之前,该馆就已经免费对外开放了。
“2007年正式迁到新馆之后,我们的许多文化服务就都已经免费开放了,所以这次‘免费开放’对我们来说压力不大。我是2004年来到文化馆的,感受到区委区政府从财力、政策、人员配备上给予文化馆的条件都非常优越。”杨飞说。
新的西城区文化馆投资1.97个亿,主要用于拆迁补偿和主体楼身的建设,这其中还不包括内部专业设备的投入。以其中的一个剧场为例,其灯光音响设备投资在1800万元左右。北京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顶装有24个电脑灯,而这里的剧场顶部却挂了36只。此外,剧场内还配有一个10乘6米的大屏幕,总价值300多万元。
一迁入新馆,西城区文化馆就在梳理自己职能的过程中,提出了“五项公益文化服务”:公益演出、公益电影,公益培训、公益讲座和公益展览。而在杨飞看来,文化馆在发挥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该从活动的开展机构变成活动的平台机构。
童心合唱团的杨毅(左一)和老伙伴们在等待上台演出。图/郭铁
“自娱性是群众文化的最本质特性,这决定了文化馆不可能去组织、策划老百姓做什么。文化馆以后应该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除了给老百姓提供场地和设备方面的硬件支持,还要有软件支持,比如说宣传。”
木化石雕刻家郑文箴就是从西城区文化馆走出的社会名人之一。郑文箴老人是首批支援深圳建设的清华大学建筑系高材生,晚年的他非常喜欢木化石雕刻,并将一生积蓄都用于此。在西城区文化馆组织的圆明园公益展览上,郑老的原意是想借展示作品之机搞一个同学聚会,也让大家欣赏一下他的艺术作品。而文化馆也想筹集一些善款,让郑老的艺术创作能够继续下去,于是便促成了这次展览。
当时,有一个老干部在看完展览之后特别惊讶,他给地质博物馆的办公室主任写了一封信,嘱咐对方一定要来看看。在此之前,有人出百万高价购买郑老的雕刻作品,老爷子却不为所动。地质博物的办公室主任看完展览之后不无激动地说:“这些作品是地质和艺术的最好结合。老先生,您收集的这些木化石,有些连我们地质博物馆都没有。”
于是,这位主任就把这个展览继续搬到了地质博物馆。据杨飞回忆,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孙家正亲自为展览剪彩,郑老的社会影响力一下子就得到了提升。此外,地质博物馆还给了郑文箴一些支持,让他的创作生涯得以继续。
“其实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枢纽作用,体现在:第一,自上而下。专业团体等高端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文化馆的平台深入社区,在老百姓身边开展文化服务;第二,自下而上。把老百姓自己原创的艺术通过艺术上的拔高,在内容把关的情况下,让老百姓进入高雅艺术殿堂。比如我们今年复排的《红拂传》,就是一些京剧票友自发组织的。在我们馆里专业编导的指导下,他们最终走进了梅兰芳大剧院。最让人吃惊的是,这次演出竟是梅兰芳大剧院上座率最高的一次。”杨飞说。
“自娱性是群众文化的最本质特性,这决定了文化馆不可能去组织、策划老百姓做什么。文化馆以后应该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
一提起北京,一说起北京的西城,许多电视纪录片都会以什刹海作为开场。因此,在许多慕名而来的老外看来,与其说是“北京的什刹海”,倒不如说是“什刹海的北京”。
在杨飞的意识里,文化馆具备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成为人们了解一个区域文化的首选之地。但这也恰恰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文化馆功能。
“比如说会馆,一进湖广会馆,从吃、看的感受来说,你就会了解原来湖广那边是这样一种民风。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向心力是什么?那就是是民族特色。比如走进西城区,你会发现,原来两区合并之后,它既有皇城文化,又有民俗文化,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一走进西城区文化馆,你就能体会到西城区的这种文化特点,它和朝阳区的新媒体CBD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城区都有他特色的文化,这些特色文化就应该寓于文化馆,其内部装饰、活动、展览、讲座……都应该以特色文化为根本出发点。”
2011年5月18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北京李大钊故居、西城区文化馆共同推出的实景话剧《父亲·李大钊》在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拉开了首演的序幕。文华胡同24号正是李大钊先生的生前故居。话剧依托历史资料,选取1920年到1924年期间李大钊在此居住时的建党活动和家庭生活片段改编而成。尽管参演的演员大多来自文化馆的业务人员和社区百姓,但置身于先人故居,其表演着实让观众“穿越”了一回,再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革命志士形象。
此外,在“西城区推动北京城市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政策中,“保护古都风貌,弘扬传统文化”成了西城区文化馆的一项重点工作。2010年,西城区文化馆全力打造了一台由群众文化工作者编、创、演的大型原创文艺演出——《什刹海情韵》。整场节目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播出,被誉为“2010年北京老百姓自己的春晚”。
而提起老北京风韵,就不能不提我国的国粹——京剧。西城区文化馆拥有京、评、越三个戏曲团队,每周一次,常年为广大票友开展戏曲演出活动。《红拂传》一剧,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早年代表作,因该剧演出难度较大,程派传人会者甚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绝迹于京剧舞台。
在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王吟秋的嫡传关门入室弟子薛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的青年编剧满意等专业人士的参与及指导下,西城区文化馆再次复排了《红拂传》。由男旦角薛超出演红拂,还原程砚秋大师的艺术原貌;由女老生门书婷出演剧中唯一的老生行当刘文静,充分发挥戏曲艺术“以程式见呈现”的玄妙表达方式。并且,此次复排恢复了程砚秋大师用小生出演李靖的原貌,加入了红拂盗令、改扮男装的场次,使剧目更加丰富、合理,一举登上了梅兰芳大剧院。
“为什么要做出特色?就是为了发挥文化馆的另外一个职能——文化交流。”杨飞说,“我西城区打造出来的团队能完全代表西城文化,那我就能和东城区交流。交流之后,北京市16个区县的文化就活了。如果大家千篇一律,也就没有交流的必要了。文化馆是一个沟通的窗口,比如秦淮地区的传统戏曲白局,你可能在网上都听不到,但是走进当地的文化馆就能听到。有特色、能交流、走出去,这才是文化馆真正应该做的事儿。”
文化馆在发挥连通上下的文化枢纽作用外,还为政府、媒体和外界了解群众文化,起到了“抓手”作用。“文化馆在这方面来说还是有独特优势的。比如说,西城区有多少个业余文化团队,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但一走进文化馆,大家就会看到原来这些文化团队都在这里活动呢。植根于民,是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的一个最大优势。市政府指挥区政府,区政府指挥街道,街道指挥社区,社区居委会是最实在的抓手。”杨飞说。
然而,尽管政府对于文化馆的投入和支持在逐步加大,文化馆自身也做了许多工作,但在“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的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
杨飞认为,虽然同时向百姓免费开放,但博物馆和美术馆却有自身的天然优势。百姓对它的职能已经非常了解,因此会主动关注一些活动信息,但群众对于文化馆的职能认知还有待提高。“百姓不知道文化馆有哪些东西,不会想到自己的文化需求能够在文化馆得到满足。”
信息不对称是文化馆发展的一个外部限制,事实上,文化馆还有自己的内部限制。从特性来看,文化馆属于第三产业,而服务行业的典型特点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即工作日的晚上及节假日,百姓在这个时间段的文化需求也比较多;但文化馆又属于事业单位,员工周一至周五上班,虽然活动时间尽可能向节假日和工作日晚上倾斜了,但依然有待改进。因此,文化馆“一老一小”的特点非常明显,也就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怎样吸引更多人来到文化馆呢?杨飞认为,随着文化馆常态文化服务的开展,就会慢慢拥有自己固定的受众人群。“像每逢元旦、五一、十一,我们都会把一些名家大腕请来,在文化馆进行公益性演出。让老百姓知道你在这个时间段有长期演出,有固定模式之后,他就会主动来参加你的文化活动。”
而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百姓也获得了文化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64岁的铁路退休职工杨毅,是西城区童心合唱团的成员。该合唱团已有20多年历史,其前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广播合唱团。目前,童心合唱团共有成员70多人,每周固定在西城区文化馆排练两天。成员从20多岁到70多岁不等。为了迎接第28届馆际交流会的演出,他们中有好多人都临时向工作单位请了假。
演出前,杨毅笑着对记者说:“虽然我们是老头老太太,但我们童心不泯。我今年64岁,退休4年,但你看我的气色依然不错。这就是,革命人老唱革命歌曲,永远年轻。”
□ 编辑 周 旭 □ 美编 王 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